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第三十七章 ...

  •   马文正向来不喜欢那三当家的,两人从来是一见面就互掐。

      如今看杨宪那意思,也是有意撮合周玉跟燕灵江,当下便是十分不爱听,冷笑着说道:
      “当年燕家出事的时候,我们哪家没有过帮忙?皇上的圣旨还没下,锦衣卫还没出京,八百里加急就到了广州,比特么边关急报都快!可他们燕家人都干了什么?二爷直接就哗、变、了!
      我*他大爷的!
      有没有脑子啊?!给他家传递消息走的可全是驿站的军马,随便一查就牵连一大片人!朝廷这边还巴巴地跪了一地人跟皇上求着情,说着话的工夫这丫就、反、啦!
      燕二爷是有本事,山高皇帝远地谁也够不着他,京城这帮还在替他说话的傻子呢?全家老小都给他坑死了不是?!”

      再次提起当年的事,马文正越说越气。

      杨宪也没想到会勾出他这么多话来,皱眉听着,也不好驳他。

      静静地等他说完,周玉才开口道:“那件事,也并不像你说的这样简单。”

      马文正两眼一瞪:“怎么,连你也要站在燕家一边说话吗?”

      “那不过是个由头。就算没有哗变,事情也还是会变成今天这个结果。”周玉淡淡地说。

      杨宪和马文正闻言,不解道:“为什么这么说?”

      周玉又道:“不过是飞鸟尽,良弓藏,历朝历代都会上演的‘君要臣死’的故事而已。太*祖皇帝既已决心要除去开国六公,就算没有哗变的事,也会有别事,结果都一样。不过是燕二爷刚好遂了皇上的心愿,替皇背下骂名罢了。
      君要臣死,臣当何如?
      等我们这仗打完还朝,说不定也还会有人问咱们同样的问题。”

      杨宪叹了口气。
      ——到底还是你看得远,所以才想出这冒名顶替、李代桃僵的法子吗?

      马文正撇嘴:“我去他大爷!老子要继续当土匪!君要臣死,臣还要死君呢!”

      这话本是玩笑,周玉却脸色大变,立刻做了个让他闭嘴的手势。

      这军中人多眼杂的,马文正也自知有些失了分寸,不敢再作声。

      杨宪不无担心道:
      “你既已看得这么透彻,又何苦将自己卷进这事非之中?若当今皇上也已对你存了杀心,你可想好了退路?”

      周玉诡秘地一笑:“我既敢来,便有法子全身而退。”

      这个话,杨宪倒是信的。

      这时,见边上的穆顺神色紧张地朝这边摆手。
      三人立刻止住了谈话。

      过了片刻,穆顺才到近前说道:“方才我看张勋躲在帐后,不知听到了多少。”

      周玉一笑:“无妨。”

      杨宪细想刚才的谈话,不妥之处甚多,不禁有些担心:“有些话,若是传入朝中怕是十分不妥;而且,你隐藏身份的事,岂不是也要穿帮了?”

      “如果是别人确实会比较麻烦,只是这张勋却是不怕的。而且他是监军,迟早要发现的。”周玉道:“他上头有祁敬琛压着,出不了大事。”

      “以后我们说话还是要小心些才是。”
      言毕,杨宪又瞪了马文正一眼。

      ——

      周玉率军离开北平时,曾亲自写了封手书给宁王,大意是:
      “我要打鞑靼去啦,谢谢王爷赠的令牌!超好用哟~给亲五星好评哟~顺便,王爷要不要来当我的伙伴呢?”

      宁王气得当场把信撕得粉碎,大骂林纪昌偷梁换柱骗走了三万骑兵臭表脸,等回来再跟你算账!当然,要是能死在外面才更好呢。

      宁王正气得跳脚直骂,却见府上亲兵进来报:隆中请来的李先生到了。

      宁王忙正了正衣冠,道:“快请进来!”

      隆中的李贤,曾是宁王故交。
      当年太*祖皇帝选太子时,赵峥与赵德之间也曾有过一场或明或暗的夺嫡之争。

      赵德娶了镇国公谢均之妹谢婉,跟宁府二爷宁啸江也是至交;且久居京城,还结交了不少朝中大臣;
      而赵峥常年在外征战,在朝中并无党羽,只跟靖国公李谅走得很近。

      实力毕竟太过悬殊,太子之争很快就尘埃落定,赵峥被早早打发到北平就番。

      政治斗争中,站错队是个很严重的立场问题。于是李谅很快就辞了官,带着家小回隆中老家隐居去了。

      那李谅在太*祖皇帝打江山时,便是个半仙一样的诡谲谋士,然而在离京之后却再无踪迹。
      在归乡途中,据说李家遭遇了土匪,被洗劫之后抛尸荒野,不知所踪——这是法制进行时版;
      也有说李家根本没有回隆中,而是去了钟南山,修仙问道去了——这是玄幻修仙版;
      还有说李家被赵峥接到北平当谋士了——这是阴谋版。

