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Poetry or distance*未富先老的我们 ...
-
如果我想写的未富先老,仅指是指金钱上的未富先老,未免有些太肤浅。
小的时候总是接受四邻八家长辈们的指导,说谁谁谁家的孩子多么有钱,谁谁家的孩子多么有出息,就是一天到晚说着那个宇宙无敌绝对大好360度转180圈都没有死角的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作对比,当自己的偶像;等到长大了,发现社会不好混,还是稳稳当当的从一个小职员做起,父母便是不断地给注射满满的正能量,什么人要有自信啊,不能羡慕那些充满铜臭的有钱人,相信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这些多那么正确,都那么完美的拨正了人扮演社会角色的道路,为祖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但总是有人在耳边吹凉风,说到底还是没有钱,或者说还是没有实现所谓的出人头地,算有什么出息!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告诉我们,人现阶段的命运只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出人头地了,光宗耀祖带上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还有一种是被孔孟老庄哲学所俘虏,实现了所谓的中庸之道。前者可以算是人生辉煌了,可能剩下只有缅怀不平凡的日子,后者可以拿起传统“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的理论,满足于平凡的生活。
所谓富有不富有,不管是金钱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是那么有道理,都是那么让人信服,是啊,中国一脉相承的文化让我们喜欢标准答案,历史就要客观的记录,事物就要分为阴阳对立,那么对,要么错。凡事都必有正确答案,什么过程不过程,什么此情此景,只是给文学创作一个虚幻的说法。
由传统建立起的哲思藩篱让人类本身的创造性跟动物本能一样匮乏,更像中国人的音乐天赋那样,不中看更不中用。
所以,未富先老的是所有人,何止是我们。
11月5日,我今天受了不小的刺激。
三件事,第一,自己的工作完成的一塌糊涂,连屎都不如,当领导批评我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喉咙里卡了一坨大便,咽不下去,哭不出来,哎,能说什么呢,自己能力不足吧。第二,早晨出门的时候北京下的是雨,下班回家的时候下的是雪,冻得一踏糊涂,后悔自己没有拿一些更加厚的衣服。第三,面对无人帮助的境地,我终于看清了社会,只能靠自己,无论你曾经多么努力的想去善待一个人、一些人,那个人、那些人可能看不到,又或是装作看不到,每每这时,需要适当的歌颂一下屎一样的岁月,抚平我受伤的心。
世事的发展永远出乎意料,就算我知道,还是不适应。
我是一个写东西文不达意的诗人,做人不习惯做作的傻子,无论冲哪方面,都必须改正,物竞天择,要正确面对丛林法则。刚泡了一袋进口的方便面,爹娘莫要怪我太奢侈,因为这国外的便宜货也不咋地,味道还不如屎。
每当我产生了新的想法,马上就要付诸实践的时候,总是被一些其他的事物吸引,还经常破坏自己的意志,倒不是说我自控能力太差,举一个例子,我想以后写任何散文的时候不扯上自己,后来自己想想都可笑,每天麻木机械的生活,除了能产生点想法还能生产什么艺术。我网上又流传出关于天秤座的说法,敏感慢热、有选择困难症,最什么事情都磨磨蹭蹭,关于这几点,我只能说说对了一半,我习惯性的脱稿是因为我给自己设立的底线太长,导致反射弧也长,没有名利在前面诱惑,也不是一种生物的本能,我还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做了什么!我突然觉得自己好伟大。
不过这也说明了人类的劣根性,这就是我们内心贫穷的来源,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结果就是我们被负面的东西挡住了眼睛,眼前的富有不是富有,眼前的贫穷不是贫穷,花花世界,做一个看客都不够格。
知道想做什么的人是富裕的,人云亦云的人是困苦的,人云亦云代表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人还没长大。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干不成的人是真正贫穷,干成了会马上贫穷。我不知道别人能不能听懂,我不是资本家,也没进过有钱人的圈子、没受过父辈的折辱,所以我所说的一切只能让那些普通的、心里带着点文艺范的人听懂。
按我刚刚指定的标准看,我觉得我自己是不能算贫穷,至少我能产生一点点小想法,这苦逼的社会压榨人的精力,我觉得就这点星火,烤熟食物不够,温暖自己足够了。所以,最近我在想,我这些小火花怎么记录下来,我现在习惯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立场亮出来。想看的就看下去,不想看的别等看完了才骂我。一般的散文不会提前把主旨说出来,大师级的人物写篇散文看起来很费劲,抽丝剥茧才能得到一丁点的核儿,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信息更新的节奏太快了,那些费劲的散文都只能出现在课本里了。
前面插播一端自己今天的状态是解释一下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内心,木讷的人往往内秀,甚至称得上“蔫儿~坏”,我是一个现实生活很贫穷的人,包括经济、爱情、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环境,慢热的人在社会里都很贫穷,只要一根其他人对比就能发现,所以处处碰壁、做什么也不能得心应手,我接受“愚”的称谓,并愿意加冕为王!
