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拥吻的咸鱼 ...
-
有的人死前惊慌失措、绞尽脑汁妄想珍惜每一秒,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奄奄一息。有的人死前沐浴更衣、从容不迫,依旧粗茶淡饭,依旧看自己已经看不完的书、做自己做不完的事情。猛然一看,好像两种面对死亡的方式都无可厚非,细想之后,才懂得后者的伟大。就连死亡也不能泯灭智者的平常心,超凡的人能理智客观的看待世间的一切,小智似流水潺潺可爱,大智似雨露润物细无声。
几天前我从唐山回北京,一路上被困意和乏累折腾的头晕脑胀。快到我的租住地时,一出地铁口就看到两个年轻人在拥吻。一瞬间,我浑浑噩噩的大脑顷刻又清醒过来,有多久没有遇到这么浪漫的事了?准确说,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善待世界了?
奥古斯特·罗丹曾说“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虽然现在是唯物主义世界,但是我本身是比较倾向于唯心主义。所以,对于这句话我要举双脚赞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怎样的眼睛,怎样的色彩。正如地铁站口外拥吻的情侣,若我当时是刚刚加班回家,我会嘲笑他们哗众取宠。可用的词汇有:呼啸的寒风、漆黑的夜幕、慌张的北京城、杂乱的霓虹灯、急躁的汽笛声、以及颤抖的心。
万法万象,如是我闻。
以前,我常常用罗曼蒂克形容眼前经历的一切,眼睛娴静而美好,周遭也会温柔起来。以前有人说我是呆子,我十分高兴,发呆于我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世界是有棱角的,长久的工作学习,长久的压抑会让灵魂遍体鳞伤,静下心来想一些事情,放空自己才能让内在得以恢复。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一个个发明创造史,如果人类不发呆,那第一个奇思妙想是从哪里来的?发呆是一种思考,一种理性的回归。
记得有一次出席某部门晚宴,有人又提起我很呆这个话题。我笑了,我说,呆一点好,这样就没有知道我是在装傻还是真傻。不听、不想、不看、不说,是不道德,多听、多看、多想、多说是傲慢,多听、多看、多想、不说是低调的智慧。我是这么一直理解的。人傻一点好,有资格停顿喘息,不用像那些发明心灵鸡汤的人一样一辈子狂奔。
可是,以前做得到不理解,现在理解了做不到。
老实说,当初决定重回唐山我很不高兴,工作上一堆事情等着我去做,临时出行完全破坏了我的计划。就好像年轻时候每次因为贪玩被父母斥责,我都会怀着怒火去学习,等长大了解学习的重要性了,已经晚了。只是觉得可惜,并没有后悔。
我觉得人这一生的生活就一直被琐碎的事情左右,林林总总踏不下心。一件事情美与不美、好与坏都是看到结果才焕然大悟的样子,很少有人能仔细观察,发现正在发生的、身边触手可及的浪漫。
美好的事物总是昙花一现,如同食物般珍贵。
临行前一天晚上我加班到深夜,晚上一点多,走出大楼的一刻寒风顶得我差点栽个跟头。因为穿的很少,我从不知道北京的深夜能这么漆黑寒冷。现在已经工作算是稳定了,总之短时间内肯定不会想到离开,每天朝九晚五,在温暖的办公室浑浑噩噩度日。我绝对没有浪费生命的感觉,每天也有新鲜的知识,新鲜的事物进入我的眼界,只是大多不是我喜欢的、我感兴趣的、甚至可以说都是与我未来无关紧要的。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上心了本不该上心的东西,为糊口,难产了很多稿子,每天就这样一点点码字,丧失了对周围人、空气、温度等事物的感知。
严重地说:负面情绪产生压力,压力聚集产生惰性,比安于现状更残忍的是无能为力。就好像一脚踩进了泥,起初是因为泥很温热,现在看来这里很脏,想要找个新的地方落脚又太懒不想动弹,于是就这样耗着、耗着,反正以人类的能力体会不到这一脚的下滑感,自欺欺人装作幸福的样子,终于等到拔不出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好逸恶劳,痛恨自己、恶心自己,但是还是没有办法改变现状。生活随着身体一点点堕落,也无关紧要,因为世上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好多人习惯回忆,是因为年轻的时候我们是可以从泥潭里抽身的,我们能在陆地上自由自在的奔跑,不过,那些年岁累积的能量只够回忆,生活的腐化算什么,身体还没彻底腐败就挺好。更让人高兴的是,等我们能这样想的时候,脚已经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鳍,接下来只需要慢慢进化出鳃,我们就能够在水里生活了。
