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峥嵘岁月 ...
-
武德二年,刚刚诞生的大唐王朝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外有突厥,内有前朝宗室兴风作浪,企图颠覆这个新生王朝。
武德三年,皇帝第二子秦王班师回朝,皇帝恩荫子孙,立秦王嫡长子承乾为世子,封中山郡王,次子宽封楚郡王,三子恪封长沙郡王。
虽平定陇西薛举,刚刚诞生的大唐王朝依旧风雨飘摇。北有宋金刚刘武周,河南有王世充河北有窦建德,山东有徐元朗。休整后的秦王又一次带兵出征。
武德四年,秦王经过三年征战,终于扫平了外部的威胁。
冬,秦王回朝,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食邑增至二万户。那一天的长安城内万人空巷,朱雀大街人山人海,人人争相目睹这位少年将军风采。因为秦王功高震主,终引起废太子的猜忌,废太子建成于武德九年设伏于玄武门企图杀害秦王,被秦王识破,上奏与武德皇帝,太子废。武德九年冬,禅位秦王,秦王登基,改元贞观。
至此,大宣王朝迎来了他的第二个主人,年仅27岁的秦王李世民。
贞观元年,天子大封六宫,立嫡王妃长孙氏为皇后,侧妃韦氏为贵妃,杨氏为淑妃,燕氏为贤妃,阴氏为德妃。同年,分封诸子,立嫡长子承乾为太子,次子宽为楚王,三子恪为汉王,四子泰为魏王,五子佑为齐王,六子愔为蜀王,七子恽为蒋王。
朝代的更迭,总是弥漫着鲜血的味道。即使年轻的帝王展现那卓绝的政治军事天赋也无法阻挡突厥铁骑的入侵。劼利可汗一面牵制住程知节、徐世绩和屈突通的唐军主力,他自己则协同其弟突利可汗以及铁勒首领契苾何力率20万大军南下,兵锋直指长安城。皇帝扣留了进城威胁的突厥大将执失思力,然后亲率长孙无忌、高士廉、房玄龄、侯君集、段志玄、独孤彦云等六骑到长安城外的渭水便桥南岸,隔河大骂□□背信弃义。同时,大将军尉迟敬德于泾阳之战中击败突厥的左翼军,击败突厥名将阿史那乌默啜。颉利可汗等自知理亏,又因为侧翼遭袭,大将被扣押,因此皇帝在渭水便桥上斩白马为盟,之后退兵。□□劼利可汗见唐军旗帜分明,各路擒王大军包抄退路,在此时求和。新帝当即应允。次日,新帝到城西,按突厥习俗杀白马一匹,和颉利在渭水桥上发誓结盟,然后突厥兵退。史称渭水会盟。
自魏晋以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袁氏,清河崔氏,弘农杨氏,兰陵萧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太原温氏,先后把持朝政,左右天子废立,民间更是一度传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前朝隋炀帝大兴土木以致民不聊生,天下臣民群起而攻之,直至李代隋杨。自先晋八王之乱后,天下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持续了数百年的乱世,风流一时的王氏谢氏的精英子弟埋葬殆尽,直至陇西李氏建立大唐王朝,昔日世家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科举制度的兴起,无数寒门子弟站到了帝国权力的中央。关中裴柳韦薛四姓崛起,山东氏族逐渐兴盛....即使如此,我的父亲萧禹,更是大唐的开国宰相,官拜尚书左仆射,封宋国公。我的长兄萧瑾萧伯璋,更是年纪轻轻就成为天子近臣。这就是我生长的年代。我,萧璟,出生于天下豪族的兰陵萧氏的嫡枝长女。这个身份为我带来无限荣光的同时,更是让我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贞观四年,朱雀大街人声鼎沸,严冬的寒风也无法阻挡百姓的兴奋。代国公李靖率一众良将北出云州,历经千里奔袭,越阴山,生俘□□劼利可汗,将突厥残赶至云中以西,一雪渭水前耻,更将河套纳入大唐版图。那一年,我六岁,只是依稀记得那一天的赶至天风雪很大,那一天的人很多。卫国公身后的一群少年将军更让百姓津津乐道,当今皇帝的第三子汉王恪紧随卫国公身后,“果然是将门虎子”“听说汉王殿下虽然只有十一岁,却带兵擒住了阿史那思摩,与阿史那搏斗身受七处重伤”“我听说那汉王在军中与士兵吃一样的喝一样的呢”“这汉王可是当今皇帝和前朝公主的儿子”“那这汉王的血统不是很高贵吗,现在又立下大功保不齐将来。。”“你懂什么呀,皇帝从汉王外公手里夺来的江山怎么会让汉王当皇上呢”“嘘...这可不能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