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风流 ...

  •   法庭上剑拔弩张,警局里同样流矢纷飞。
      9月24日9时整,德城警局的新闻发布大厅里挤满了各家媒体的记者和市民代表。等待中的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不知谁突然喊了一声“局长出来了”,顿时“嗡嗡”的议论声被“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代替,连二连三亮起的闪光灯仿佛在大厅里上演了一场烟火大会。
      德城警局有专门负责媒体宣传的部门和负责人,很少会有局长亲自出面回应的情况,局长这次决定直面媒体,也表明了警方对于此事的重视。
      身为公诉检察官的包正应对着着来自被告人、律师的各种攻击,而局长也要掌握好媒体之战的主动权,既要对记者们的提问作出回应,也要表明警局的立场和态度。
      局长在众人瞩目之下一步步从容走向发言席,站定、转身,目光扫过台下的人群:“现在,在德城法院的法庭上正在开庭审理的沈君宜被杀案想必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也是我们德城最近几年动静最大的案子。”
      话到此处,局长略微停顿,他在台下的人的表情中看到了期待、意料之中的种种表情。然而局长看似开门见山的开场并未直奔主题,而是话锋一转,揭开了人们关注这个案件的本质:“但我想在场的各位也都清楚,这个案子之所以这么受到关注,并不是因为它多么重大、疑难,而是因为被害人本身的知名度和民众对于名人、杀人案件、娱乐八卦的猎奇心理。”
      局长的话听起来平平淡淡,语气没有什么起伏,就像随手朝水面丢了一粒小石子,却打碎了那层平静的表象,砸中了水底藏了许久的怪物。那怪物丑陋,却拥有邪恶的力量,它披着各式各样的华丽外衣掩饰着自己,将它所在的地方搅得乌烟瘴气、一片混沌。当它的真面目浮出水面,它便要奋力法抗,想方设法地继续遮掩,激起千层浪。
      此话一出,刚刚安静了不到两分钟的大厅再次喧杂起来,因为这话毫不留情地戳穿了人们虚伪的面具。
      “局长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们关注新闻、报道新闻还有错了吗?事实就在这里,凭什么不能关注?你凭什么说我们就是为了猎奇?”
      有人带头反驳局长的话,其他人也七嘴八舌地闹了起来。维护现场秩序的警员密切关注着人群的一举一动,防止发生混乱。
      局长抬起双手,做了一个向下压的动作,示意大家稍安勿躁,听他说完。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天都有刑事案件发生,但不是每一起案件都能受到这样的关注。就在一个小时前,我们刚刚接到了一个报警,一个流浪汉死在了河边,身上遍布伤痕,初步认定是被人殴打致死。我想,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应该都不会用大版面来报道这件事吧?在场的市民们又有谁会关注这个被害人的生平、是什么人、为了什么打死了他呢?也许你们会说‘这个案子是刚发生的,你怎么就能断定我们不会关注’,但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是,类似的案件并不止这一起。就在沈君宜被害当天,一个普通的市民被人用自家的水果刀杀死在家中,我们只用了不到24小时就将凶手抓获归案。凶手到案后认罪伏法,昨天刚刚获判。他杀人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借钱没有借到,想到与被害人之前的种种积怨,一时激愤,冲动之下顺手抄起了桌上的水果刀,朝被害人刺去。这个案子除了《德城日报》有过简短的报道外,我并未见过其他的报道。刚刚有位记者朋友说,‘事实就在那里,凭什么不关注’,那么同样是一条人命,同样是因为钱引发的案件,同样是短时间侦破了案件,你们所关注的,为什么就只有现在正在庭审的那一个?”
