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宇文所安在《追忆》的三联版前言中说到:“《追忆》可以说代表着在一种英语文学形式里对中式文学价值的再创造。”
      他指的英语文学形式乃是“essay”,他为中国古诗的文学价值的再创造再发掘贡献出了极大的力量,再写我之前,我必须先谢谢这位异国的学者。
      回忆往事永远都是伤人的,如果你回忆起痛苦的事,痛苦就会以一种新的方式再切割你;如果你回忆起快乐的事,快乐就会以不再来的信息刺伤你。说来说去,总是伤心。
      宇文所安在书中提到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江南逢李龟年》、《黍离》、《赤壁》、《金石录》、《浮生六记》……
      正是因为太熟悉了,被他说出口,看他的叙述,反而如临深渊。
      怎就又是一副别样的肚肠来?
      才看到《导论》的时候,我就,怎么说呢,用王小波的话就是,“感觉自己受到了侵犯。”
      是感想体会方面的,看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每每灵光一闪,得到了某种感觉,就觉得很开心,这是属于我的,是我一个人的,别人读的时候没有这种感觉,只有我才有,这是一种很开心的感觉。
      可是宇文所安让我清楚地意识到,即使是耳熟能详的诗词歌赋,他也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新的美,而我不能,这真让人沮丧。
      在《追忆》中有一段话最让我惊讶,或者用上一段的话来说,沮丧。他是这样说的:“我观望着风景,云烟氤氲,景色在不断变化:当你登上山巅来到这里时,你也会看见同样的景物。我能够把它详尽地描述给你听,可是我不想这么做。当你登临到此地时,你可以写你自己的《离骚》,在这首古老的诗歌的无数翻版中再增添一种。我不打算让你知道你所见到和感受到的东西已不是什么新东西。成百上千的人登高来到此地,鸟瞰四周风景,写下他们的诗歌,为岘山亭的废兴而悲哀欢庆--------我不打算告诉你他们的姓名以及事情发生的场合和日期:挤满先人的地方没有后人插足的余地。只有为数不多的人会被后人记住。”
      长久的沉默。
      我无话可说,只能喝了一大口水,静静地翻开下一页。
      宇文所安在写诗人回忆的举动时,自己也在回忆初读时的心情,然后融入到诗人的回忆里,而我在读时,想起历史,想起诗人的回忆,通过宇文所安的回忆来回忆当时自己读到这些有关回忆的诗篇时的心情,然后在写下这些字的时候,又在回忆自己读这本书时的心情。
      这么多回忆聚合在一起,以致于我都分不清楚,回忆到底是谁的。是杜甫的还是宇文所安的或是我的?分不清楚,在读的过程中,或许已经融合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看来,越是后世的读者就越幸运,要是他们愿意,可以一直回忆下去。
      也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第一个站在岘山碑面前的诗人,他的体会是没有杂质的,他站在岘山碑前,只能想到羊公,不会想到其他的前来吊唁的文人墨客,因为他是第一个,他的感觉是头一份的,也是独有的。
      这时节我在想,为什么人们都喜欢追忆往事?
      我是站在一个同样喜欢回忆的人的角度提问的,然而即使我是其中的一员,我也不明白为什么。
      今晚淋了些雨,从丁元军老师的课上出来,走在雨里,想起当年也是下着雨,也是一个夏天,一个夜晚。“引起回忆的是个别的对象,它们自身永远是不完整的;要想完整,就得借助于恢复某种整体。记忆的文学是追溯既往的文学,它目不转睛地凝视往事,尽力要扩展自身,填补围绕在残存碎片四周的空白。”实在怪不得老师推荐了这本书,又不生涩,读来又别有意境,多好。
      值得一提的是看了《追忆》后我抱着发现了一个新世界的心情又去借了宇文所安的《中世纪的终结》以及《初唐诗》,却没有读《追忆》时的震撼了,读来也没甚滋味,也不知道为什么,想来是因为《追忆》的选材对了我的口味吧。
      “回忆也能成为活人的陷阱,回忆得过多,就会排挤现实。”
      追忆追忆,宇文所安一面告诫着人们回忆得过多就会排挤现实,一面乐此不彼地回忆着。
      他的话也成了药,吃下去就得发病,得和他一样的病。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