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初入省 ...

  •   秘书省自来是个清闲地,尤其是从释褐转迁官员养望所在变成女性官员专用之后尤为如此。

      沈蕴这一科书判拔萃共擢甲乙两等二十人,女子只有三人。除她为制头授校书郎,另有乙等二人授了司经局正字留在京城外,其余十七位男人,都被丢到畿紧望上不等的县里去当县尉去了。

      这是自世宗皇帝许女子应试后,吏部选院就流传下来的不成文规矩,娇滴滴的娘子们哪里当得贼曹兵曹,一去就管功曹户曹也不合适,山高水远的宦游也不知吃不吃得消,还是留在京城抄抄书卷的好,不论制科还是进士明经,都比照办理。作为释褐美差的校书郎并正字,就此成为了女性官员们的专利,秘书省也因此成为群雌粥粥之所在。

      沈蕴虽是初入仕,但幼受父教的她对于这些典故并不陌生,送走令丞,在分给她的案几前坐下后,虽随意择了一卷书在看,心中却开始思忖起一干同僚了。

      “秘书省里说是清闲,但里面的人却未必只有闲心。”夫婿韩奕入仕十年,目下又在御史台,耳目消息极是灵便,头一夜夫妻夜话,韩奕着重讲的,便是她初入省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简而言之,这当中不过三四类人罢了。”

      郎君头夜里讲得明白,那满头珠翠,掌镜比拿笔多的张琇,其夫便是掌着吏部选院的吏部郎中,出仕为官也不过是要替夫婿长长脸面,熬过几任选期便要致仕归家,与之不可深交亦不可得罪;

      目下无尘的李友直,出身世家,自有五姓贵女傲气,从出仕开始便是奔着绯衣银鱼去的,不是同道自不必沾惹,相安无事便罢;

      还有那几位姿容姣好的校书正字,入省出仕,一望而知奔的是金龟婿三字,自己一个已婚妇人,更是无甚相交必要。

      倒是勤勤恳恳走笔不停的周光誉,与自己一般寒门小姓,应举出仕也是为了支撑门庭,养家糊口,倒与自己目的一般。

      没错,让圣人相公们都看走了眼的沈制头,出仕应举的目的,居然是八品校书郎十六贯一月的俸料钱罢了,这话要说讲出去,堪称长安城内一大笑谈了。可是谁叫乌台公廨钱紧张,里行俸料折半还要再折呢,家中又少恒产,上有老母下有弱子,长安粒米如珠,总不见得让一大家子喝西北风罢。

      几番胡思时间也不难过,不多时便到了会食辰光,廊下传来清亮磬声,好容易再度拿起羊毫的张琇第一个便落了笔,哎呀呀的抱怨起来:“可算熬到了会食,沈妹妹第一日来,源令吏总该大方一回,添些新菜色罢,日日里便是那几样,见到都没胃口了。”

      其余人等也各自规整书卷,收拾笔墨。国朝惯例,除开轮值官员,其余人等,会食之后若无要务,便可离衙归家。这一歇下来,当日公事,便算是完成了。

      周光誉今日轮值,便不着急收拾案几,起了身过来探看沈蕴,她年岁最长,资历又老,校书正字里一向以她为首,此时照看,也是应有之义:“沈校书规整一下便是,贵重物事放去那边左首第七只箱中,其余省中自有杂役。”

      “谢周校书指教。”沈蕴却并未动手:“我初来乍到,省中诸事不熟,会食后可否向周校书请教一二。”

      “省中并无要事,沈校书不必急……”周光誉一言未毕,却想起件事,掩口而笑:“我倒一时没想起来,乌台事繁,韩里行不到申时不会散衙。”

      “正是。”沈蕴点头,自来夫妇同时为官者,多有同进同出,甚至连会食都凑到一处的,以示恩爱。周光誉见沈蕴这般,倒觉得今科制头的才女光环少了不少,也多了几分亲近,且携了她起身,半是感慨半是调侃道:“还是年少的好,这般蜜里调油一时也分不得,如我这般年纪,便是出去几日不回,也无人管顾了。”