      局长看向带头反驳的那位记者,那人嘴唇动了动,可向来巧舌如簧的他此刻却说不出话来,他能说什么呢?他本来要脱口而出的话是:“因为那个人是当红女星啊!因为读者爱看啊!因为八卦点多啊!因为……”
      这些心照不宣的话从来没有人会摆到明面上说,可这就是真相。
      “当然,我并不是因此在指责大家,毕竟谁都有好奇心,报社也是要靠销量生存发展下去的。但是无论是媒体也好,普通市民也好,我希望大家要明白,媒体和百姓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力,媒体更应当牢记真实性才是新闻的根本,一切都应当建立在亲自调查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人云亦云,不辨是非。也许在你们看来,名人的隐私只是你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不要忘了,他们也是人,是和你们一样有感情、会受伤的人。演员只是一个职业,并不是他们的全部生活。不实的报道以及过度地报道他人的隐私,对于当事人来说都是非常严重的伤害,也是媒体对自己专业性的不尊重。”
      局长说着,拿起了发言席上摆放的一叠报纸:“这是一次庭审后这几天的报纸,我都看了,在场的各位应当也都看过,除了案件本身之外,还有很多关于我们警局的一些报道。作为德城警局的最高领导,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都是无中生有、恶意扭曲的不实报道,严重影响了警局的形象,也打击了群众对警局的信任,更给辛辛苦苦、不顾生命危险冲在前线的警察的工作、生活和身心造成了损害,十分恶劣。稍后我会对这些不实报道进行澄清和说明,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我会逐一回应。在说明完毕之后,我们警方要求做出了虚假报道的报纸登报道歉,否则我们会依法提起名誉诉讼。”
      警民关系很重要,和媒体搞好关系也很重要,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妥协的。局长亮剑表态,在记者和市民提问之前就已经摆明了立场。
      一开场就被教训了一顿的记者难免心里不爽,说话也不客气:“你们说是虚假的就是假的了?我们必需就要道歉吗?”
      局长耐心回应:“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们会拿出证据说明真相,证实报道的虚假性。如果警局以后真的出了负面news,我们警方绝不会掩饰,只要报道是真实的,我们绝对不会提出任何异议。当然,我相信我们警局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局长微笑了一下,引入主题:“好,我们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对报纸上的不实报道进行说明以及就沈君宜被杀案回答大家的问题,这两项是大家最关心的。首先我们来说第一项……”
      除了公孙泽当年卧底的事情不能详述之外,关于其他的报道局长都出示了档案、笔录等进行说明。卧底的事情不能明说,但局长也不想用其他的理由来掩饰。谎言能够起到一时的效果,可它终究不是真相,一旦谎言被揭穿,那么他刚刚所说的话就完全没有任何可信度了,警局的公信力会受到更大的冲击。公孙泽当初的回应方式并不算说谎,他只是以另一个案件引导了公众的思维方向,做了模糊化的处理。最后,局长表示案件仍处在保密阶段,希望大家理解。

