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正文 ...
-
灵山圣境,大雷音寺。三宝殿内,如来众弟子在此参禅悟道,愿得一日,道成法身,普渡众生。布袋罗汉乃如来座下大弟子之一,于三宝殿内给众弟子授业解惑。
布袋罗汉座下的弟子中属妙善最为聪慧,她原是灵山圣镜的一棵杨柳,汇聚天地灵气,后由佛祖亲自点化,降世为人,眼角留下一枚红痣。
妙善天资聪慧,在三宝殿日日参禅念佛,修行上百年却一直无法脱俗,闲时最爱听布袋罗汉讲他在民间看到的红尘俗事。妙善记忆最深的就是杜芙绫和钟小玉的故事,杜芙绫和钟小玉两人遭遇极为相似,都是与心爱之人遭遇阻隔,殉情而终。布袋罗汉说完总要叹道,“痴情女子,业障深重”。明明都是些贪嗔痴念的凡间俗事,作为佛家中人本应无悲无喜,妙善都无由觉得有一股她不明白的滋味在涌上心头。
一日,妙善问布袋罗汉,“师父,徒儿为何百年来还不能悟得法身?”
布袋罗汉答道,“修行成佛,最后一步,需得入五浊世间,娑婆世界。”
妙善便向如来请求,入娑婆世界。佛祖应之,大手一挥,妙善七魂六魄便离身而去了。
妙善的七魂六魄被如来这么一挥,落至民间的一家山庄里,投身于一位正在被接生的大肚妇人身上,不过几许,婴儿呱呱坠地,这孩子就是妙善的转世,取名叫司语。
司语生下来便是聪明伶俐,天生丽质,眼角一枚红痣随年龄增长越发显得动人。待司语长至十八岁时,那日司夫人正要带女儿去佛寺还愿,山庄门外来了一位负着布袋的老汉,说道,“小姐红痣易招祸患,需以面纱覆面,否则恐怕爱欲缠身,业障深重啊。”,司夫人只管那老汉是胡说八道,却没想到她的女儿真是一生因情所缚。
司语在十九岁那年终于遇上了她的命定之人,她女扮男装逃婚离家,却被官府征兵意外收入兵部,意外被李肈将军发现她女儿之身。两人因此相识,为了保护司语申朝寒不得不隐藏司语女子身份,两人在兵荒马乱中渐渐产生情愫,最终情定终生。一次战乱中,司语替李肈挡刀,身负重伤,一生终了。
司语魂断一刻,眼睛一睁,终于恢复往日记忆,想起自己妙善的原身。往四处一看,发现自己的魂魄置身于一条幽暗的泥路上,泥路上无数斑驳交错的脚印通向前方,前方尽头黝黑透着一丝光亮,路上两边盛开着茂密火红的花朵,似火丛燃烧着映着道路,显得更加阴森恐怖。妙善的魂魄顺着泥路往前,隐隐约约听到水流奔腾的声音,再往前几步,果然看到一条大河,水流湍急,深不见底。往旁边一看,一条破破烂烂的木桥,妙善穿过木桥,烟雾弥漫中隐约看到一个石亭。
一个温柔的声音似从远方传来,“姑娘,孟婆在此等你好久了。”,妙善听到声音往前再走几步,迷雾中石亭下伫立着一位容貌姣好的农妇。
妙善不知所以然,“我并不认得你。”
叫孟婆的农妇朝她微微一笑,没应她所问,取来石桌上的茶壶,倒满了茶杯,把茶杯端起,递给她,“妙善姑娘,喝下忘川水,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了。”
“忘川水?”,妙善喃喃道,“莫非喝下它就能忘记一切?”
