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 ...
-
因为心里一直绷着一根弦,所以周语然觉得期末考试来的特别快,她感觉自己都还没复习好,大概太在意这次考试了。
成绩出来后,在全年级六百多人中排到了一百出头。尽管可能很普通,但相对周语然期中考试的成绩来说,已经是很大进步了。
有些东西,拉下了就很难补上了,学习就是这样,因了期中考试前有些课程的基础没打好,后面周语然总觉得怎么补都不补上,比如物理,这门课后来也成了周语然的短板。
班主任专门花了一个晚自习的时间对这次考试成绩进行总结,也期望大家能从这半年的学习力总结出高中学习的规律。高中老师是管的松一点,学习全靠自己自觉自律,要想在三年后、确切的说是两年后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就得自己把学习当一回事,自己把自己的前途当一回事,就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到高三才能从容应对。
班主任甚至对每个人的成绩进退做了比对,没想到还专门对周语然提出了表扬,说她的成绩超越了自己,进步特别大。可周语然觉得特别羞愧。
班主任总结完之后,周语然竟然收到了苏子杭的字条:没想你这次进步这么大,我都为你感到骄傲。周语然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苏子杭还是稳坐年级第一。他很注重稳扎稳打,即使到了复习的关键时刻,也很淡定自若,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周语然很是钦佩。
期末考试完还有几天才放假,暂时也没什么新课可讲,老师和学生都很放松。周语然也难得让自己放松下来,没事的时候和苏子杭聊聊天,对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他家是农村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他穿着很朴素,吃饭也很节俭,从不浪费。虽然这样,但他既不像有些农村小孩,来到县城之后总想和人盲目攀比,也不像有的人会有些自卑。他很自信,始终不卑不亢的按照自己的内心来前行。他有自己的目标,他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做什么样的事。随着对他了解的增多,周语然越来越为自己能交到这样的朋友而庆幸。
寒假在大家的期盼中过的很快。已经是高中生了,不像小时候那样喜欢过年,不喜欢和亲戚聚在一起,而更愿意和同龄人黏在一起,同龄人之间暗合的气场更让人兴奋。
好在寒假不是很长。
开学后,大家都很兴奋的在教室里聊着,好像光这样聊着就很开心。
周语然也和同桌聊着寒假里发生的事情。聊天的间隙,一抬头,正好碰上苏子杭回过头投来的目光,他的目光很清澈,周语然报以微笑。想起放寒假的前一天,苏子杭给周语然一张纸条,上面是一首诗,其实也不知道该不该叫诗。诗的内容不记得了,因为她匆匆看完就把它夹到书里了,只记得大概的意思:短暂的分别不必悲伤,分别只会让他们更加期待重逢。
周语然没有多想。去年冬天,有一阵不知道突然怎么两个人就开始写起了诗,其实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诗,不过是些自以为是的长短句,十几岁的年纪,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已。
苏子杭一直说周语然的身上有一种诗人的气质,周语然笑着答道,一个连作文都写不好的人怎么会有诗人的气质。苏子杭解释说,能把作文写好和具有诗人气质完全是两回事。
周语然也说不清苏子杭是从哪里看出她有诗人气质的。她父亲是那个年代难得的大学生,学的正是中文,父亲常在家里读书,背诵诗词,周语然从小耳濡目染,大概是受了一点影响。可周语然却觉得苏子杭在写文章、诗词方面是有些天赋的。她很喜欢读他写的东西,文字朴实却意味深远,有着超越这个年纪的成熟和深刻。
所以,有一阵,两个人都把对方当成是唯一的读者,也为着这唯一的读者而努力的写着。可没想到,苏子杭却在放假的时候给周语然写了这样的诗。周语然不知道怎么回复。
新学期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新排座位。班主任让大家按照期末考试的成绩重新选择了座位。好像这所高中都是这样,老师让大家按照上一次的考试成绩,从第一名依次开始,每个人进去选座位。老师不再帮大家排定座位。
苏子杭还坐在原来的座位上,周语然则选择了第一排中间左侧靠里的座位。离苏子杭很近,真的很近,每天早上早读的时候,苏子杭在身后读书的声音周语然都听的清清楚楚。
周语然的右手边坐着陈美璇,她长的挺漂亮的,皮肤是后来很流行被人说是健康的小麦色,她的眼睛媚媚的,薄薄的嘴唇总是微微向上翘着,任何时候看上去都像是在微笑。在周语然对美女的评价标准主要还在纯良美的时候,她的美无疑是另类的。可是高中男生蠢蠢欲动的内心已经对这样的美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她在班里很活跃,成绩不错,受老师青睐,人缘也不错,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周语然也挺喜欢她的,一段时间关系甚好,但最后多少总有一种不是一类人的感觉。周语然在热闹的时候,仍有一种内敛安静的感觉,而她即使在安静的时候,也让人感觉野心勃勃。
周语然觉得苏子杭跟她聊的也挺好的。他们常在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聊天。周语然在自己心里拿苏子杭当朋友,看到他们这样,周语然觉得,或许在苏子杭的心里,如果朋友也会排位置的话,那陈美璇一定是排在她前面的。不过无所谓吧,周语然这样想。
尽管有一阵聊天的时候苏子杭总是想尽量照顾周语然的感受,可周语然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朋友嘛,他和谁关系好也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且他们之间还是经常会写些纸条,有时候是关于学习上的困恼,有时候是自己的一些心情、小情绪。苏子杭在这样的书信往来中称周语然为白鸽,说觉得她既洁白又高贵。周语然觉得自己实在是称不上这样的比喻,可无奈他总这样说,周语然也就只能由他去了。
春浓的越来越深,周语然的心态也越来越平和。除了学习,和苏子杭聊聊天,偶尔看到宁轩,还是会伤感一下,但好像没有别的过多的想法,可他却像是一种情结,深深的留在了周语然的心里。一次,无意间写了一篇小短文,即使是用第三人称写的,不想被苏子杭看到,一下就猜到了写的是谁。是啊,高中似乎就没有秘密,谁有点小心事都能被大家知道。即使有时候不说出来,也会被其他同学猜到,因为这时候的心事就这么一点,大家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与其说是彼此看透,不如说是心有戚戚。
苏子杭的成绩稳的似乎无可撼动,一直稳居年级第一。周语然的成绩在进入到前一百名之后就像是进入了瓶颈期,一直很难突破。她总觉得是自己高中一开学的基础没有打好。
高二就要文理分科了,高一下半学期大家就经常讨论究竟会选文科还是理科。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似乎就不用选,因为必然学理。可对周语然来说,却是一个需要选择的问题。因为周语然的父亲希望周语然能学文。
在这样一个小地方,学文其实还是有很多偏见的,大家普遍认为,要不是学不好数理化的人或者根本混日子的人,是不会学文的,只有少数学习不错的人会自愿学文。周语然在这点上有点随波追流,如果没有父亲的干预,她是会直接选理科的。而且综合她的成绩来看,她的理科好像总体比文科还好一些。
父亲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愿望,是因为周语然有个大她两岁的哥哥,哥哥学习一直都很好,一路参加奥赛。虽然现在正读高三,但半年前已经被保送到全国前三的大学了。父亲希望他们能一个学理一个学文。
周语然尽管不情愿,但被父亲百般劝说,最后还是答应学文。
苏子杭选的理科,但周语然记得,有一次下午自由活动时间她在校园里读书的时候,苏子杭正好过来,他挨着周语然坐了下来,当他们讨论究竟会学文还是学理的时候,苏子杭说,他挺想学文的,大概,他那时候已经知道周语然要选文了吧。苏子杭要是选文科,估计在学校里都要是个大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