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18 ...

  •   建安十三诚然是个多事之秋。这边孙权才擒杀黄祖,得到夏口,北方曹操已经派遣曹纯率领麾下的秘密武器虎豹骑南下。直到虎豹骑到了宛城,刘备才闻知,便急急领了全军,携民渡江,虽然脚程又慢又惊险,但却赢得了民心。

      曹纯追击到当阳附近,掳获了刘备二女、辎重,吞并了刘备手下没来得及撤走的散军,进逼新任荆州牧刘琮辖下的南郡郡治江陵;唯有刘备的甘夫人母子获赵云相救,幸免于难。曹操和虎豹骑收降了刘琮,控制襄阳、南郡。

      此前,刘表病卒,二子不睦,荆州内部人心不稳,鲁肃便向孙权请命,借吊唁的机会,前去探探虚实,没想到鲁肃到达南郡的时候,刘琮已经投降了曹操,而刘备仓惶出逃。鲁肃便改了行程,去当阳接应刘备,转达孙权与之结好之意,劝刘备和孙权合力抗曹。

      刘备视之如雪中送炭,喜出望外。此时诸葛亮跟随在刘备身侧,鲁肃便对诸葛亮自我介绍说自己是其兄子瑜的友人,两人当即结交。鲁肃便将刘备迎接到孙权才攻下不久的夏口,自己则回柴桑去复命。刘备便派遣诸葛亮跟随鲁肃去谒见孙权,传达愿意结为同盟的意愿。

      鲁肃回到柴桑的时候,惊闻孙权已经收到了曹操要与他“会猎于吴”的战书,方知曹操南下,不仅意在襄阳、南郡、刘备以及孙家江北的土地,更妄想一举吞吴。

      孙权和诸将僚属商议,人人皆劝孙权投降曹操。鲁肃又气又急,一语不发。终于,孙权借口更衣,离席走了出去,鲁肃见状,就急急追到廊下。孙权见到鲁肃跟来,就知道他的意思了,微笑着执起鲁肃的手问:“子敬刚刚一言不发,孤想问问子敬怎么看?”

      鲁肃着急道:“我看他们是专误将军,根本就不能和他们共图大事。我可以投降曹操,将军却万万不可。哪怕我投降了曹操,曹操还是会让我当个僚属,我能乘乘牛车、拣拣公文、交游于士林,说不定此后还能当个地方长官。若将军投降了曹操,将如何自处?肃恳请将军别听他们的,早日定下大计!”

      孙权闻之叹道:“他们的意见想法,太令孤失望了。子敬的大计,和当年与孤榻上对策一样开阔高远,正合孤意,所以说是天赐孤子敬啊。”

      鲁肃摆手辞谢,“公瑾受命在鄱阳练兵,请将军快派人追回公瑾。”

      周瑜受使在鄱阳练兵。练兵之所之所以择在鄱阳,实在用心良苦——那儿不但盛产鱼米,可以自给自足也可作后勤供给之地,而且地形地势错综复杂,囊括了战场上常遇上的地理形势。

      这些天安排好各营的操练,周瑜就在大军喝喝的操练声中,在湖边垂钓。吕蒙在不远处凝望他的身影良久,直至被传令小卒打断。

      周瑜继续好整以暇地垂钓着,直等到小卒请来日夜兼程赶来的鲁肃;他气定神闲地问鲁肃:“子敬匆匆赶来替至尊召我回去,可是至尊打定主意出师了?”

      “公瑾料事如神,只是将军是否打定主意,还须公瑾亲自去说服他。”

      周瑜轻笑,他哪能不知晓,依照仲谋自小深藏不露的性子,犹疑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哪还需要他去说服。周瑜便随口问:“那天至尊接到战书之后是怎样情形?”

      鲁肃答道:“还用说么,自是震怒。张公又带头劝降,至尊一言不发。待他去更衣,我追上去攥住他袍角,问至尊岂是忘了当初榻上对策时的雄心壮志。此时至尊对我坦言抗曹决心。我鲁肃志大才疏,空有抗曹之志,论用兵,是断不能与公瑾相提并论的。何况这些年你掌兵在外,张公握人事于内,现今张公已经表态,朝中不正等你一言么?”言毕神色忧虑。

      周瑜自然心知肚明吴侯用意,他即刻召集帐下将吏吩咐班师移寨并沿江布防事宜。

      若干天后周瑜班师,他令吕蒙主持将士安营扎寨,独自先入城,却并未急着觐见吴侯。

      时值傍晚,暮霭沉沉,掌灯时分,甘宁来访。

      甘宁率性又身为前辈,私下摈弃了客套,开门见山地对周瑜说:“公瑾可总算回来镇场面了!不然我都快开始怀疑自己到哪就毁哪,都快考虑重新熟读诸子去乡野办学了。你说这仗打是不打。”

      周瑜没想到是甘宁率先来见,便笑着请他入席,一如昔日甘宁来投靠之时。周瑜问道:“兴霸兄怎么不记得我们当初为何一见如故了?建计破黄祖,还多亏了兴霸兄不是?”