      “各位乘客,飞机即将在10分钟后到达德城机场,到达时间9时30分,飞机停稳前请不要解开安全带。感谢您乘坐我们的航班,对于本次航班的延误,我们向您表示诚挚的歉意。”
      原本在9点就应当降落在德城机场的航班因为出发地的天气原因晚点起飞,好在郝辰作为证人不必一开庭就在法院等待,即便晚了半个小时也不会耽误他出庭的时间。
      飞机下方的房屋和街道渐渐清晰,渐渐放大,可在郝辰眼中,这些景象却渐渐模糊,不知什么时候,他的思绪已经飘回了过去。
      在飞机降落前的这十分钟里,郝辰回忆起了他与沈君宜相识以来的过往。
      七年前的第一次的合作之后,郝辰与沈君宜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又合作了三部电影,一部是演兄妹,一部演师生,一部演恋人。无论是哪一种关系,两个人都演绎的非常到位,配合默契,尤其是在演过恋人之后,他们被观众们视为“最佳荧幕情侣”,并且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最佳男女主角的称号。
      两个人关系好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他们也从不避讳承认这一点。虽然没有公布恋情,也没有记者拍到两人戏外特别亲密的照片,但在这部电影获奖之后一直有传言说两个人假戏真做,婚期将至。可令人意外的是,两个人的确是婚期将至,只不过却是分别嫁娶了他人。
      郝辰的女朋友左宁是他青梅竹马的中学同学,大学时确立了恋爱关系。左宁大学主修经济管理,在郝辰有些名气之后,她便辞去工作,专心帮郝辰打理他的事业和经济。为了郝辰的发展,左宁隐藏了自己的身份,极少有人知道她和郝辰的关系,但这却瞒不过沈君宜的眼睛。
      那次闲谈时,郝辰先问出了沈君宜在与他第一次见面时从他身上看到的另一个人,随后沈君宜也问出了他身后默默支持他的那个人。沈君宜回忆她的“救命恩人”时是一种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行的憧憬与无奈,在她短短的叹息之后,她突然神秘兮兮地指着不远处的左宁问郝辰:“你们什么时候结婚呀?”
      郝辰不记得自己当时露出了怎样的表情,但他始终记得沈君宜在确认了她的猜测后那抹调皮而又得意的笑,那一瞬间变化的表情就像被从乌云中钻出来太阳照耀着的水晶球,流光溢彩,美丽的让人移不开目光。她笑着说:“这下我们扯平了!你知道了我的秘密,我也知道了你的,哈哈!”
      当时的郝辰应该是脸红了吧,他慌慌张张地让沈君宜小一点声音,不要声张,然后也跟着她笑了起来,说“快了吧,快了”。
      沈君宜当年笑得明媚、张扬,纯净的如同无瑕的水晶球,仿佛她在交换秘密上占了很大的便宜一样。郝辰当时不明白她为什么会笑得那么灿烂,明明是他更幸福,因为他的爱人就在他的身边,而她不是。现在看来,沈君宜真的是占了很大的便宜。
      想到这里,郝辰笑了。这怎么能算是扯平了呢?他当时的秘密很快就不再是秘密,而她的秘密却可能随着她的离去永远不为人知,他对于她的心事仍然一无所知。
      郝辰忽然感觉到鼻翼有一丝微凉,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抹了一下,发现那是他的一滴泪。窗子上映出的那张脸,带着似笑又似哭的怪异表情。
      记忆中那一抹微光,也许正是沈君宜眼角的那一滴泪,她说是被风迷了眼睛,原来并不是。
      同样是笑着流下的泪,她却是那么美。
      那个“救命恩人”,沈君宜再未提起。
      那次之后不久,沈君宜满脸幸福地找到郝辰,亲自给他和左宁送来了请柬。
      那是在他们第四次合作结束的4个月后,两个人正在不同的城市拍摄电影,联络少了一些,郝辰也只是在一两个月前得知沈君宜新交了一个男朋友。
      沈君宜在这之前也交往过两三个男友,有同行也有圈外人,每次恋爱短的有半年,长的有两年,这一次这么快就要结婚了,让郝辰感到很意外。
      作为朋友,郝辰自然是相信沈君宜的选择,也愿意祝福她得到幸福,但正因为是朋友,他还是不太放心地问了一句:“你不是冲动结婚吧?那个人怎么样?”
      沈君宜脸红了,她说虽然相处时间很短,但是她相信自己的感觉,而且她快要做母亲了,所以她想要公开她结婚的事情。
      郝辰劝她要想好了,她正在事业的上升期,有无限的可能,突然宣布结婚,可能会失去一些影迷和市场,再加上他们之间的“荧幕情侣”名头,观众会有被欺骗的感觉。然而沈君宜却很坚定。
      于是,原本决定隐婚的郝辰先一步公开了自己的婚讯,既是给默默付出多年的妻子的回报,也是为沈君宜踏出一条路。
      之后的三年他们没有再合作,有报道说他们因爱生恨,分手之后互不往来,但事实上他们只是为了避嫌,重新塑造形象。各自结婚后,郝辰和沈君宜两家人私下的聚会一直都有,只是由于工作太忙,聚会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看到这样的报道,郝辰总是一笑而过,他很想知道下次他和沈君宜合作的时候,这些媒体又会怎么说。
      郝辰和沈君宜再次合作的电影是他们第一次合作的《未解之谜》的续篇。拍摄这部电影的计划早在七年前就已经形成了,编剧、导演、演员都定的是原班人马,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开拍。郝辰和沈君宜在拍摄《未解之谜》的过程中成为好友,并且都通过这部电影赢得了奖项和人气,对这部电影和剧组成员很有感情,一直都很期待这部续篇。没想到……
      飞机的起落架已经打开,接触到了地面,机舱内的震颤打断了郝辰的思绪。
      沈君宜最后出演的这部名为《真相大白》的续篇可能再也没有上映的机会了,郝辰只希望在现实中她的案子可以真相大白,告慰她的在天之灵。
      9点30分,飞机着陆。郝辰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戴上墨镜,走出机舱,座位上留下了他之前看过的那张报纸。《星际娱乐》报纸头版头条的位置,一排鲜红的题目赫然在目——《沈君宜的风流史,一生挚爱原来是他?》