不过我很讨厌别人说我装傻,不装就够傻了,还装下去,能不能好好做人了。
有一次听我们会长谈话,可能是酒桌上,老头很有威望,也略装,但是不知道我是不是已经看习惯了,给人一种很坦然的平和,不管怎么说,那么大岁数了,肯定是有不少的人生智慧,周围的人都在恭维,我说我也说俩句吧,结果会长两句话把我噎死了,其实做下属的没几个喜欢跟领导一起玩,弄不对了惹得家破人亡就恣了!会长说的最让我上心的话是——别特么什么都写,要写就写别人写不出来的,那样才有价值。
可是我真的想不起来我能写什么别人写不出来的,我在这个领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聪明人可能更进十步,不是说自暴自弃,而是命,别整天像那些没用的,还是努力做自己最好,社会的主要功能就是让人变得不像以前的自己,我努力的方向就是一定要像之前的自己,不能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吧,至少要遗世独立、不与奇葩争锋。
还是说最值钱的东西,不是生命,因为假如死的不是地方,是没人赔钱的;把身体拆散了没准能挣几个钱,但是社会太黑暗,倒卖的时候人就死透了,哪里知道最后钱用到哪里;摘个肾可行,仔细算算就能买个iPhone;贱卖人的身体,比如古往今来那些女性卖肉工作者,还是比较有优势的,虽然也赚不到大钱。最近看了个电影,里面的女学生有个旅行的梦想,只好走一路睡一路,最后周游世界成功的时候还能自豪的说睡遍了全天下的男人。
其实这是个电影故事有真实版本,那个中国女人完成梦想后还写了本书,大火了,在旅行界人气爆棚。肯定有很多人看不起这样的行为,我觉得那是个人姿势不对,换个角度试试。古代印度有个叫婆须弥多的妓女,凡是跟她睡过的男人都成了虔诚的佛教徒,人要保持谦卑之心,不要认为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当人受难或者享乐时都该想想这些人,他们的伟大,不是靠管中窥豹得来的。
当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敢伸出手时,你还有什么资格对理想践行者评头论足,所以人最经常说的话不应是“好羡慕你”,应是“呵呵”。
以前有人问我,是想通的事情多了好还是没想通的事情多了好,我说都不好。能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肯定是想通了一点,懂得事情多少并不能影响心情,那些智慧的表现也是捉襟见肘,像好多老人不装逼,能说他们懂得少?倒是老人装逼就为老不尊了,还是说人要有本心,心有多大就能容纳多少事情,知道问题的答案不如寻求答题的方法,三观要正,有自己的辩证法,哪怕这套辩证法不是对的,能在往后的日子里慢慢扶正,这就是财富,巨大的财富。
好多人觉得想这么多道理不如吃饱点睡一觉,确实,这些只有自己实践才能懂得的道理,怪不得别人隔岸观火。
只要不出差,我的工作日常就是坐着,一天到晚的坐着,所以屁股大这事真的不能怪我。为了锻炼,每次回家我都习惯往小区北门转一圈,这几天花草树木开始凋零,回来的时候看到了三棵树,两颗松柏中夹着一课小小的银杏树,银杏树的黄色叶子落了一地,纤细的树干上光秃秃的甚是凄凉,而两颗松柏异常高大,还是枝繁叶茂的样子。我认为松柏对于银杏是不讨喜的,松柏种在墓园居多,大部分的树木都适应四季,像香山的枫叶一样,夏天灿烂冬季静美。
松柏的财富在于四季常青,这类特质让人类赋予了多种正面意义,银杏的财富是什么呢?如其他的树木一样生长着,做当时季节该做的事情,长势却不能慢的再慢,我爷爷家门外种了一棵银杏,听说二十年才能结果,我小的时候天天从它身边经过,但是从没感觉它长粗过,爷爷家的围墙拆了又建,大门拆了又装,那颗银杏却依旧停在那里,仿佛被时光定格了,从来不会带给人们突然地惊喜。
可能在很久以后,它结出了果子,让后人享福,但是对于对它满怀期待的人,对于种植它的人却没有任何的意义,人类对于物非人是的痛苦小于物是人非的痛苦,它一定是有财富的,但是跟我们的认知倒不是那么的契合了。
千言万语不如一句懂你。
那么,如果把快乐形容成财富,你希望是独乐乐还是众乐乐?