孟婆点点头,说道:“妙善姑娘欲想悟成法身,就必须喝了这忘川水。忘川水,可以让入我娑婆门者忘记一切,助你参透佛法。”,说罢把茶杯往妙善面前递去。
妙善听后霎时脸色惨白,看着茶杯慌忙的向后踉跄了几步。
孟婆脸色一变,一下子便是明白了,“妙善姑娘恐怕是舍不得自己的心上人吧。”
妙善听这么一说,抬起头,眼睛一下子蓄满了水珠,满溢得滑落了下来,“李肇说过,若我故去,来世他必定还娶,我和他。。。我不能忘了他。。。”
孟婆眼睛一转,悠悠说道,“那就喝下忘川水,与他来世再续前缘。”
妙善手指颤抖地刚想接过,突然想到什么似的,“你骗我,你之前道喝下能悟成法身,现在又言轮回转世。”,妙善恨恨地说道,猛把茶杯一下子打碎在地,又把石桌上的茶具全部扫到地上摔成碎片,然后不顾孟婆的阻拦,魂魄离开了孟婆亭。
孟婆看着地上的残杯碎玉,过了一会才叹道,“终要离去,终要回来。”
灵山圣境,大雷音寺,弥勒殿台前。如来结跏趺坐,看着伫立在大殿中央的妙善,厉声问道,“妙善!大闹三途川,私倒忘川水,可为你换来,你所想要的?”
妙善面色惨白,“佛祖,弟子不明白,为何要弟子入娑婆,识得情爱,却让弟子割舍心中挚爱,生离死别。”
如来看着妙善,低声叹息,“痴情种子,你已深陷娑婆不能自拔。”
妙善听到后,两张唇瓣张张合合,像是在说些什么,却不闻声语,半晌,抖得如同大风捶打的杨柳萧萧瑟瑟,一下,跪在了大殿中央。只见她脸上留下两道清泪,双手合十置在胸前,目光如同快要烧尽的烛火般黯淡,低声说道,“佛祖,弟子知错了。”
如来全身金光一闪,腾云而去,声音传来,“妙善,本座宽限你十天时间,十日之后,无论你是否参透佛法,都要去孟婆亭喝下忘川水。”
如来一走,妙善摊倒在原地,目光呆滞,沉默不语。
一旁角落里的布袋罗汉看到此景,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妙善魂归原身第十日,妙善从魂归那天就在三宝殿内静坐了十日。
布袋罗汉走到妙善身旁,看她依然是目如死灰,知晓她还是没有悟透佛法,不由地说,“妙善,今日你要听从佛祖教诲,现在起身去三途川吧。”
看妙善眨了眨眼睛,布袋罗汉又说道,“孩子,喝了忘川水,你就不再痛苦了。”
妙善猛地抬起头,跪在布袋罗汉脚边,死死地拽住布袋罗汉的衣角,哭喊道,“师父,帮帮我吧,帮帮我吧。”
布袋罗汉看着妙善,实在是于心不忍,沉声道,“我让你见他最后一面,见完你就必须要去三途川。”
布袋罗汉将妙善送返人间,没想到,人间已是百年之后。
李肈早已轮回转世,现在是一户书香世家的公子,名叫许垂文。
即使完全不同样貌,妙善还是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了他。他在河堤边,站在一座五角白亭旁,穿着一身藏青色素袍,头发用系扎于头顶,手里一把纸扇,与前世一般,潇洒得意。
妙善看着许垂文,激动不已,刚向上前,只听旁边一道娇俏可爱的女声。
“垂文哥!”,妙善闻声看去,一妙龄女子提着裙摆跑向许垂文,她跑得很急,头发上的发带,碎花繁复的裙边都随风飘了起来,她脸上的红晕似那醉人的朝霞。
“表妹!”,许垂文应到,那女子跑得太急,一下子扎进了许垂文的怀里,许垂文也不生气,反而大笑起来,抱起那女子在原地转起圈来,周围一片飘荡的都是他们的笑声。
妙善愣在原地,看着这一幕,便回想起,前世,她在军营里等待李肈回来,重逢时刻两人也是这样紧紧相拥,再回到现在,李肈早已不记得她,转世再生忘却了他的誓言,如今在这河堤伴那如花美眷,却似两人当年。看到这里妙善百感交集,顿时悲从中来,怒火中烧,在她无意识的心里暗暗滋长了一股怨气,她眼神死死盯着远处的二人,把身上斗篷帽子拢了拢。
许垂文和他表妹在河堤边度过了一下午,傍晚,表妹依依不舍和许垂文道别,许垂文目送马车走远后,便走上了堤岸一旁边的小路。
刚抬头一望,却愣住了,小路的一边,一个身穿长袍女子站着面向他的位置,毫无声语,也不知站在那里站了多久。
许垂文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再往前走几步,才隐约看清她的模样。她穿着素色的长袍,外面罩着一件黑色的斗篷,脸被巨大斗篷的帽子罩住了,看不清容貌,只看得见帽檐下露出半张削瘦的下巴。
想必也是哪家的小姐,在这等着自己的心上人呢,许垂文心里暗暗想。渐渐走近那女子,那女子还是一动不动,许垂文也不顾她,迈开步子快速走了过去,接近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檀香。
突然那女子说了一句,“李肇!”,许垂文当下愣住了,回过头道,“小姐是在说谁?”
