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论尊师重教 ...

  •   中国,是一个教育历史悠久,教育制度和思想发达的古国。

      凡为学之道,以尊敬老师最难做到,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会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
      学生努力学习,在于尊师,老师得到尊重,那么,他的话就能使人相信,他所传授的知识也就阐明了。

      据说,老师在古代受到的尊重,是一种重要的礼节,即使在国君面前,也可以不受常礼的约束而受到特殊待遇,尽管,这种礼遇是有限的,但毕竟体现了古人对老师的重视。

      教书育人,方法是成功的保证,既要知道教育获得成功的原因,又要知道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做别人的老师。

      所以,但凡优秀的老师教育和诱导学生,靠的是引导而不是强迫服从,是勉励而不是压制,是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
      引导而不是强迫,就会使师生关系和谐,勉励而不是压制,学习就容易成功,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学生就会善于思考,这使学生就容易成功,能使学生善于思考,就可以说是善于诱导了。

      如果老师运用了不能教化别人和不使人听从的方法勉强地去教育别人,要想使自己的主张得到推行,使自身得到尊敬,那不是差得远吗?

      有教书的老师,念诵书本,一味进行知识灌输,急于追求快速进步,不顾学生能否适应,结果,使学生没有诚意,教育的人也不能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教育违背了规律,达不到教育的要求,像这样,学生便对学习感到痛苦,并厌恶老师,对学习的困难感到畏惧,不懂得学习的好处,他们虽然最后勉强完成了学业,但学到的东西很快就忘了,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原因就在这里吧!
      像这种教学当中的急于求成,照本宣科,不论对什么情况,一律“填鸭”,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等情形,实际上,早在古代时期也是很普遍的,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好或变坏。

      任何时代都有高明的老师和平庸的老师,有聪明的学生和愚笨的学生,十个指头不一般长,这大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决的方法就是用现实的态度,对症下药治弊端。

      凡是学习,必须努力增进学业,内心不被杂念困惑,勤奋背诵,谨慎听讲,在老师心情愉快的时候向他请教书中的意思,听讲后要用心思考,探求学业的根本,经常开展辨论,以弄清老师讲授的道理,不要任意巧辨,必须合乎知识的道理,有了收获不骄傲,出了差错不感到惭愧,要回到耳闻,目见,口言,心知这一人的本性上来。

      古人说:善于学习的人,好比齐王吃鸡脚,一定要吃几千只鸡脚才会满足,即使还不满足,还有足够多的鸡脚供他享用。

      可见,善于学习的人,善于借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不善于学习的人,从师学习马虎随便不精致,却又想学得很精,从师学习肤浅不深钻,却想学得透彻,所以,不善于学习的人,他们不合老师的心意,用心又不专一,喜欢老师的学问却钻得不深,搞学业又不努力,辨论问题却又讲不清,教导别人却不细致。

      当然,做老师的也不应该守于陈习,思想被世俗束缚,纵容学生夸耀权势,喜欢立异,泛用巧智,迷恋小利,惑于贪欲,询问事情前后矛盾,讲出意见,心口不一,所挑选的又是舍弃的,分析事理不会综合,综合事理又不会分析,遇到事情又不会正确处理,这都是不会学习的人的毛病。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时间过程,贵在持之以恒。由此,古人教学设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和措施,按照时序进行,有正式的课业,课后休息时,有课外练习,如学习弹奏杂乐,懂得音乐,学习各种比喻的方法,能理解古人的学问,学习各种服饰的用途,懂得礼仪,学习各种技艺,激发对学业的兴趣,对学习的知识,需反复研习。

      “谦虚恭谨,孜孜不倦,修行就能成功”,就是这个道理吧!
      “勤能补拙”,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吧!

      古之教者,用制度确保教育的实施的方法,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发展得比较完整了,可算是中华民族这个文明古国值得炫耀的成就吧!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心天生像张白纸,经后天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才使白纸上画出了各种图画,“自始至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实际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实践出真知!

      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去亲口尝一尝。”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
      所以,教和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假或骄傲浮躁。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教育,是推行知识的重要措施,学习,是通晓知识的重要途径,通晓知识的重要途径,没有比修养自身更重要,修养自身的途径,没有比学习更重要,自身成熟了,就是一个通晓事理,富有才学的人。

      学生问老师:后代的人将会怎样称颂您呢?
      老师回答:我怎么值得称颂呢?如果,不得已要称颂我,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就这些吧!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论尊师重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