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注:
“怨憎无意,爱堪别离?至死方归,人生是类。空花入眼已非空,一心描绘。”就“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反其意而作。
吕氏春秋》: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
杜甫《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中庸》:大德者必受命。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论语·阳货》:17.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陈子昂《感遇》(其三十八):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论语·子罕》:9.23:,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尚书》:诗言志,歌咏言。
《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
《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绿兮”取名自《诗经·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