      “现在恢复庭审。经合议庭合议,辩护人提出的意见具有合理性,本庭予以采纳。现在调整庭审顺序,由辩护人首先出示本案的侦查人员DBI探长公孙泽属于应当回避情形的证据。”
      庞季得到法庭的许可后,出示了手中的报纸,正是《星际娱乐》9月24日的头版头条:“法官大人,这份报纸中《沈君宜的风流史,一生挚爱原来是他?》这篇报道就是辩护人要向法庭说明的内容。”
      法官面露愠色:“请辩护人注意,本庭再次重申,报纸上的内容未经司法机关查证,不属于证据。”
      庞季不慌不忙:“法官大人先不要动怒,辩护人只是觉得这份报纸很多人都应该看过,先举出这份报纸不过是想提高效率,简化说明的过程。这份报纸上关于沈君宜女士和公孙泽探长关系的内容,辩护人今早已经联系了报社,也找到了物证,并且向证人核实过了,接下来会陆续出示。”
      包正并未看过这份报纸,他对于庞季接下来要出示的证据毫无准备,但包正相信公孙泽。在案件上,就算公孙泽与沈君宜之间真的有什么事,他也绝对不会刻意隐瞒。

      “请问局长,您刚刚解释了前两天新闻报道的内容,那么您怎么看《星际娱乐》今天的头版头条中关于沈君宜女士和公孙泽探长之间的关系的报道呢?”
      新闻大厅里,发布会进入了第二项主题——记者提问环节。
      这是第一个问题,记者迫不及待地问局长对今天报纸上的内容怎么看。
      《沈君宜的风流史,一生挚爱原来是他?》这篇文章列举了沈君宜出道以来的“情史”,既包括她对外承认的男友,也包括媒体捕风捉影的绯闻。当然,戏里是“荧幕情侣”,戏外又是关系密切的好友的郝辰也大名在列。
      文章最后一部分话锋忽转,说这些人统统比不过一个人,那个人才是扎根在沈君宜心中的人。他英俊、帅气,却并非演艺人士,沈君宜的“男友”们总有几处和他相似,尤其是她多年的“好友”郝辰,侧脸与他最为相近,只不过郝辰早有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才只有绯闻,没有实证。如果说存在例外,那就只有沈君宜的丈夫程达戚,他在外貌上与那个人差距较大,但沈君宜最后选择程达戚很可能是传闻中的意外怀孕,她为了孩子而做的选择。
      文章在这一部分配了三张照片。一张照片上是一个木质名牌,表面很光滑,上面刻着三个字,字的部分似乎被磨得有些浅了。那是一个名字——公孙泽。另一张照片是留存在公孙泽毕业的警校的一份感谢信复印件,附有沈君宜此前的采访内容。第三张照片是沈君宜此次来德城拍摄过程中,公孙泽在片场保护沈君宜的情景。文章用这些图文来证实沈君宜在采访时说过的曾经救过她的警校学员就是公孙泽,她将公孙泽的名牌装在一个锦囊里当做护身符,随身携带,可见她对公孙泽的感情之深。公孙泽不去查案,亲自贴身保护沈君宜,可见他对沈君宜的感情并非毫无回应。

