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不知明君或昏君 ...
-
江南风光虽好,却也经不住时光飞逝,一行人在江南住了半月有余,奈何皇帝国事缠身,待了这么多天已是极限,大臣们联名上奏请皇帝速回处理堆积的国事。在京的大臣们只能处理一些小事,奏折却是不敢看,是以这半月堆积了成山的奏折无人批阅,大臣们请皇帝早些回来。千玉虽有不舍,也只能随众人一起回去。在走之前,千玉秘密得见皇帝,向他奏禀太守收取贿赂,搜刮民脂,为官不正,请皇帝处决。皇帝听罢,笑道:"难得你有这份心,知道体察民间疾苦,不枉朕带你出来这一趟。"千玉愕然,皇帝带他们出来,看来不只是为了游玩散心,更多的只怕是为了考察她与晓宁…果真是应了那句话,帝心难测!皇帝似乎看出了她在想什么,道:"晓宁这一路都不安分,派人刺杀你的事朕已经知道了,至于你说太守为官不正,朕也清楚,马上,他就不是太守了。"千玉默然,皇帝,他竟然什么都知道!这个皇帝真的是存心害父王的吗?从她回宫一直到现在,他给千玉的感觉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一位慈祥的爷爷,千玉甚至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尽职的父亲。这样的一个人,既然能把自己与晓宁的小手段尽收眼底而不动声色,没有因为晓宁伴驾多年就凭一面之词里晓宁为储君,试问他怎么狠得下心肠,又怎么会害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呢?难道是自己误会他了?又或是,他隐藏的实在太深?千玉此时虽然不是特别相信他会害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但同样的,也不会轻易相信城府如此之深的一个人与父王的死没有任何关系。师尊对此事欲言又止,不管她怎么问,林然始终不告诉她皇帝究竟有没有参与到当年的事中。千玉知道林然是怕自己知道真相后与皇帝翻脸,对自己以后的道路不利。但这件事压在心底很久了,越是不知道就越是想知道,挠得心里痒痒的。
皇帝不知道此刻在千玉心底已起了万丈波澜,自行处理了贪官,便领着众人回到宫中。其实千玉这次可能真的误会他了。作为一个帝王,敏锐的洞察力是多年练就的必备本领。而千玉一路上的表现令这个膝下孤苦的老人心中多了一丝安慰,至少,有人可以继他之后,再做一个明君。玉儿,她真的比晓宁更适合做一个帝王,因为在玉儿心中,除了仇恨,还有晓宁所淡漠的仁慈,恰恰是这份难能可贵的仁慈,才能成就一代明君!千玉同样不知道,她在自己爷爷的心中,已经超越了多年伴驾的晓宁,成为未来储君的不二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