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县城开店 ...
-
十一县城开店
彩娥虽然聪慧,但是毕竟只是一个小姑娘,所以还没等她参与什么,两个倪家的大人都已经办好了所有交接事宜。彩娥不喜欢这样把她当小孩的做法(虽然她的确是个小屁孩),所以在她的再三详细询问下,杏娘终于把所有经过告诉了她。
三天过后,倪阿爹带了杏娘两人又去了一趟县城,因为随身带了银钱所以没有带孩子。等到了县里,倪阿爹找了秀姨夫帮忙,找了县里几个亲近的人作证,又找了族长作保,写了租契,最后两人画了手印就算成了。杏娘是个风风火火的人,当下又收拾了铺子。那茶水铺子就是小小一间,隔了一小半拿木板麦草搭了床,外间搭了两个灶台,挨着墙角还起了炉子,做生意却是足够的,原来摆在里面的桌椅都被房东收走了,却是要再置办,这却不用担心,倪阿爹有手艺,家里竹凳竹桌也有多的,只是厨房用的东西要置办。倪家夫妻两个在秀姨夫帮忙下买齐了厨房的家伙,最后请了房东秀姨夫吃了一顿酒,答谢了一场。两人又在县里呆了一天,歇在秀姨夫那里,第二天又马不停蹄拜见了倪阿爹学徒时的师傅,嘱咐了关照杏娘。
等交代完毕,见彩娥一脸沉思,杏娘点了点彩娥的小脑袋:“鬼精灵,你又想啥呢?”却见彩娥苦了一张脸,眼巴巴望了她:“阿娘,你和阿爹去县里,我们几个怎么办?”
杏娘揉了揉女儿的小脑袋,心想再怎么懂事也是个孩子,温柔的说:“放心吧,爹娘心里一直想着你们几个呢,我跟你们外婆说好了,等收拾好就送你们过去。等爹娘的生意稳了,咱全家都去县里住。”
彩娥瘪了瘪嘴,这次穿越一来一直是自己拉大旗,可是冷不丁的两个大人竟然像开了挂一样做生意,虽说两人本来也活道,但是这生意经不是那么好念的,心里打定主意还是要掺上一脚。
于是等着杏娘又要进城的时候,彩娥嚷嚷着要跟着去,因着那个竹签菜还是她的主意,杏娘也想她或许又有什么好点子说不定。因着乡下孩子懂事,娇娥少方乖乖的待在屋里,这边倪家爹妈就带了彩娥一个就进城了。
城里的铺子在东街口,离河里近,汲水很是方便。铺面虽然不大,但是经了杏娘整理,却是井井有条。墙边的炉子旁已经摞了几捆柴,大灶台上两口锅都擦的锃光瓦亮。靠着灶台旁边用木板搭了个案台,摆了做饭食的材料。前面摆了两张长竹桌,并了起来,又添了好多竹方凳,一看就是这两天倪阿爹赶工做出来的,虽然简朴,却结实耐用。
等把铺子看完,彩娥的意见也大概成型了,抬起头来两个大人盯了她看,又找回了穿越者的自信,给倪氏夫妇提了三大意见:一是这店面太小了,彩娥绕了整个铺子转了一圈也就用了一分钟,又只开了一扇小木窗,里面阴暗潮湿,最好把竹桌摆了外面,门口却是一片平地,收拾了杂草垫些土,摆了桌子就能做露天BBQ了。等到时候把竹里糕的推车在门口一摆,再挂了竹签菜的招牌,正好引人注目的很。二是这竹签菜摆了碗里不好看,正好应了这竹签菜的名字,摆了竹筒子里面,卖的时候几串子菜再饶上些高汤,肯定合人胃口,另外竹筒家里刻了那许多个,正好都不用再做了。三是这店里只做这些未免单调而且不管饱,现在人也不兴小食,还是得擀些面条烙些面饼子预备着,下了面条到高汤里,或者混着面饼子吃竹签菜。价格也定好了,打听好周围铺子的价,别叫定差了,若是忙不过来,去周围铺子里买了面饼干面也行,还少些功夫只是少挣点钱。
彩娥提的都是小意见,许多两个大人也都有想到过,接受了金点子小女儿点子,两个大人就开始劳动了。小屁孩彩娥也没闲着,看着竹签菜的材料又开始发挥想象力了,这既然有了锅子有了地界,卖啥东西都能成啊,这鸡蛋虽然金贵了点,却也是寻常人都能见过的,准备跟杏娘说做菜叶蛋的生意,正好房东是做茶水摊的原先,问他买些茶叶沫子也不值几个钱。