      而事情的真相是,李家归乡途中被锦衣卫追杀,然而锦衣卫却并没有得手,李家被赵峥派去的卫队所救,并如愿回到了家乡。因此,李谅给赵峥许下一个承诺,他日若有需要谋士之时,可凭信物来隆中相请,李家自有后人全力相助。

      那李氏一族也算是最早跟太*祖皇帝结仇的,对宁王的忠心程度自是不必怀疑,只是——

      阶下那位一身玄色长袍的清秀少年,看着也不过十七、八岁的模样,真能担得起李氏家族那“天下第一谋士”的美名吗?

      赵峥将信将疑地端详了他一会儿,觉得眼前这少年除了长得确实比较好看以外,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种失望之色溢于言表。
      而他似是发觉,却不动声色地向宁王行了一礼。

      赵峥虽有些不快,仍是出于礼貌地说:“你就是李贤之子吗?”

      李子瑜答道:“正是。”

      “听说你父亲前年才没了,本王也觉得十分惋惜……”赵峥漫不经心地正说着开场白,却不想被他打断:

      “王爷的处境,我已知晓。不知王爷下一步如何打算?”

      赵峥被他问得一愣。
      这少年虽然看起来年轻,又有些病弱之态,语气却是十分自信,倒颇有几分他祖父当年的遗风。

      “我想除掉那个林纪昌,却苦无良策。……你可有什么好办法吗?”
      毕竟是个晚辈,赵峥也不报太大希望,态度有些不温不火地问道。

      “如今的朝局,若说满朝没一个可用之将,倒也未必。
      而这个林纪昌,虽然不过是借着祖上功勋袭了个从五品小官,竟敢拿着皇上圣旨,用王爷自己的令牌调走三万铁骑;仅凭朝廷这五万残军便全歼鞑靼二十万余——可见此人有勇有谋,绝非等闲之辈。
      此人乃王爷心腹大患,万万要设计除之。”

      “如今本王被他捉弄,处处被动,怎么除?”

      李子瑜并没有直接回答,一双丹凤眼似笑非笑,与他目光相接,缓缓开口道:“皇帝派林纪昌来北平,必是要与王爷合兵共破鞑靼;然而王爷先前对黄震见死不救,朝廷对王爷必是已经失了信任,因此肯定交给钦差一道密旨,以防王爷有不臣之心。”

      这话正说到赵峥所担心的事上,不禁一惊。

      李子瑜继续道:
      “钦差初到北平,大军不敢冒然进城,而是驻军城外,便说明了朝廷的怀疑。
      林纪昌本人必是要亲自来面见王爷的,然而王爷并未将此人放在眼里,肯定是抖尽了威风、摆足了架子;因此钦差认定王爷有不臣之心,便巧言哄骗王爷,得到王府的令牌,致使王爷陷入今天的尴尬境地。——不知,我可说中了么?”

      赵峥站起身。
      心中不由得对面前的少年另眼相看,口中却仍是说:“这些事,在我府中随便一打听便知,不足为奇。”

      李子瑜唇边浮现淡淡的笑意,说道:“王爷如今已失了先机。
      那林纪昌如今在前敌连连获胜,将来斩获敌将首级、立下头功是迟早的事。待凯旋还朝之日,王爷觉得,他会怎么跟皇上说?而皇上又会信谁?”

      赵峥闻言骇然,向李子瑜一揖道:“请先生教我!”

      李子瑜的态度仍是淡淡的,既没有推辞,也没有谦虚还礼:“那林纪昌既骗了王爷的兵马,率兵出城时自然不敢亲自来辞行,但出于礼貌至少会有一封书信来告知王爷,不知此信何在?”

      “……这。确有此信,只是那书信言语十分可恼,本王看完便将它毁了。”

      李子瑜闻言扬了扬眉,表情有些遗憾:“可惜了。都说见字如见人,我倒十分有兴趣想见见此人。
      此外,他信中可曾提到请王爷出兵相助一事?”

      “有。”

      “王爷此时应带着所有王府亲兵与他合兵一处,这样无论是为了抢头功、还是为除掉他,机会都会更多些。”

      “先生说得极是。”
      赵峥连连点头,心中暗想这少年虽然年轻,到底是隆中李贤之后,果然谋略过人。
      想起方才对他多有失礼之处,便又作一揖道:
      “方才多有怠慢之处,还请先生多多原谅。”

      不想他却冷冷道:“王爷不必多礼,我不过是代父亲偿还当年的恩情。待我帮王爷度过难关,我便自去了,从此我李家便与宁王府两不相欠。”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