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13 ...

  •   建安十一,周瑜那尘封六七年的利剑终于再度出鞘,他受命督宗室公子孙瑜攻打麻、保二屯的渠帅山寇。渠帅宗族本是郡民,却以宗族为伍结聚,响应山越叛乱,依山傍险,不纳租税,抗拒徭役,攻破县城,赶杀长吏。

      麻、保二屯乃旧战场,从前太史慈协助孙策攻打过,孙权也率领凌统、张异等讨伐过,然而,每次征讨,山民四散,暂平寇乱,不出几年,必又重新聚集作乱,从未能杜绝后患。

      二屯虽然只是小聚落,却因位于孙家进攻江夏的夏口和沙羡的必经之地,不平定之,轻则少一屯据之所,重则山越可能于孙家战时作乱,败坏大事。正因连年攻而不克,故而此次孙权将此事委托给军事重镇中护军周瑜,以期斩草除根,杜绝后患。

      孙瑜请教:“公瑾兄,山越时进时退,时作乱时伏匿,攻之则突围消散,退军则重聚战力,着实极难对付呀。我听闻三年前我军征讨山越,用绥抚的办法收伏了不少聚落,这次我们也……?”

      周瑜扬起唇角,“若是这儿的山越能那样轻易收伏,主公也不至于委派我们来了。仲异,你看那。”

      孙瑜看着眼前这冬季光秃秃的田,疑惑地问周瑜:“这田地有什么特异之处?”

      “且派我军将士安营扎寨,在此处屯田。”

      孙瑜不太确定地问:“这是……要相持到明年?”

      周瑜颔首,“这儿的渠帅山民,凶悍又猾诈。往年,贼出时蜂拥而至,贼退时鼠窜山林,所以贼来攻时,有时我们的守军挡不住,便让他们掠去粮食财物和民户;一旦我们集结了力量去反攻,他们就逃入山中险阻,凭着对地形地势的熟悉,让我军追不上、找不到。与其入山正中他们的圈套,不如以逸待劳,等山寇来抢粮时打他个正着。”

      “公瑾兄高明!可是,到时候我军看守田地,势必分兵,如果宗民山越集中兵力来抢粮,一一击破我各处薄弱的守军,可如何是好呀。”

      “谁让你广种良田了?这儿的田地,我军只种一部分,也只守一部分,可宗堡里的宗帅,却万万少不得这一部分,否则士民甚怨。农时耕作,闲时操练,战时集中兵力围住这一部分田地,一边招降,一边打击山越,这点还做不到么?除了守住自己屯的田,我们也能时不时声东击西,去抢抢宗民种的粮呀。凡是有愿意投诚的,都立刻赏粮,将之编入军户或民户,恩威并施。”

      孙瑜恍然大悟道:“公瑾兄,我适才醒悟道:兵法云:‘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虽然我们现在不是远征,运一次粮不至于出发时二十钟,一路消耗,到这儿只余下一钟,但是若能就地取粮,若能取敌之粮,便不仅能够节省粮草,更能壮我势力!此消彼长,必能早日克敌制胜。若非公瑾兄,我读的兵书还真被我读成了纸上谈兵。谨遵公瑾兄教诲!”

      春种秋收,一转眼就到了田里粮食成熟的季节。孙瑜先是派兵处处抢收宗民种植的粮田,出奇不意。等到渠帅反应过来,怒气冲冲带人来抢孙军屯田种出的稻谷,孙瑜早就集结了军势,重兵守营,以逸待劳。

      时间一长,山贼便知道聚众,专攻一处。山寇每多聚集一部落,孙瑜来报,周瑜反而很高兴。孙瑜问起缘故,周瑜指出,虽然贼寇为数众多,但部落之间、宗族之间,渠帅不能相互统帅,反而相互不服,各自为战,不过是乌合之众。最好他们聚集在一起,相互拖累,我军正好一举击破。

      结局不出所料,周瑜部下全破二屯,斩其首领,俘虏万余口人。

      【番外】宗族
      孙:宗帅或依山傍险,或筑宗族堡垒据守,不纳赋税,以宗族为中心,发展壮大。咱孙氏好像也是这样发家的吧。
      周:呵呵,仲异哪,这种事你和我说说就好,可别让至尊听到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