只见那女子转过身,袖摆伸出两只两只修长白皙的手,脱下了斗篷的帽子。
一双盈盈碧波眸,琼鼻皓齿点绛唇,右眼角下一枚小小的红痣,愁眉紧锁,身形消瘦,却遮不住她一身灵气。
“李肇,你真不曾记得我了么。”,她颤抖着问道,眼眶里似有碧泉涌起。
许垂文看她愁眉泪眼不像是弄虚作假,倒是奇怪,“小姐,怕是认错人了。”
那女子听到他这么说后,急得抓起了许垂文的手,“真的,真的,想不起司语吗?”
“司语。。。李肇。。。”,许垂文想起什么似的,“你说的李肇莫不是前朝赫赫有名的将军李肇吧,司语是他的结发妻子,听说司语为了李肇伤逝,于是李肇终身未再娶,且膝下无子孤独终老。他们两人痴情忠守被传成佳话,只不过两人已是前朝先人,莫不知,姑娘说的二人与我有和干系?”
女子一下抓紧了许垂文的手,“李肇他。。。终身未再娶么。。。”
许垂文被她抓得生疼,“是啊,姑娘,姑娘之前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那女子震惊,恍然像是醒悟了什么似的,松开了手,朝向他微微一俯身,“公子,多谢了。”,说罢,她便一转身,走了。
许垂文还没反应过来,一下子不知所措,刚想追问她什么,顺着刚才那女子走的方向跑去,路上空空荡荡连只野猫都没有
许垂文接着回想到那女子所说的话,加上她神情悲伤,莫非她就是司语本人?可是司语已是百年之人了,现在若是还在岂不是。。。想到刚才那双冰凉惨白的手,和突然消失不见的人,想到这许垂文突然后脊发凉,立马朝家中赶去。
妙善回到了大雷音寺,听了许垂文的话心里百味杂陈。前世,她苟延残喘的时候,李肇答应她,来世必定还会娶她,可她没想到他却为了她一人终身未娶,孤独终老。妙善恨李肇转世忘了她,却因前世种种觉得对不起李肇。
前世的李肇大概也如现在她这般悲痛吧,妙善心想着,似乎过往的痛苦都减轻了许多。
此时,布袋罗汉走了过来,拍了拍妙善的肩膀,“妙善,该上路了。”
妙善回过头,此时的眼神里早无了怨恨痴念,低头道,“弟子知道了。”
三途川,孟婆亭。
妙善魂离肉身,在孟婆亭前,手持着一杯忘川水,刚想一饮而尽,孟婆在旁边说道,“姑娘可想清透了?”
妙善不语,回想起前世的种种,历历在目,爱恨情仇,如往事云烟。
突然妙善执杯的手一抖,想起初入佛门时,佛祖曾说过,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
细细一想,妙善如醍醐灌顶,心下恍然大悟,百年的诵经苦读,如今终于大彻大悟。情重爱深,六根不净;妄想执着,烦恼不断;业果轮回,无明不断;生于娑婆,坠于娑婆。
透悟后的妙善,心中已无悲无喜,举杯,仰起头,一饮而尽。
忘川水喝下后,妙善犹如佛光临身,全身透散金光,这一下,终是悟得悟得正道。
修得正道,妙善才忆起,原来她入娑婆世界,已经历经三次轮回,第一世她是杜芙绫,第二世是钟小玉,第三世是司语。若是贪、嗔、痴、恨、爱、恶、欲,忘川水可使人忘却前尘,陷入轮回;若能无欲无求,放下七情,忘川水可使人超脱生死,看破六道,道成法身。
孟婆亭佛光普照亮如白昼,妙善道一声“南无阿弥陀佛。”,魂归大雷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