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一章 ...
-
顾景芜出身护国公府,祖父顾严武是军功在身的边疆大将,年轻时也曾凭一柄缨枪横扫燕北十六州,击退了蛮夷侵扰。
而今上了年纪,子孙满堂,前朝无事,就颐养天年起来,闲下来养养花鸟,溜溜弯。顾景芜的祖母徐氏是上一任太傅徐晖的长女,自幼被当成男儿来养的,很有一番眼界和气度。
因着是第一个孩儿,当年初为人父的徐老太傅很是疼爱这个女儿,对她的要求甚严格,描红绣花并不太要求,该读的书却是一本不少。徐氏自幼聪慧,徐老太傅只恨不得把自己会的都交给徐氏。
徐氏是女子,不然以她的资质,考出个功名也是使得的。
顾景芜的父亲顾泽尚未及冠就已袭爵,只在兵部挂了个闲职,若无大事平时应个卯。这么多年平淡如水地过来了,平淡到鲜少有人记得当年护国公世子易名赶考的一篇策论名动京城,圣上钦点榜眼。
顾氏家风极正,兼之顾泽为这一代护国公府的独子,为人沉稳且谦和,年纪轻轻就已堪当重任。先皇大悦,而后赐婚嫡长公主平宁于顾泽。
至此护国公府可以说是门庭显贵,风光一时无两。
然后就是顾严武交还了兵权,顾泽袭了爵位,公主下嫁后更是只在兵部领个闲职。
后来崛起的朝臣和世家逐渐盖过了当年护国公府蒙受的皇恩。
看上去顾家和那些没落的没有建树的家族没什么两样。这时候顾景芜的哥哥已经是他们父亲当年赶考的年纪。
顾景芜也已经十四岁,就快要及笄。
如今暮色四合,窗外天色已暗,隔着高高的墙,隐约听得见街上传来的嬉闹声,叫卖声。
顾景芜垂着头,老老实实地看着窗扉投射在妆奁上的一道光从这头移到那头,从明到暗再到再也看不见。
她身后平宁公主握着柔滑的青丝,用犀角梳从头梳到尾,一边比照着长度,一边温柔淡笑着说:“阿芜,听娘的话,这头发养得这般好,今日起就要蓄着了,到来年的四月,你就及笄了。”
顾景芜绞着手指,低低地嗯了一声,她看着铜镜里母亲唇角的笑容,一时有点恍惚。
就听平宁公主又说道:“那时候正好到腰际。绾成螺髻,娘的阿芜最好看了。”
顾景芜忽然想起明日就是上元节了,合该是和母亲入宫的。不比家中父母和兄长一起自在,自从父亲调任回京,再不能一家人在一起团聚。人一多吃也吃不好,玩也玩不好,说话也是明里暗里各种机锋,心里有些恹恹。
可这是恩宠,万般不能辞却。
身后忽然传来轻重不同的两道脚步声。
平宁公主已经回过身去:“泽钦,回来了。”
顾泽含笑点了点头,把身后的顾景疏拎出来,拍了一下肩膀,向前一推。十七八岁的男孩就迫不及待地奔向他坐在梳妆台前的妹妹。
“娘,你要给妹妹绾个什么头啊?”顾景疏凑过去看了一圈,“左右也无事,明日还要入宫,我看今日街上挺有意思的,上元节最有意思的就是上元节前了。不如今夜我和妹妹出去逛逛呗?”
平宁公主刚要说什么,就看见顾泽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她转而无奈地叮嘱:“让侍卫远远跟着,别贪鲜跑到没人僻静处去,领好你妹妹……”
“啊呀呀,您放一百个心吧,丢什么也不会丢了妹妹的。”
平宁公主重新把顾景芜的头发绾好,拍拍她脊背,目送着顾景疏上蹿下跳,拽着顾景芜走远。
直到兄妹两个的身影消失在回廊转角处,她收起笑容,表情变得有些凝重,看向一直注视着女儿背影的顾泽。
“阿芜和阿凌自小一处长大。明日恐怕……皇弟和母后皆有此意,我总担心,总担心……”
“我知道,”顾泽叹了口气,“阿芜性子看似沉静稳重,可是跟着她师父这些年……其实不适合那里。你我不是需要子女光耀门楣的人,阿芜性子随意却也执拗,重情重理,我倒希望她嫁个开明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