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9、婚姻 ...


  •   若说秦王萧景涵久战沙场,在朝堂之上没有与誉王和太子的人脉广,恐怕朝中大有人信。实际上这些年景涵很少亲自回金陵,每每都是巧合的刚刚离开北境不久,有时候都走到半路了北疆就出了问题不得不赶回去。给人一种很无奈不得不镇守边疆的感觉,可是这样并不代表他在朝中就没有什么势力了。

      除了些老臣,大多数人早已忘记说到底,人家秦王殿下的娘家姓氏,是当年的安半朝。安家三十多年前就沉寂,能够拿得出手的安老将军和安家主一时不敌陨落沙场。二十多年前,安家能够在后宫说得上话的安贵妃,护驾有功却无福消受。剩下的工部尚书安思书,政绩上还有些看头,可惜却是工部这样没发展前途的地方。

      安贵妃唯二的两个孩子一个过继,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他曾经是安贵妃的孩子,只记得他曾经是大梁的九皇子殿下。另一个曾经是梁帝身边的红人,如今却因为逐渐到了出嫁的年纪,慢慢的远离了众人的视线,待嫁闺中。

      朝堂这种地方,一向是看人眼色的有色世界。

      但是只有一个工部尚书,却也已经足够景涵发挥的了。的确,安苏书时任尚书不过十多年,还是看起来没什么大作用的工部尚书,可是一介文人不懂技工的书生能共做到工部这样的位子,很多人已经忽略了他隐藏起来的能量,更忽略了他这些年在朝堂上混的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对太子和誉王都不得罪的情况。

      工部本身就对夺嫡这样的事情置身事外,安思书这种都不得罪都不迎奉的举动看起来只是惯例,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他这种中立的举动,本身就让痴心研究技工的学士们带有好感,也让誉王和太子那边儿的人想要交好,不求战队,只求不要站在对立面就好。

      加上这些年安思书和景涵联手,后来更是把言阙也隐约括进来,浮生阁和天策府送上的情报更是如虎添翼。景涵自己或许不怎么擅长朝廷战,但是奈何他有着后世人积累祖辈的文明,安思书借着景涵的各种观点,将浮生阁插进各部的人手不少。

      比如借六部改革在吏部插人,一个科举方案的呈递送进了一个侍郎的官位,赋税制度让浮生阁的人一举占了两三个无关大节的位子,几个司法的提交确立了一个四品的位子。兵部?景涵有兵权在手谁,兵部敢得罪么!

      不过,除了个别在关键位子上的人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手外,其他的人人大多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效力的竟然是当今秦王。只是知道自己的顶头上司对自己有大恩,只要跟着恩人就好了,反正恩人也不站队。

      所以当秦王因为誉王过分的举动终于不满的时候,朝廷了振臂高呼的起码能占了半壁江山。哦,这半边江山里还包括这一时之间被忽悠的找不到东西的誉王的手下,以及想要把事情牵扯到党争里太子的人手。

      秦王这不出头,其他大臣不知道,一出头那些人精就发现了点儿不对劲。不是说秦王只不过是个武夫不足为虑么,那朝堂之上开启群嘲模式,直接将太子和誉王这些年不靠谱说的绘声绘色,直接毁了皇帝好心情的人是谁啊!站在那里却将对面文官的仇恨值,拉倒对方当着皇帝面直接失了大小,忘记自己身份上前动手的人是谁啊!

      明明太子都已经禁闭东宫反省思过了,本以为这位伺候的殿下该满意了吧。结果人家偏不,话风一转就开始针对誉王。太子和前户部尚书做了那么多年的黑私炮房什么事儿都没有,怎么偏生在这个时候被人发现的时候出了事。

      梁帝看着这个咄咄逼人的儿子,本来也不愿意处理这件事,不轻不重的想要揭过,却没想这个时候礼部的代理尚书颤颤巍巍的递上一封万民书。上面的签名赫然就是当时私炮房爆炸后,受灾家属的签名,以及担心自己周围是不是也有同样违规地方的其他百姓。于是这件事儿就这么顺理成章的闹大了,誉王也受了灾,因为莫须有的原因消减了俸禄不说,朝廷里的人手不得不收敛了许多。

      摔,这哪里叫武夫,太子和誉王当年针锋相对都没这么过分啊!

      景涵十多年不回金陵,可不代表对金陵的事情不清楚。浮生阁的势力走的是个稳字,接触不到太子和誉王的内部小圈子,但是架不住在没翻脸之前有个能干的小舅舅安思书啊。左右逢源明明不懂技工,却将工部那群心比天高的科技组人员收复的贴贴服服的人,可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人,更何况景婉身边传递消息的人,以及二代圈子里的风云人物言豫津。

      虽然后来因为两人意见不合不欢而散,但是安思书多少还以为自己的小外甥不过是一时想不开。打算冷处理一下,当他的小外甥知道权利的好处之后,就怕会哭着嚎着回到他身边,求他帮他争权夺利。

      却没想从一开始,景涵就清楚的知道他自己到底想要的什么。所以当梅长苏的请帖地递进来的时候,尽管景涵正陪着梁帝在外打猎,借口没箭折返了一趟之后,再多的不情愿也瞬间变成了心甘情愿,老老实实的陪着梁帝打猎。

      林殊……梅长苏……

      想起曾经景婉和他谈起的事情,景涵心里不情不愿的哼唧了一声,转头看着梁帝眼里带着一丝冷色。他就不相信,当年莅阳长公主那件事里面,没有梁帝的身影。毕竟当年谢家也算是功勋世家,位高权重!