      法庭上,庞季依次出示了沈君宜的护身符和里面放着的公孙泽的名牌、酒店服务生的证言、沈君宜接受采访的报道、警校档案室中感谢信的复印件,说明了证据来源和证明的内容。
      庞季说,他在看到报纸后迅速联系了报社,拿到了这些证据。
      护身符是一个月前酒店服务生在打扫沈君宜房间时从床缝里发现的。服务生是沈君宜的影迷,以前在报纸和杂志照片上看到过这个护身符,他出于私心留下了这个护身符,没有交还给沈君宜。虽然护身符是开口的,但服务生认为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就不灵验了,所以一直没有看过里面有什么。沈君宜出事后,服务生很自责,认为她出事是因为丢了护身符,于是找朋友倾诉,朋友打开了袋子,发现里面是公孙泽的名牌,而公孙泽正是负责本案的探长,朋友觉得这个事可能没那么简单,于是说服服务生将此事告诉了报社。
      根据报社编辑的证言,报社根据沈君宜的采访内容和感谢信的时间,找到了沈君宜十二年前在M市的报警记录。当时她还没什么名气,只是个刚出道、四处奔波的小演员,在某天下了夜戏回宿舍的路上遭遇抢劫,刚好一个结束了外省实习任务回学校的警校学员路过,抓住了劫匪,陪她到警局报案、录了笔录,结束后送她回到宿舍。那个警校学员就是公孙泽,卷宗里有公孙泽签字确认的笔录。沈君宜亲手写的感谢信中基本写清了整个过程。报纸上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庞季说完打了个哈欠,显得很疲倦,仿佛他一大早起来就在忙活着收集、核实证据。
      而实际上,这些都是庞季早有准备的。他和《星际娱乐》一直有合作,这家报纸从沈君宜一出事就酝酿着搞个大新闻,庞季也会透露关键内容给报社,至于他给其他报纸的那些不上台面的东西,《星际娱乐》根本不屑于报道。报社搜集着沈君宜的各种资料,发现了之后都告诉了庞季,庞季建议报社先不着急,在气氛发酵之后的第二次开庭当天发布。这种对双方都有利的事,当然是合作愉快了。

      局长虽然要求公孙泽不要再关注报纸上的新闻,但是他自己却必须要了解舆论的动向。《星际娱乐》是全国影响力较大的娱乐为主的报纸,随便哪个报亭都能买得到,这一天其他报纸几乎都消停了,只有这份报纸的内容冲击力很大,局长自然也是看过的。报纸上的内容是真是假他没有办法找公孙泽核实,但是这一次看上去似乎像是真的,但仔细想想这报道又经不起推敲。
      人嘛,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人和人之间总能找出一两点相近的地方,尤其是长得好看的人,相似的地方就更多。要说沈君宜喜欢的人都像公孙泽,这就是牵强附会了。沈君宜既然能把感谢信送到公孙泽的警校,自然也能知道公孙泽在德城警局工作了十多年,还一直都是单身,如果她心中挚爱真的是公孙泽,找过来不是什么难事。至于公孙泽,他去保护沈君宜那是他局长亲自指派的,哪有什么私情啊,要真有什么,公孙泽那个性格肯定会主动回避的。
      局长在组织措辞的时候,记者们却不想给局长思考的时间。
      “局长,公孙泽与沈君宜之间是什么关系?警局清楚吗?”
      局长回复道:“今天的这份报纸我们还没有核实过,我不确定内容的真实性,我也没有来得及向公孙泽探长确认,因此我现在不能给出确定的答复。但就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公孙泽只是办理沈君宜案件的一名普通干警,与沈君宜之间没有特殊关系,如果有,公孙泽探长一定会按照相关规定主动申请回避。”

      法庭这边,包正与局长面临同样的难题,但是他比局长多一点优势——公孙泽就在法院,随时可以出庭对峙。
      “法官大人,庞季律师当庭提交的证据并没有列在证据清单上,也并未提前申请过提交新的证据,公诉人无法核实证据,但从诉讼效率上考虑,公诉人不申请休庭以核实证据,但需要申请公孙泽出庭对证据进行确认并作出说明。”
      法庭准许了包正的申请。
      按照之前的预案,公孙泽出庭应在十一点左右,在对被告人进行讯问之后。此时尚不到十点公孙泽就被传至法庭,他心里也有点没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一进法庭,公孙泽远远地就看到包正也正望向他,两个人似乎都有些茫然,但还是彼此点头示意,让对方放心。
      法庭将证物和证言传递给公孙泽看过之后,让公孙泽做出说明。
      公孙泽对于十多年前的事并没有太多印象,在与沈君宜接触中,他也没有察觉到沈君宜对他有什么特殊的好感。他唯一认出来的就是那个刻有他名字的名牌。
      “这个名牌是我的,是我刚上警校那年我哥哥公孙亮亲手做的,名字也是他刻上去的,我一直挂在我的背包上,在十多年前我毕业那年丢了,我没有把它给过任何人,也不会把我哥哥给我的东西送给任何人。”
      包正知道公孙亮在公孙泽心中的重要性,他能理解公孙泽的这番话,但这个解释在不了解公孙泽的人听来就显得有些生硬,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庞季,他咄咄逼人地追问公孙泽:“公孙探长,您的记忆力很好是众所周知的,您十多年前办的案子都记得,这件事您就一点儿都想不起来?感谢信都写得很清楚了,您需要我调取您当年的笔录吗?”
      公孙泽一边仔细回忆,一边回应道:“我办的案子我不敢说每一个细节我现在都能记住,但是关键的内容我是记得的,而庞律师所说的并不是我办理的案子。我没有否认这些证据的真实性,只是我真的记不起来我曾经见过沈君宜。我和沈君宜就是普通的警民关系,我印象中第一次见到沈君宜本人是这次她来德城拍戏期间到警局报案的时候。”