在我鄙陋的眼光看来,每一代人都是这样的,人类很像溯流而上的海龟,把蛋产在陆地上,自己却住在水里,父辈也从不担心后代是否能回归大海,因为眼前所见遍地沼泽,人迟早要陷入泥里,被海洋俘获,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学会用鳃呼吸。很少有人能跑向陆地,学会飞翔,因为自然生态环境严重污染了,大雾遮天,谁也看不到陆地的方向,于是好多的人高喊着“为自由而飞翔”,却一不留神踩进泥里慢慢变成了海龟。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狂放不羁的灵魂还真就学会了飞翔。比如,顾城、海子。但是他们都死了,都是非正常死亡。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奔向陆地的人那么多,天空还那么荒凉的原因。陆地比海洋更加凶险,传说中能进化出翅膀的人,都是只能在梦里出现的天使。
我现在的境况好比一个踩进泥里的人,不过我觉得我还没变成海龟,所以我现在能尽情嘲笑那些海龟和那些死在陆地上的人。我要奋力嘲笑那两类动物,哪怕我知道,将来那也是我的结果,因为我是愤青,或者说我目前在装作愤青。当今社会最流行的就是玩弄四五成熟的艺术,摸着自己稀薄的胡茬自称艺术家,冬天渐入,我们拥抱取暖,我们要把这种不成熟的艺术成为接地气,在社会上尽可能的多多哗众取宠,以维持这一阶层的尴尬地位。
这种行为更像是蛹经历破茧成蝶的过程,以前人们笑话80后是扶不起的一代,90后是垮掉的一代。此时我不想追究社会老龄化、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等社会问题,因为困难都摆在面前,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不同的辛苦。以前人们思想多统一,封建礼法遗存下,人们至少还有一点社会共识做指导,现在时代不同了、思想解放了、文明和蛮荒一同在眼前晃动,好听点的说是缤纷多彩,难听点就是物欲横流。可能因为没有严格的精神文明作指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刚好在破茧成蝶的时候卡住了,于是我们大声卖弄吸引注意,因为没出壳前我们以为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呐喊是向世界证明我们的方式。韶光易逝,谁都知道,卡住一段时间叫青春,卡住一辈子叫脑残。即使我们内心看不起那些挥着鲜艳翅膀路过的虫,但,我们就是这样的虫,这是我们习惯的可认同的进化方式,只能依靠不断否定之前的自己。
我被卡住的这段时期,心情波动幅度很大。正如从唐山回来看到的那对浪漫的情侣,如果那天我是去唐山的路上,我会拿手机拍下来发空间附带两个字“萨比”。后来我想是唐山旅程灵魂得到了短暂的满足,当大脑饱尝足够的新意后,会进入微醺状态,眼前的一切的也都带点暖色调了,所以我没那么做。
即使这样,能配得上“浪漫”二字的,也寥寥无几。缺少了“油头”或前戏,怎么看那对拥吻的情侣都像萨比,孔子说“知耻近乎勇”,那恬不知耻就是懦弱了,那这样的眼光望过去,我仿佛看到一个空虚的灵魂蹂躏着另一个空虚的灵魂,只是在这个空虚的大北京,在这个空虚的大中国,人类自顾不暇,镜头和闪光灯是留给“大萨比”用的,“小萨比”只能对着镜子顾影自怜。
对于那些貌似事业有成,美女相拥的“小撒比”,人们会不会羡慕呢?我觉得不会,懂得玩弄浪漫的人都是寂寞盛大到无处安放的“咸鱼”,真正浪漫的人应该不会想到去玩弄浪漫。
至此,我希望读者在骂我无病呻吟的时候,先明白为什么要取名“拥吻的咸鱼”。说无病呻吟也是对的,我是有病的,得了一种要废诸多笔墨去描绘一种叫做“咸鱼”的病。蛋疼一遍遍分析这这豆大的小事,干嚼这没营养的浪漫,特别是这还无关于自己。
我居然决定进入正题。
周星驰的老片儿向来受人喜欢,不是说他主演的喜剧里有那些新奇的梗,是说他总会说出一些不符合画风的经典句式。比如,大话西游最后的那句“他好像一条狗”,乍一看觉得搞笑,深究起来会有种事在人为的悲凉。诸如此类,总是让人在笑过之后流出酸涩的眼泪。在《少林足球》里,周星驰说了一句更经典的话“做人如果无左理想,感同咸鱼有咩分别啊?”粤语翻译成汉语为“人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咸鱼族,指的是职场上总有这么一群人,没有工作目标,缺乏职业规划,不想升官发财,每天安于现状,被扣上“职场咸鱼族”的帽子依旧“我自岿然不动”。应届毕业生正是这种“咸鱼综合症”多发人群。许多初涉社会的毕业生因为没有找到理想中的工作或者职位,只找到一份能够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工作,因此“得过且过”,成了职场“咸鱼族”。
