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5、两将定四州(上) ...
-
兵贵神速!
玄朗接了皇命马辞驾,点押仓粮五百余车,离汴京,来到秦州。周军入蜀已有些时日,大将王景,向训先锋都是智勇双全的任务,两人各领精兵伐蜀,原本雄心勃勃试图一举突破,谁知未料西蜀顽强,虽用兵精准拿下数寨,然军马屯扎马岭关后,西蜀那方似乎动了真怒,大军增援。王景、向训二人思欲进取,无奈粮草缺乏,未敢轻动。
玄朗此番既然得皇命赴前线斟酌战事,除了必要支援外,最重要的还是替世宗和朝中那些反对的文臣看看,这一役若要继续打下去胜算到底有几成。这是一场君臣之间的博弈,玄朗晓得进退之难,怀着十二分的小心,军行路上便请空空率先带了几个亲信飞行前线打探情况,而他自己则日日看着四州的军报,思虑重重。
兵未到秦州,玄朗先差人报知王景。周军大将一听,忙于先锋向训商议道:“陛下圣明,此番竟是派了赵王匡胤押运军粮,日前已到秦州。然蜀道险阻,此粮虽已在嘴边,吾等若想安心吃下去恐怕艰难。要是一不小心让蜀军知晓,更是糟糕!”
向训听罢,笑道:“公且勿忧,小将早有安排!如今已卑下精兵五千,当下便可密出陈仓口,候接赵王粮草到此,必定万无一失!”
王景瞧他如此笃定,死算又如此周全,当下大喜,遂引兵见玄朗道:“赵王一路辛苦!蜀中遥远,末将未能及时向君上禀报,如今进军四州军情大好,蜀中有进取之旺势,末将有信心,若粮饷得继,他日入主成都,无可忧也!”
这话说得太满,若不是玄朗率先已得到消息,确实周军此时已站了上风,定不敢轻易言信。
他笑笑,点头夸赞道:“将军所言是也,若我军能入主成都,则蜀军君臣不击而降非为难事。”话说得诚恳,然双方心中皆知,此役不过是为斩断蜀军后路,至于入主成都之事此时还不是时候,王景这般说不过是向朝中多要点支持,而玄朗这么说也不过是给征战在外的将军服下一个定心丸。虽然朝中如今反对之声日盛,但是至少在陛下和他的心中,四州这一战还是必须要打下去的。
既然双方所言一致,下一步自然要说到正经事。
玄朗看了一眼远远近近崎岖难走的蜀道,不觉忧心问道:“将军引兵迎接,赵某不甚感激。今朝廷令吾押运潦草五百余,然蜀道崎岖,车毂难行,不知如何才能得进蜀中?”
向训听后,微微笑道:“禀将军,此事请放心!末将已着令步骑卸甲轻装,只需五千负载,前后精兵护卫,秘密从间道趁夜行至马岭寨,定保无虞。”
玄朗一听,忍不住点头微笑,道:“将军安排好不周全!怪不得王公总推举你有将才,如今而见果然如此!好吧!就按将军说的办!”
说着,玄朗叫上轻功最好的空空,亲自护送这批粮草入蜀,而他自己则连夜与王景细谈,写下一封详细的战事纪要,翌日快马加鞭,率亲兵连日赶回汴京,亲见世宗,奏知押运交代和军中现状。
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然而,这只是就普通人而言。
向训目瞪口呆地看着前头那个上上下下,飞檐走壁的影子,下巴惊得都快掉到地上。他素来不是未见过世面之人,然而却是第一次见人能够在悬崖边上直立行走的。
夜里,马蒙了眼看不见只能凭着本能靠着人牵引而行,然而夜里浓雾深重,饶是向训选的都的都是身经百战熟悉地形的精兵,也不免在悬崖上犯怵。
栈道恰够一人行走,稍有不慎便会直落而下,丢掉性命。向训之前想得周到,提前准备了绳索和铁钩,死死扣着崖壁行走,若是有人稍稍偏动,旁边着力之人也能及时救援。这办法虽然好,可是有一点最为担心,若不小心着力之人未能拉住,那么整支队伍都极有可能被那人连累一同摔下深渊。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向训甚至为每个人准备了利刃,若是真有那一刻,当事之人可割断绳索保全大家。
这无疑是一种极其残忍却无可奈何的应对之策。
空空听后,微微皱眉不语。他没有接过绳子和短刀,只是沉默着走到队伍的最前面。因为是玄朗最信任的人,王、向二人不好干涉,只能由得他去,唯想着此人若出了什么事,他们也好以此向赵王说明。
然而,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没有任何保护的空空并不是众人以为的是个“累赘”,而是这对运粮小队的保护神。
于山崖之上游走自如,是贼小子修炼了二十余载的潇洒。他时而在前开路,时而察后,时而凭着超乎寻常人的听力和行动力帮扶旁人……近乎神人!