      “阿婉前些日子还对侄儿说起,上次遇见长公主的时候,长公主说起舅舅当年的英姿呢。”景涵眼里一片柔和。对着梁帝自称侄儿,也是他这些年柔怀政策之一,他早就发觉梁帝这人吃软不吃硬,喜欢听软话了。

      “莅阳么,自从嫁人了,的确是温婉了很多呢!”梁帝笑的很开心,“可是也更像个公主了呢。还记得以前,她也和婉儿一样咋咋呼呼的不知轻重。”眼里带着溺宠的光芒,似乎真的只是个贴心的哥哥和父亲。

      “也不知道阿婉和长公主说了什么,最近长公主看见侄儿就笑的特别开心。”景涵点了点头,“不过和长公主走近点儿也好,阿婉那样子哪有点儿当年母,安贵妃的温婉体贴,一点儿公主的样子都没有!”

      “她若是像你母妃,恐怕你这做哥哥的就更要头疼了。”梁帝倒是没介意景涵的失口,“朕至今都还记得你和婉儿出生的时候,那么丁点儿大小,看见朕就笑弯了眉眼。可惜你母妃是个没福气的,只能朕多提她看着你们呢!”梁帝叹了口气似乎是真心的在惋惜一般。

      景涵垂下眼睛,也不在意梁帝这些年对于自己的母亲,到底是因为她死在了最美的年华而念念不忘,还是因为这些年总是想起而被美化记挂。只是他的心早就寒了,若真是在意,当初又为何不好好的珍惜?

      “说起来莅阳,婉儿也到了要出嫁的年纪。你也替她看着点儿,有没有什么适龄的青年。你们母妃不在了,婉儿除了朕,也就只剩下你这个哥哥走的还亲近些,有什么话也愿意和你说!”说起来这个,梁帝倒是个好父亲的样子。

      “侄儿知晓了。”关于梁帝对于景婉是真好,所以景涵点了点头自然上心。

      “婉儿可曾和你说起过,想要嫁个什么样的人?”这种话题不适合和女儿家的提起,梁帝自然就转向了好哥哥景涵,“她面皮薄,每次说起来就红着脸不说话了说听朕的!听朕的?小心朕送她出去和亲!”梁帝以一种认真的姿态说出的话,景涵却听出了里面开玩笑的成分巨多。

      “阿婉是公主,如果真的有……”

      “朕底下那么多女儿,还不至于为了个……把自己的宝贝闺女送出去!”梁帝笑了一声。他不缺女儿,实际上如果真的和亲嫁出去的也是宗族的女孩子,如果其他国家特指也就算了,但是景婉有这么个大将军的亲哥,还是自己最疼的女儿,肯定不能远嫁。

      “只要能和长公主与宁国侯一样,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就好!”景涵笑了笑,似乎是真的在夸奖莅阳和谢玉的婚姻,“陛下指的亲事自然是极好的!当年长公主和宁国侯再怎么不被人看好,一个大梁尊贵的长公主,一个世家公子,如今不也是天合之作受人称赞么!”马匹落后了梁帝几步。

      “这你倒是提醒了我。”公主的驸马不能参政这件事情其实也是有明文规定的,只是当年梁帝身边能用的人手太少,又恰逢他怀疑赤焰军和祁王谋逆,敢用的也就只有真正的亲信。所幸谢玉当年因为莅阳的事情求过他,也算的上是有把柄抓在他手里,自己又有恩于他,所以才有了宁国侯那亲笔手书的牌匾。

      “陛下?”景涵故作意外。

      “你觉得,言阙那个儿子怎么样?”言阙虽然这些年远遁红尘不理世俗,但是老一辈的人却对他当年只身一人穿越地方封锁线,舌战群儒这件事情记忆犹新。言家也算是大梁贵族,如今在圈子里依旧能够说得上话。

      只是想到自己后宫里那个不省心的皇后,又想到言家出了那么多任帝师皇后,言阙却只有一个独子。尚公主那是多大的荣耀,只是在这背后,若是能够断了言阙这独子参政的路子,言家恐怕百年内再也构不成威胁了。

      “陛下觉得好,那边是好的,”景涵的话说的不咸不淡,“言侯爷的大名早有所耳闻。”话虽然这么说,但是里面凉凉的嘲讽之意却是明显至极,“不过嫁过去也不算委屈,家里没人做主阿婉也受不了委屈。”

      “恩,朕也觉得不错,左右婉儿和言阙那儿子也认识,你也算是看着那孩子长起来的,脾性如何也是知晓得,嫁过去也放心。”梁帝点了点头,“回京之后,你就去看看吧!若是婉儿也愿意,朕就下旨!”

      “陛下,真是个好父皇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9章 婚姻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