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祭祖 ...

  •   今天算好的吉日,回乡祭祖,乡是先生的乡,在沙溪涌头。
      南方的村子,通常村口一棵老榕树,那是以前的人选村址的方法:一族人走着走着,看见一棵大榕树,很有些年纪的,有别于周围的大树,再看看后面群山环绕,树木郁郁葱葱,有溪水潺潺流过,得,就是这里了,风水宝地,左青龙右白虎,丁财两旺,人畜皆宜!
      涌头村口也有一棵大树,三四个人合抱那么粗,不是常见的榕树,却是香樟树,那么粗的树干,少说也几百年了,这条村子,也几百年的历史吧,香樟树算名贵树种,几百年的老树,更是价值不菲,从村树的选择上,可见涌头先祖的目光和远见!
      香樟树旁边是木棉,清明前后正开得火红,有句谚语:木棉花开,寒冷不再!是春夏之交了,早上还有一点凉意,中午太阳下已经夏天感觉,八十二岁的公公说,村口这棵木棉树是他亲手栽种,他清楚记得是九六年,那也接近二十年了,他爱跟我这个大媳妇说这些事情,因为有回应,他越发说得起劲,而我先生,此刻正很有感觉的度着方步在村子里走着,碰面的村民就陈大夫陈大夫的叫着,也有顺便咨询健康知识的,所以走走停停。老一辈的人还叫"洪仔",说回来了哈,洪仔夫人正在后面两三步远的地方,拿个手机东拍拍,西拍拍,老人家又说:这个是家嫂吧?每次都一样的疑问,仿佛陈大夫每次带回来的夫人都不同一样。又说:家嫂真漂亮,每年都一样的年轻!呵呵,这个恭维可以有,家嫂自然也是笑容可掬的!
      下午一点半,烧猪水果各式祭品搬上车,却是往村外的方向走,我说怎么走这条路?众人答,祖先搬家了呀。这乡里的规矩,清明祭祖可以在清明的这一天,叫行正清,也可以推后,如果当年迁坟或特殊情况就要在清明前完成,原来这样,收到通知的时候我还纳闷呢!
      搬迁是因为祖先睡了几百年的山头要征地了,这近郊的地是买少见少,越发值钱了,这祖先也从豪华独立别墅搬到统一的公寓,公寓是很划一的公墓,依山而建,每一行三层高,价位三千多到五千多不等,专人管理,树木葱绿,干净肃穆,我觉得挺好的,这向文明又跨了一大步了,女眷的工作还是一样,把食物祭品布置好,折金银衣纸,同时在闲聊:当初动员村民把先祖迁到公墓,免费还每户补贴五百,都没有人愿意,宁可不要那五百,现在呢,五百没有了,还得花钱买,还数量不多了,因为有些人已经一家子都买好了,所谓生人霸死地....。男丁的工作就简单了许多,少了除草和搬泥,所以有时间研究墓碑上的字,居然发现有错的,立马召唤管理处的人,管理处说集体搬迁,忙中难免有错,答应改过来,但石碑大概不好改吧!
      按次序拜过,仪式跟往年一样,时间却省了一半,归家,长辈在按各房分烧肉:太公分猪肉。我到楼上睡了一觉,醒来,子侄陪着父辈的在斗牌,我到园子拿一根甘蔗在啃,地下的小白狗一直跳着也要吃,我就把渣子丢给它,它就认真的啃,先生的那个从小把他带大的小姑姐跟她嫂子--我婆婆,正在摇椅上晃着聊天,就笑过来,说你拿渣子糊弄那小狗呢,我说我给它好的它不要,非要觉得我吐出来的才好,我把它逗得很兴奋它就回头咬那大狗,大狗也让着它,这小狗才几个月大,春节前抱回来的,不是纯白,是那种绵羊白,头顶一圈棕色,想起昨天一个神神道道的道医朋友,说捡狗屎可以转运,又说狗屎可以当药引,还指定是小白狗,我要不要给他捡两块,我自己转转运,他吃那狗屎!
      晚餐在村口饭店宴开四席,每年祭祖其实是家族聚会的时候,传统沙溪菜式,隆重介绍沙溪扣肉,用上好的五花肉炖制,入口即化,每次节庆必备,他们势必说:家嫂,吃一块吧,以我老公的小姑姐起哄的最厉害,还记得我嫁进陈家第一天,她一脸正式的告诉我,要吃过这块沙溪扣肉才算是沙溪媳妇呢,我还真认真吃完,多年来成为笑料!
      老公的小姑姐因为疼爱侄子,爱屋及乌的对我很好,回家的时候已经走到村口了,车子里探出半个身子来:"阿咏,我带了两包田艾回去,做田艾饼呢,你要不要?"我远远回过去:"要的,不放馅料,不要放肉啊,我吃素的可以了!""没有馅不好吃啦!""我那份不放!"小姑姐总是用很重沙溪口音的白话喊我的名字,感觉总是怪怪的,她那大嗓门一喊,半条村子都听见,想我一个本不相干的异乡人,今天到这里祭祖,我的儿子,流着这里的血脉...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祭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