      是了,黄祖昏昧,甘宁苦心经营,依靠好友苏飞冒险襄助,才外放担任邾县的长官,从而摆脱黄祖。他结识周瑜这个当世英雄,他们聚集在一起,正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助吴侯雄踞长江。

      无须周瑜多言,甘宁当下明了。二人转而谈起甘宁弃做水贼改读诸子的往事和周瑜少时对音乐的喜好。忆起任侠仗义的往事,已过而立的二人心下不禁有些激荡。周瑜感叹:“若是子敬在此更好,让他来侃侃他年少任侠被乡人诟病的往事。”

      “少年任侠,一时意气,后来读书,才明了我真心向往的是什么。《诗》云:‘纠纠武夫,公侯腹心’”,甘宁说着朝周瑜举杯,“我最庆幸的是结识公瑾你,全赖你将我举荐给至尊,否则我……唉,说那些作甚,今日我既乘兴而来,得与公瑾坦言,须得尽兴而归。”

      周瑜闻言,爽朗一笑,举杯应和。

      送走甘宁,并命人撤走酒席,周瑜又迎来送往了其他前来打探消息的诸将,已经月上中天。周瑜负手立在掌起的灯前,静静地看着这一排灯火。看似在静思的他,其实什么都没在想,他在等待这一刻——庭前响起了车马声。

      周瑜一拂袖,疾步至庭外,恰逢来人下车。周瑜一正容色,长揖恭敬道:“张公前来,瑜有失远迎。”

      张昭柱杖下车,还礼道:“中护军哪儿的话,老夫前来未曾通传,是老夫叨扰了。”

      周瑜赶紧将张昭迎进室内。

      张昭素来为人耿直。他对周瑜直言道:“讨逆将军临终之际,令我顾命。将军不是把老臣交托给孝廉,而是将孝廉托付给老臣。老夫亲眼目睹孝廉长成今日的至尊,此次至尊将你召来,我已知他决意抗曹。”

      周瑜回应道:“至尊在江左,便是南面称孤,若请降,今后便似笼中之鸟,何异于阶下之囚。张公于心何忍?”

      “我们起于江淮,至尊继位以来,尽心经营,交御江东世代大族,然而终究他们是主、我们是客。如今曹操大举王师南来,刘表闻风丧命,刘琮不战而降,如今江东人心惶惶。这民心的向背,便决定了疆场的安危……”张昭叹道:“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公瑾你可曾思虑过,倘若不敌,后世会归罪于你,你的声名将如何?你的族人又将如何?所以老夫不但担忧这侯国的气运,更担忧你们这班后生的安危。”

      周瑜动容,道:“张公请受瑜一拜。”张昭上前一步,托住了周瑜作揖的手肘,对他摇摇头。

      张昭看这柔和灯火映照下的周瑜——眼前年轻的将领这些年为吴侯笼络本地大族,交御寄寓英杰,与自己共掌侯府内外大事,然而自己从未顾忌他,反而感念有他分忧。周瑜从昔年协助孙讨逆开拓疆土的朝气少年,长成手握内外重兵的中护军;脱去秀美的外表,英发的雄姿在侯国小朝廷中、哪怕置之于整个江东冠盖大族之中,也可谓凤毛麟角,唯有被灯火拉长的睫羽的阴翳似在吐露一丝一毫的当年秀美的踪迹,惹人怜惜。

      那一瞬的停顿后,周瑜露出自信的神采说:“张公莫忘了我们带的精兵起于丹杨,是精英中的精英”,周瑜突然想起席间甘宁所述,随即补充道:“是爪牙中的爪牙、腹心中的腹心。给我五万精兵,瑜破敌给张公看!”

      眼前的青年言之凿凿、神采飞扬,让张昭不由自主收回了许多尚未宣之于口的忧虑。最后他只说:“公瑾今日之誓,倘若功成,便名垂千古,是我江东之大幸。老夫愿你实现与孙讨逆的旧日誓约。”说罢摆手辞出。

      夜凉如水,周瑜回身从几案上拿起酒盏。他对月举杯,让月影落入杯中。他很满意吕蒙没来找他——他派吕蒙主持安营,估计此刻吕蒙他办完了正事,已去休息——在周瑜看来,吕蒙应该早知他所想,故而全然不必再来问他些什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