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陈出峪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山里不曾踏出去一步,他们那个地方的人一般都是天生天养,老天爷开心赏你口饭吃你才能活的下去,所以大山里的人很少有闲钱和时间去干读书这件在外面的人看来很有必要的事情。山里的人没文化,自然取名字的水平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村里每次新添一个娃,都是阿牛、二狗的叫着,也没啥讲究的。说起来,陈出峪在他们村这一辈人中是比较扎眼的,同样扎眼的还有他的大哥陈出山和二哥陈出谷,当然在一堆阿牛、二狗中这样别具一格的名字想不扎眼也难。

      陈出峪之所以叫陈出峪而不叫别的那些将来让许多人后悔的阿牛、二之流其实是有渊源的。陈出峪的爷爷陈大牛表面上看着是一个胸无大志一般山里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年轻的时候其实是一个有志青年。他也曾经幻想摆脱贫穷,走出大山,在外面的花花世界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梦想之所以叫梦想不是因为它的远大和美好,更多的是因为这玩意儿一般只在睡觉的时候实现。就像现在有句流传很广的话: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就在陈大牛历经艰辛终于离开大山,迈进俗世的时候,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他惊讶地发现外面的世界比他想象的要危险的多。那个时候正好赶上小日本侵略中国,本来陈大牛他们那个小山村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且地势险恶,呈一个易守难攻的态势,战火并没有波及到他们那个小山村,所以刚进城的山村有志青年陈大牛就被这无情的战火和弥漫着的战乱气息吓得屁滚尿流,麻溜儿地就窜回了自己的小山村,安安稳稳地窝在山村里,放弃自己的梦想,继续祖辈们靠天吃饭的农耕事业。

      世易时移,四、五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四十多年前的有志青年陈大牛已经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瘦老头,但是老头归老头,陈大牛心里那点渴望到外面世界打拼一番的小火苗却不曾熄灭过。这一火苗在他从村口教书先生每天讲的新闻和常去窜门的村长家的那台宝贝收音机里了解到战乱早已结束,国家经济也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后变得越烧越旺。火是越烧越旺了,不过他也明白,他这把老骨头怕是也干不了什么事情了,理所应当的,他将希望寄托在了他的后辈上。他看了看自己一二三四五六号儿子,失望地摇了摇头,这几个儿子跟他干了大半辈子的农活,大字儿不识几个,出去怕是也翻不起什么浪来,儿子不行那就孙子顶上。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干大事的人必须要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这好像成为了一个通识。但是陈大牛和他的儿子们文盲了一辈子,实在是起不出除了阿牛、二狗之外响亮又有意境的名字,于是陈大牛就拿着几块番薯虚心地向村口的教书先生请教去了。陈大牛向教书先生表示了想要让自己后辈走出大山闯一番的雄心壮志,于是教书先生略一思索之后定了陈大牛的大孙子就叫陈出山。后来二孙子出生的时候,陈大牛也去像模像样地请教了番,最后教书先生拍板,就叫陈出谷。可能是陈大牛太会生儿子,抢走了下辈人生儿子的气运,导致了他的儿子们一直不太生得出儿子。

      在陈出峪出生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陈大牛除了大孙子、二孙子之外,就只有一堆孙女儿了。说来重男轻女也算是当时农村人的通病了。所以除了被寄予重望的大孙子、二孙子之外,其他孙女儿也是阿花、阿草的叫着。在一个下着雪的夜晚里,陈出峪这个被陈家人盼望了许久的孙子总算是不紧不慢地落了地。陈大牛大喜过望,罕见地拿了块腊肉去找村口教书先生。先不说村口教书先生在看见这块腊肉时是如何眼前一亮,只说他在又一次接到这个取名任务时犯了难:出山、出谷都叫过了,下一个符合陈大牛理想的名字要叫什么好呢?在辗转反侧思考了三天之后,教书先生突然灵光一闪,要么干脆山和谷一起闯出去,他兴奋地一拍手,就叫陈出峪。于是让几十年后懂事了的陈出峪感谢了一辈子的名字就那么定下来了。当然这一点还是个小不点儿的陈出峪是不会明白的。小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简单,他们仅仅会因为“你的名字和我们的不太一样”这个理由区排斥另一个孩子。于是在陈出峪的童年时期,他和他大哥、二哥就被村里面那些孩子明里暗里地嘲笑了很久。被欺负得狠了的时候,陈出峪也会哭着跑回家向他最爱的爷爷哭诉。这个时候,爷爷总会摸着他的头说:“乖乖,你这个名字才好呢!你将来是要走出大山做大事的,名字也是特别响亮的,而且你这名字可是爷爷花了一块腊肉才给你求来的。”年幼的陈出峪不知道什么叫做大事,也不明白响亮是什么意思,他只知道一块腊肉对他们家来说很贵重,他隐隐约约明白自己的名字很不错,于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陈出峪就跑到了那些并不十分待见他的小伙伴那里炫耀自己名字的来历。当然最后还是会被小伙伴们数落一通,于是脆弱的陈出峪又会去找爷爷哭诉,受到安慰后继续去找小伙伴炫耀,然后再被嘲笑,继续哭诉,再炫耀、再嘲笑、再哭诉。。。。。。陈出峪整个童年就是在这样周而复始的情境下度过了。不得不说陈出峪真的是一个隐藏抖M呢!!

      陈出峪这一辈子要感谢的人和事有很多,他第一个要感谢的是他爷爷——曾经的有志青年陈大牛,其次要感谢的就是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文化了。因为这一发展,他们的小山村渐渐和外界有了联系,外面的世界不管是事物还是观念都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了这个闭塞的小山村,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于是陈大牛知道了一个做大事的人不仅要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还要有文化。于是他咬咬牙把他那仅有的三个孙子都陆续送进了村里新办的小学堂。可世事不可能尽如人意,陈大牛虽然极力想要培养自己的孙子,但无奈孙子不买账,老大老二表示比起在学堂上学那些听了要打瞌睡的课文,他们更喜欢跟着父亲种地。陈大牛虽然气得跳脚却也无可奈何。至此,他就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了陈出峪身上。幸好,陈出峪也不知怎么的,仿佛天生就长了那种会读书的基因,在学堂上经常被先生表扬,给陈大牛赚足了脸面。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同样身处学堂上的那些原来嘲笑陈出峪的小伙伴们开始对他另眼相看,然后回家抱怨父母的取名水准。陈出峪成了村里有名的小神童,乐得他爷爷见人就说““我孙子将来一定会走出大山,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但是渐渐地这个有村口其实没啥大文化的教书先生组办的小学堂开始满足不了越学越多的陈出峪,照这样的发展下去,陈出峪说不定会变回他祖辈那样的乡野村夫,但是现实没有照着这个剧本发展。或许是老天爷也看见了陈出峪的能力,不忍埋没,所以在他出现困境的时候又送来了希望。

      在陈出峪9岁的时候,外面世界里一个好心的企业家带着一些课本和衣物,如天神般降临在了他们那个小山村。他把课本、文具还有一些衣物赠送给了村里的小孩子,当然他做的不仅仅只有这些,他还在小山村里建立了一座爱心小学,并带来了师资力量,专门招收村里适龄的小孩子,而且还承诺不收学费。当时只有9岁的陈出峪远远地看了眼这个如天神般的男人,心里默想他也要努力成为他这样的男人。不过想归想,日子还是要照常过,陈出峪就在自己的努力和超出常人智力的共同作用下,一只领跑全校成绩直至毕业,然后凭借出色的成绩,被县城里一所不错的初中录取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一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