等铺子真个开张,已经离租赁的日子过了十日了,倪阿爹托了邻村的半仙查了日子,定下了三月初二这个好日子,宜嫁娶宜出行,彩娥学了现代的手段,非要到处寻摸了一小挂炮仗,在店门口一点,噼里啪啦把左邻右舍都惊动了。等把拿了黄线绣了倪氏食铺四个字一方小红旗挂在门口的时候,倪家小店门口已经集满了围观的吃瓜群众们。彩娥因着鬼点子多,又嘴甜会说,被倪家爹娘当做吉祥物领了来,可怜的娇娥又被丢在家里照顾少方和小猪。
虽说面前围了一圈的看热闹的人,却没有一个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倪家爹娘有点心焦,彩娥却知道从众心理的可怕,推了装了竹里糕的小推车,施施然站在店门口,脆生生的童声招呼大家:“各位父老乡亲们,倪氏食铺今日开张,因着小本经营,所有食品买二赠一,买一个茶叶蛋送一份桂花竹里糕,若是没吃过,可以免费试吃!请大家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哦!今日开张更有唢呐表演以供欣赏哦!”说着拿出准备好的小样拿去分发给众人品尝,这边倪阿爹拿了唢呐也吹了起来,这也是彩娥的主意,磨了倪阿爹好多天,他虽然爱唱歌吹曲,这大庭广众的表演还是头一次,吹的也是满脸通红,用尽全力。
等有人尝了这个,自是有人买的,彩娥对自家的商品有自信,也的确没让她失望,马上有一个妇人买了三枚竹里糕,又有汉子要了茶叶蛋,有了先例,后面的人也就都敢上前来。彩娥一个人卖糕,虽然人小个矮,收钱拿货却利索,被好几个人夸了懂事。这边倪阿爹的表演也有好事的汉子起哄,又是点曲子又是叫倪阿爹唱首歌,倪阿爹享受了众星捧月的歌星待遇,也吸引了更多的客人。另外一边杏娘负责卖茶叶蛋和竹签菜,若有客人要求,还要下面或者热饼子,最是辛苦,在这几天的疯狂恶补算术的情况下,杏娘已经熟练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收钱算账也不在话下,这也要归功于彩娥的魔鬼特训(逼了老师彩娥急了有次都要挠墙了,终于把不开窍的农村妇女开了一点窍,此事也叫彩娥了解到她娘的确是个文盲,之前开店以为开挂了都是假象!)。
开张第一天虽然也就早上红火了一个半时辰,下午也小有成绩,却还是叫彩娥很是失望。本以为县里人流量大也应该生意更好,可是这大半下午还是稀稀拉拉的人,也叫彩娥闲的发慌。不过相比女儿,两个大人却开心很多,作为见多识广去过京城的倪阿爹来说,这今天的轰动程度人流量已经比得上京城店铺了,而对于典型的农村妇女头发长见识短的杏娘来说,是累并快乐着。
等到了太阳落山,最后一点余晖也被掩到洙水河后的太行山脉后,杏娘点亮了一盏油灯,三个人就着灯光拿出今天的所得,一枚一枚的数铜板。等倪阿爹数到三百文的时候,彩娥和杏娘的两双一模一样的杏眼都发了亮光,今日还是优惠了,若是平日里虽然人也不会这么多,可是凭着质量口碑,挣得也不会少,这每日里也都得净赚一百文,一月就是三贯钱,一年合银
三十几两,都可以在县上置屋了。
拿了这许多钱,三人一夜都闭不上眼,睁眼到了天明,彩娥却不想随倪阿爹回去,央了杏娘要替她算账,平日里最疼彩娥的杏娘却不依,宁愿自己辛苦点多记点帐,也不愿彩娥留在这里吃苦,非要丈夫送了小女儿回去。
等一切准备妥当,倪阿爹送了三个儿女去了岳家,把孩子安排妥当,又把猪仔鸡仔卖了,又风尘仆仆的赶去城里给妻子帮忙了。对于父母的离开,小少方是委屈的哭闹,娇娥是寄居的不安,而彩娥却五味杂陈。铺子里的生活不好过,地方又小又潮,杏娘一个人得起早贪黑劳作,虽然有丈夫帮忙,却也只是杯水车薪,倪阿爹更是辛苦,不仅要帮妻子操持店里,更别说还要张罗自己的生意,木工活是细致活,彩娥虽然提过意见,可是隔行如隔山,大方向还是倪阿爹自己摸索。彩娥知道,倪家夫妻两个用自己的肩膀扛下了生活的委屈,为了孩子们更好的生活,为了整个家。这就是父母,永远的付出者,永远为你遮风避雨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