其实每个人都有梦想,只是梦想的落脚点不同而已。比如有些女孩子,她们认为事业的成功敌不过家庭的温暖,家庭幸福才是人生奋斗的目标,事业平平淡淡即可,所以,她们只是职场上的“咸鱼族”,而非生活中的。即使回到职场,“咸鱼族”也是形形色色,并非如出一辙。
有抱定想法准备实践一生的“咸鱼族”,就像我这种,只希望安安分分地完成分配下来的任务,不求创新,不求改变,只希望苦活累活、好事坏事统统别找上门,只做办公室里最不起眼的那一个,是最敬业的咸鱼。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之下,负面情绪又无法得到释放,不知不觉中就出现了疲惫反应,变得经常抱怨,牢骚满腹,缺乏职业成就感,就会慢慢从“咸鱼”变成“死鱼”。
再比如,现在存在少数大学生毕业后不去找一份正经工作,和一群同样“不务正业”的小伙子成天混在一块儿,过上了昼伏夜出、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在酒吧驻唱。谈起这个“问题青年”,父辈族们都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痛心疾首状,对这种毫无稳定性的职业生涯不看好,都希望劝他们“回归正道”。大家先是用惯性思维地在现实主义面前低头,抛出的大道理后不外乎不好好给他们定一个职业生涯,将来要走很多弯路、驻唱怎么看都和将来的职业路毫无关系,增加不了职业含金量,父母养育他也不容易,怎么可以如此这般随心所欲,缺乏责任感。但是这些大道理他们都明白,只是每次正眼瞧脚下,不知该怎么迈步。
面对工作,究竟是该坚持不懈地追逐梦想,还是得过且过地过一天日子撞一天钟?某女咸鱼说的很好“我也不想做咸鱼族,但一切都不顺利,在别人眼里我就是个一事无成的咸鱼族,咸鱼就算翻身,还是条咸鱼。”
也有认为会随时翻身的“咸鱼族”,他们坚信,只要找对了工作,就立刻从死气沉沉的“咸鱼”变成活蹦乱跳的“鲶鱼”,光芒四射。还有不知不觉踏入“咸鱼族”行列的“被动咸鱼”,但是,这需要因缘际会。
“咸鱼状态”好比一种被动技能,或者是一种游戏规则,谁都不愿意,可谁都无法反抗。事已至此,好像任何口诛笔伐都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如果从我自身的视角出发,维持这个仰望的角度,倒觉得“咸鱼”翻身不翻身也是无所谓的。这不是吃饱了混天黑,而是走一步看一步。老话里讲“做一行,爱一行”,谁也不会做“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蠢事,只是当前看不清道路,只能向命运屈膝。
或者说即使咸鱼翻身了又怎样,抛开我的理想、我的主观价值,有一天我混到了高层,我身家过亿,我运筹帷幄了,我会怎样?一定也会对下一步感到迷茫,会为新的环境里的新问题苦恼。也许有人说有钱了就就能各种玩乐,那我无话可说,我想人之所以称为人是跟“废物”有必然区别的。不生产价值,靠什么活着?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个人想更多的应该是接近自己生活的同时靠本能做事,正如那对拥吻的咸鱼,咸鱼又怎样?谁会真正在意别人身上穿着“阿迪达斯”的衣服里有几个洞?
仔细思考以后发现,无论坐拥天下还是孑然一身都是没有用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人类从不缺乏人云亦云的悲哀。
如果说执着等于执迷不悟,我还是比较喜欢偏执的人,纵是不得好死,也有过昙花一现的凄凉。
假使,思想能垂青万古,那所有的思想都是滋生在物质上的,物质的满足又依靠思想觉悟。吃饱了才有劲玩空虚,那多少算吃饱,这还是不包括身体里的灵魂,肩上的责任。
酒的畅销是有原因的,一切都太TM过于复杂,有多少吃的先吃完,吃完了就睡觉,睡醒了接着吃。等哪天醒早了有闲暇了在着手创作。别说我鄙俗,因为这个规律适用人类的进化史、适用于咸鱼的进化史。
做一个有思想的咸鱼、一个有逼格的咸鱼。
世界这么乱,谁也别想独善其身,要是一直走,累的喘不上气了一定要歇歇,未来有朝一日站在高处,对全世界说FUCK YOU,这是理想主义。
世界不太平,想死却挺难的,无论今天骂了总统还是打了路人,依旧不快乐,明早起床,胸口依然钝痛,不如先买个锅给自己熬一碗粥,不至于每天早上都饿着,这是现实主义。
人活一世,出江湖挥斥方遒或入庙堂叽叽喳喳,都是镜花水月一场,不奋斗没意思,奋斗了又太空虚。假装看透红尘的人会饮酒度日,没看透红尘的人会对这些人指指点点,千年之后同化枯骨,谁又笑话了谁?
天之大,无处以为家,是狭隘。
江湖远,以四海为家,是骄纵。
居乡野,躬耕于南阳,是怯懦。
遁空门,端坐于庙宇,是虚妄。
登高堂,宁死以为名,是贪婪。
何必呢?既然无论怎样选择都被称为玩世不恭,能不能让世界安静一点,我自己创造一点小浪漫?
我是一名恬不知耻的咸鱼,我为自己带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