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就是自己所积累的财富,别人怎么抢也抢不走的。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觉得应该反过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心中没有疑惑,无法体会读书的乐趣,人应该先碰壁,后疗伤。下面我想说的,可能会让人不爽,老生常谈的悲凉。
有人说翻开古代中国人的历史就会发现人性的微妙。好人坏人乱成一锅粥,鸡毛蒜皮都能发展成杀人越货,实乃“与人斗,其乐无穷”。前几天听外国人讲蒙古人的故事,说成吉思汗死后,察合台为了自己能继承蒙古皇帝的位置,设计杀害了托雷,还讲察合台的儿子为了继承皇帝位置,疏远蒙哥和拔都。而中国的历史学家认为这些都是意外,从西方国家的发展史来看就能知道,西方人重功德轻私德,中国人重私德轻公德。纵观一战的历史就能发现越是亲的王室成员越是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大家互相不信任才会打仗。我不能说中国古人为了皇位手足相残的事情少,不过在蒙古人这点上我是支持中国历史学家的,好多人说我阅历少,没见过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我只能说你们不了解当时的蒙古人。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意识形态决定了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人生。要知道这个世界好多东西都不存在,一半以上的事物都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近日,我在天涯上看到一个人叫嚣佛学无耻,自称学了十年终于看清了本质,最后放下一句话说,不要与他去辩解,因为没人能比他的境界高。好像最后还引申出西方某大哲学家的说法“佛学是当今世上最好的诡辩术”!这件事其实很简单,孔子所述“孺子可教”其实也分人,否则后来也不会说“有类无教”(此处是我误解,原本是有教无类,这里的意思是极端的人是不能靠人力拉回来思想的)。当一个人在意识形态长成形之后再去看别人的说法,这个世界观肯定是不能接受的。知识分两种的,一种是玄学,一种是科学。科学就是眼睛能看到结果,事物能推断发展的知识,玄学却是先看到结果,逆推其他事物联系的知识。我也不能说哪一种错,但是我知道带着一种固有的价值观去审视另一种价值观,新的价值观稍有瑕疵便分崩离析,万事都有先入为主的概念,但是,如果一样事物真的存在,那就证明他有存在的价值。像两个人拉家常,总是要有一个观点两人都同意,然后再次基础上再发展其他的情感,完美的事物不存在,凡事都能挑出错,两人要是不找一个契合点,那就不是拉家常,那叫抬杠。
大多数人迷茫,所以玄学和科学都存在;反过来说,这个世界太迷茫,人又怎能凡事都看得那么清楚。
最近北京的天气越来越冷,连街口那些乞讨的人都少了。
前几天晚上做地铁回来的时候,又看到抱着木吉他卖唱的人。
每当这个时候,我觉得可悲,又觉得北京这座城市让我活的很真实,至少不是我一个人在努力。这个城市真的比别的城市容易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可悲的是我知道那些卖唱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很多机会都只会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西单女孩”“微博小燕”的时代已经过去。虽然你这么努力,那有几个人真愿意为你的梦想买单,值得庆幸的是唱歌可能是北漂里最直观的一种,至少你唱歌的时候还能表现的沙哑一点,让别人看到的努力,哪怕没人买单,但可以赢得尊重。可是那么廉价的掌声,你真需要吗,当你愿意抛头露面去挣口粮的时候,不用我来动手,相信你自己已经开始厌恶你自己了。
梦想是一笔财富,但是外财不可露,漏出来只会变成哗众取宠的小丑。
我突然就想明白了,我要写的小说为什么不火,为什么我写的那么费劲,我刚来北京,生活拮据,那可能只是我临时拉出来的一块遮羞布。我是靠灵感为食的人,这些不是我命中注定的财富。
身边每一个人都说我每篇文章都写的太长,繁文缛节。适逢今天累了,少费笔墨就好。
我最终想告诉自己的是,未富先老是一种过程,就好像种子发芽生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一样。腾格尔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不要总想着走捷径》,我想和我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人生来不奋斗,吃那么多五谷杂粮又有何用?人生得意须尽欢,既然现在不能得意,但也可以小小的尽欢。
记得我之前写过《北漂无未来》,悲伤地把自己分析了一遍,最终我还是说那句话,年少轻狂,鲜衣怒马,未富先老才证明我认认真真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