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以墨为媒,重入历史之洪荒 ...

  •   新书到手,激动的彻夜连读。只是读罢歇气,欲总览书中内容,却发觉大脑却一片空白。了然一笑,将书放到床头,在得闲的时候时不时的翻阅观之。
      所谓的名家之笔总是只晓三两语便能将一个丰满的人物尽显到读者的眼前;以墨为媒,让毫不相干的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由自主的成为书中主人公的新嫁娘,不由自主的观其言并听之细语评说。
      而左丘明不愧是名家中的大家,短短的三行字就为人呈现出一个清晰的映像,来人带着古时气息,虽未必张口便是‘之乎者也’然浑身却透着那个时代独有的风云之色。读罢左传,不觉有些感叹,左丘明双眼虽不能视物,然其指尖之墨却有一种穿透千年的魔力,让人丝毫没有隔阂感。
      好书不怕多读,左传中即使是同样一段故事,每次看却有不同的感悟。左传这本书,显语见微爽语见奥,下口不难回味无穷。若以食物相比拟,莫若宫保鸡丁。每一位元素都恰到好处,彼此匀在一起构成新味又不失本原。
      就拿左传开篇之作‘郑伯克段于鄢’来讲,一个‘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故事,被其层层深入,叙事议论夹杂用之,让观之者透过笔墨进入那片苍茫的风云之中。
      第一次读‘郑伯克段于鄢’,唯一的感受的便是武姜之偏爱。因为生郑伯时难产,所以武姜不喜欢郑伯而偏爱小儿子。她为小儿子求城,为小儿子求爵,恨不得将大儿子的天下之王位送给小儿子来坐。
      第二次读‘郑伯克段于鄢’,感受便是郑伯的隐忍。母亲武姜开口要什么他便给什么,不方便给的就选择更好的来给。即便手下群臣进谏,他也只说一句“姜氏欲之,言辟害?”
      第三遍读的时候,便将前论全部推倒。深深明白郑伯才不是一个任人予取予求的软蛋,而是‘等弟罪熟,待肥而杀’的狠角色。此人星际几声,善于步步为营和以退为进。此种手段当真可谓是奸诈至极,高明至极。
      你看,他给‘京’地却不给‘制’地,实因心中有法;‘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彰显成竹在胸;‘不义,不昵,厚将崩’,善察人见机。正因为一切皆在掌握,所以才有最后的公闻其期,曰‘可’。
      再次通读全篇,不由得让人脊背发冷汗。不以王权威慑母弟,却以孝为名步步为营将弟置于万民离心之地,再发动战争掌握实权,最后找好台阶勾勒出一幅母慈子孝行乐之图。
      此等手段,果然高矣。引得伟人评语:“春秋时期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他对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都很懂的策略。”
      合上书籍,思维却益发活跃,仿佛置身在现场,和主人公在一较长短。这便是一本书的作用吧,书成于字,却不拘泥于字。好书总能让你透过那些字眼,看到深度智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