王、向二人这才明白为何赵王特意要留这人协助,原来并非不放心他们二人会遭遇蜀军伏击,而是担心这一路天然艰险,自信满满徒添麻烦。
终于回到马岭寨,向训赶紧拉住帮忙卸货的空空,小声问道:“兄弟,你师从何人啊?这轻功真是了不得!”
听人这么夸赞,贼小子心中自然欢喜,然而玄朗走前叮嘱,莫要向旁人多言,恐祸从口出,故而只是淡淡答道:“没什么,吾自幼喜欢爬上趴下,顽耍惯了,不算什么稀奇。”
向训见他无异多言,猜想能人多不愿多道功夫秘籍,于是点点头,又转到另一方打听道:“兄弟这般人才,想来甚得赵王赏识,否则也不会放心单命汝一人辅助……”
说到玄朗,空空的表情稍稍松懈了些,他点点头,骄傲地笑道:“阿朗自是信我的!”
“阿朗?”
如此亲密的称呼让向训大惊失色,他原本就猜到此子功夫好,恐怕与赵王的关系不一般,竟没想到熟稔到这般地步。
幸好,这一路王帅与自己未曾轻待,否则单是得罪了如今圣前最大的红人赵王一事也有的他们受了!
念及至此,向训又不禁忧其了另一件事。
近日,朝中有不少声音说蜀中军无功行战,是为浪费国库军饷的无谓之举。此事,王帅虽数日上奏圣上,然朝中那些反对的大臣若日日以此为难,长久以往,即便陛下相信西蜀可取,也会因为扛不住反对之声动摇。
若是那般,他与王帅这些日子的辛劳岂不通通白费?陛下意图南唐与西蜀的决心恐怕也会因此崩溃。
这时候,赵王的亲临分明就是试探,此番他回去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决定征伐西蜀周军的生死。
有如此担忧,向训说起时便忍不住绷紧了神经,他谨慎地将空空引到无人之处,微微笑道:“兄弟,如今蜀中形势你也看到了,实不相瞒,我军今日连连大捷,若不是粮草不继,早已进去凤州,不知赵王可清楚?”
空空一听对方问及军务,稍稍一愣,虽然玄朗凡事都不相瞒,而他素来不愿掺和这些,确实不清楚此事那人是什么看法。
本想随便敷衍几句,谁知向训一双鹰眼直勾勾盯着他,看来若不说点实话,今天是没办法摆脱了。
思来想去,终是无奈一笑,道:“向将军,赵王与陛下如何裁断吾不敢妄言,然而有一点吾敢保证:若蜀中形势真如将军所说,赵王必定不会怯言!”
如此,已经是莫大的保证!
向训郑重地点点头,终于满意地离开。
空空的自信绝非妄大,玄朗的性格他最是清楚,如今蜀中形势如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且不说玄朗本就与陛下所持观点相同,就前段时间二人为此所做的努力也证明了此役必须继续!
果不其然,日夜兼程赶到汴京的玄朗甚至没时间恢复休整就匆匆进了宫,在分析了利弊将来后,他正襟跪拜道:“西蜀之势并非旁人所言,就末将看来,大有可取之势。如今王景大军刚夺下几个重寨,正是意气蓬勃之时,兵士恨不得以命博功,陛下应当机立断,不宜听左右疑言,恐错过先机!”
柴荣听奏,句句正中下怀,满心大悦,当即下诏:“令王景为招讨使,向训为都监军,速行进兵,以张天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