      “局长,听说沈君宜遇害前曾经经历过几次危险事件,她的的案件为什么会由公孙泽探长办理?是警局主动介入的吗?”一名记者问道。
      局长回答说:“我想问一句,如果没有这些报道,如果你们从沈君宜来德城的第一天就跟进这件事情,你们会认为公孙泽办理这个案件有问题吗?当然不会,因为全德城的人都知道,在德城,DBI探长公孙泽是最值得信任的警察,有什么重大的案件,交给他就可以放心了。这个案件也是一样,沈君宜感到自身安全受到了威胁,来警局报案,我们正常受理。沈君宜身份特殊,而且可能危及沈君宜的生命,一旦发生案件,就一定是全国关注的大案,因此指定DBI调查是合情合理的,并不是因为什么私情,也不是我们主动介入的。”

      公孙泽看了一眼包正,继续说:“稍后公诉人应会出示证据,其中有一封威胁信,就是沈君宜报案时拿过来的。那封威胁信是用报纸上的字剪贴拼凑出来的,大意就是‘前几次没弄死你算你命大,你小心点,下次就没那么幸运了’。当时沈君宜是和助理叶莉一起到警局报案的,最后案子上报,局长认为存在现实性的危险,将案件转到DBI,指定由我负责办理。受案后我和同事为了查找威胁信的来源问过沈君宜,她告诉我们这封信其实是她自己做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警方关注,写信之前她感觉被人跟踪,但是没有证据。虽然信是假的,但是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确实有人跟踪沈君宜,而且此前发生的危险也不仅仅是意外,所以我才决定继续跟进此事。所有的工作都是我带着至少一名警员同时进行的,我和沈君宜除了工作之外没有其他的来往。”
      法庭上,公孙泽的答辩到此为止。虽然他的回应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但是法院认为辩护人庞季提出的证据之间缺乏关联性,也不能证实公孙泽应当回避而未回避,驳回了辩护人排除证据的请求,继续按照正常流程审理案件。

      此刻郝辰正在搭乘出租车前往法院的路上,司机开着同步直播警局发布会的频道。局长提到沈君宜报案的事让郝辰回想起了当时情景。
      在来德城之前,沈君宜发生一次车祸,她的刹车失灵了,要不是刚好前方路段正在修路,沈君宜将车开到了刚铺好的沥青上停了下来,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到了德城之后,郝辰察觉到了沈君宜的不安感,一问之下才知道沈君宜遇到的危险不止那一次,而且最近感觉有人在跟踪她。郝辰提议找保镖,现在他们手里没有证据,警局恐怕不会受理,但是沈君宜还是想要报警,于是郝辰出了主意,造一份证据出来,让警局先立案再说。
      作为知晓沈君宜报警过程的人,郝辰知道局长说的话完全在理,但是正因为所有人都觉让公孙泽保护沈君宜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沈君宜想要报警,会不会是因为她想要和公孙泽拉近关系?
      不,不会的。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郝辰自己打消了。如果沈君宜是为了公孙泽才报警,那么她一开始就应该去DBI,而且不会把伪造威胁信的事告诉公孙泽。沈君宜并没有把郝辰出主意的事说出来,把一切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警方一旦知道威胁信是假的,很有可能撤案,甚至追究她的责任,她不会这么傻。