      “周校书说笑,我们成婚六年,孩儿也生了三个,还有什么一时分不得的。”沈蕴任周光誉调侃,回应得落落大方:“只是皇城内进得不多,路径不熟,外人带我认认路罢了,他今日也向监察告了假,未时便会先出来的。”

      秘书省的公膳相当不错,菜色丰富,连主食都有胡麻饭、汤饼、胡饼好几种,与往日里韩奕回家抱怨御史台公膳之难吃绝然不同,沈蕴也放了量,除了两块胡饼外,还就着豆酱山菜下去了一碗胡麻饭,待得醒悟过来,青袍蹀躞带下,小腹已然微微浮起了。

      周光誉与沈蕴同坐,见她用得香甜,便道:“省中膳食可还合口味。”

      “周校书不是一望而知么。”沈蕴笑笑,周光誉也笑道:“咱们秘书省中别的不论,公廨本钱积余,可算皇城第一,膳食供应,也就比政事堂相公们差些了。”

      她二人这般谈论,一旁的张琇却是很不以为然,娇哼一声:“来来去去都只这些,早腻烦了。西市斜曲有个厨娘整治得一手好饭食,后日休沐,咱们在曲江池畔租个小院,唤了那厨娘来,摆上一宴替沈妹妹接风,周姐姐觉着如何。”

      “这自然是好的,只是省监少监那里……”周光誉有些犹豫。

      “这顿花销我出,又不用公廨钱。”张琇站起来:“就这般定了,我先回去使人去办,沈妹妹可一定要到啊。”竟是不问沈蕴意见,自个便下了决定,摇摇摆摆的出了膳堂。

      “周校书这……”

      沈蕴有些无奈的望向周光誉,周光誉却摆手示意她不必在意:“张校书自来便是这种散漫使钱的性子,再说省中来了新人,我们做同僚的摆上一宴本是应当。”说着狡黠一笑:“她有钱你便让她使去,她使了钱才开心呢。月俸十六贯,咱们要养家,在她那却是一旬的零花都不到,你也不必替她省钱客气。”

      这话说得沈蕴也笑了:“省中事务人情,就还请周姐姐多教教小妹。”

      二人对视一笑,彼此更觉亲近,一时相携回了公事厅,周光誉选了张空几,排开茶具,煮起茶汤来与沈蕴闲话,她手法纯熟,煮出的茶汤色纯味正,沈蕴连饮几盏赞不绝口:“周姐姐好手艺。”

      “日后无事时教你。”周光誉就着茶汤,将本省诸般选要紧的说了几件,转头见墙角铜壶滴漏已然是未时末,便住了话题:“这些事一时也说不完,不知韩里行是来这边接你还是你去乌台等他。”

      沈蕴正听得津津有味,周光誉一提才醒得过了时间:“本是说他来的,可能是有事一时脱不开,我先去乌台寻他。”

      “也好。乌台就在对面,迷不了路的。”周光誉将沈蕴送出了公事厅,又嘱咐了几句路径,方才转身回去。

      御史台与秘书省只隔了一条街,沈蕴到得御史台前,正犹豫是否进去,门房便出来个皂衣小吏,叉手道:“可是沈校书?”

      见沈蕴点头应了,那小吏便续道:“韩里行早先便出来,只是有急事又被郑监察叫回去商议,嘱咐下来,说是沈校书至,可先行归家,莫作空等。”

      御史台中,监察御史与里行是一正一副的配对,韩奕便是那郑监察的副手,沈蕴往日里也是见过的。看这小吏这般说,应该是御史台中发生了什么急事,非得韩奕回去不可。

      当下便道了一声谢,不再停留,举步往宗正寺方向行去,预备着过太府寺再折而向南出安上门归家。正路过宗正寺时,却见四五名胡服女子自宗正寺里而出,衣锦佩玉,高谈阔论,夺目招摇,别有一番大周贵女气派。

      沈蕴不欲多事,便住了脚先让这几人过去,用目细看时,却发现里面一位戴浑脱帽着大红翻领胡服的,竟然是自己的同僚,秘书省正字李曲李友直。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初入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