      警局里,记者仍不放弃这个话题,继续问:“既然局长也不确定他们的关系,那么您认为公孙泽探长会不会夹带私人感情,不能公正办案?”
      局长就算再有耐心也有些忍不住了,他提高了声音说:“公孙泽探长是警界难得的优秀人才,别说7天审结一件雇凶杀人案,就是更大的案件,他也可以在短时间内侦破。这个案件全程都进行汇报,有警员观摩学习,讯问也是在观摩之下进行的,没有一处死角。这样的人也会被污蔑,那么以后谁还会拼死拼活打击犯罪呢?德城的安全还有谁来保护呢?给他扣了这么大一个锅,可以用来抵挡流言蜚语吗?不可以,只会落得一身灰。我作为他的领导,不是在这里为他护短,而是在为我们的每一名冲在一线的警察鸣不平。证据会证明事实,时间会检验历史。案件经过我们的侦查和检察院的审查已经起诉到法院,这不是个人的决定,而是司法机关代表国家做出的决定。我们既然能够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我们有证据来还原真相。关于今天的新闻这方面的话题我想就到此为止吧,其他的问题还可以继续提问……”

      9点55分,公孙泽说明完毕退出了法庭,郝辰到达法院门口即将下车。出租车上的广播中,局长的话音突然断了,与此同时,局长面前的话筒与广播同时发出“滋啦滋啦”的信号被干扰的声音。紧接着,一个声音传了出来,分不清男女,应该是用了变声器。
      那个声音说:“啊啊,大家好,我是一名正义的市民。刚才局长在第一项主题中少说了一件事,我来补充一下啊。之前好多报纸上关于公孙探长受贿啊之类的报道都是假的,而且都是现在正在法庭上给程达戚辩护的庞季律师找他的助理张连生散发出来的,我这有张连生卖假消息的对话,还有交易照片和他提供的稿件原文、配图的照片。如果大家听了录音还不相信,不妨走出大厅看看。正在收听广播的市民们,如果你们在法院门口,也可以稍后抬头看看,会有意外收获哦!哈哈哈!”

      听那张扬不羁的语气和那畅快的大笑,但凡对白玉堂有所了解的人都能猜到说话的那个人就是仙空岛的白玉堂,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他几乎成了德城警局,确切地说是DBI的免费编外探员了。而有能力侵入扬声器和广播频道的人,必然是白玉堂的三哥,绿鼠徐庆了。
      白玉堂安排人在警局新闻发布大厅对面的大楼前悬挂了扩印了后的照片,在法院附近的高楼上准时撒下带图和文字的传单,上面印有张连生交易时的录音文字整理,即便没有听到录音的人也能了解到庞季安排张连生散布假新闻的事。
      郝辰听了白玉堂的话,下车走到法院大门前。那里聚集了很多记者和民众。他把外套的衣领立了起来,向上推了推墨镜,刚一抬头就看到了从天而降的一张张传单,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
      有一张传单飘到了郝辰面前,他伸手接住,趁着法庭外的记者和民众收集传单的时候快速步入法院。
      看着手里的传单,郝辰想起了前两日的报道,那些捕风捉影的事果然都是捏造的。他为什么要相信今天报纸上的那些话而不相信他认识了多年的沈君宜和警察呢?
      郝辰建议沈君宜找保镖的时候,沈君宜对他说:“如果连警察都不相信,还能相信谁呢?更何况……”
      郝辰当时并不知道她说的“更何况”是什么意思,他只是知道曾经有个警校学员救过她,所以她才会相信警察,但他并不知道那个人是公孙泽。在飞机上的时候,他在意的只有“更何况”之后未能说出口的话,而忽视了前面那一句完整的表述。
      如果连警察都不信,还能相信谁呢?
      就算她想说的是“更何况那人是公孙泽”又能怎样呢?这么多年了,她如果真的爱公孙泽,完全可以找到他,但是她没有。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是不可能有什么的。
      为什么他最初会认可警方的结论,是程达戚杀了沈君宜呢?只是因为程达戚做过的那些事情吗,只是因为沈君宜对他说的那些话吗?不止是这样,很多细节只是被忽视了,并不是被无视,就像许多散落在各处的小珠子,虽然不完整了,但见的多了脑子里总会有个大概的轮廓。现在,正有一条线索正在引着它们聚拢在一起,还原一条完整的手链。他想起沈君宜之前说过的一些细节以及他对程达戚的直观感受,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郝辰相信信沈君宜,既然她相信那个探长,这就可以了。他只要说出他所知道的事实,这就是他所能做的、他所该做的。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风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