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幕 ...
这是1946年的冬天,创伤后的英国。在苏塞克斯郡南部沿海的一个小教堂里,一场朴素的葬礼刚刚结束。除了主持的牧师,参加葬礼的人只有逝者的一两个远亲和老朋友,以及几个邻居。泥土覆盖了棺材,鲜花摆在了墓碑前,人们都散了。只有一个人还在墓前。
据说这是逝者生前的挚友,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已经不能自己行动,虽然坐在轮椅上还是像个军人一样挺直腰杆,目光明亮。他是葬礼上培第一锹土的人,目前看来,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那个年轻人拿着一个厚重的包裹走进墓园的时候,看见的就是这个场景。老人坐在墓碑对面,仿佛把轮椅当作下午茶时间的扶手椅,目光平静。看见这个场景,他没有敢马上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老人旁边等着。
“经历过伦敦的残忍和罪恶,温情和光明,在这个僻静的小村庄度过余生,最后平静地结束,没有痛苦,没有波折,但愿我也能以这种方式收场。”
老人的话不知道是说给谁听的。他唯一的听众感觉到,即使身边空无一人,他也会这样说。
“医生,材料我都看过了。”年轻人轻轻地说,“我自己也收集了一些资料。”
老人看向他,温和一笑。
“怎么样?”
“很吸引人。”年轻人整了整大衣领子,这是他心情激动时候的习惯动作。“我还打听了一下,希望能知道更多,但是最后只知道她死于1942年,葬在伦敦。”
“很苦,是不是?”老人望着他说,“最奇怪的是,这里是她的故乡,她的遗愿却是葬在伦敦。我的朋友本应安葬在伦敦,却选择留在一生中最孤独的地方。”
年轻人耐心听完他听不懂的话。
“然后就没有别的信息了。我在伦敦的朋友也都不知道她。”
“这不奇怪。她的最后一个案子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问题是,这些记录都是跳跃性的。”年轻人面对老人的平静温和,反而有点手足无措,“尤其是她的日记。她似乎有记录自己的内心感受,跳过事件发展过程的习惯。”
“是这样。她到最后依然文学气质过重。”
“还有更多的记录吗?”年轻人叹息着说,“我很想知道那些完整的故事。”
“这有点难。从一开始她就不愿意她的事情被记下来,传播出去。除了现在你手里的那些手稿,这世界上再没有关于她的记录了。”
老人想了一会儿,向发愁的年轻人伸出一只手:
“把东西给我,看看我还能不能都回想起来。”
年轻人把包给了年老的医生。老人一边拆开包裹,在里面的稿纸和笔记本中翻找,一边问:
“你也是学文学的?还写过些东西?”
年轻人感觉到了一点优越感。“是的。我给一两部歌剧写过歌词。”
“但是都没有被采纳。”医生轻描淡写地说,“你现在的职业是?”
“理发师。”被当场揭穿的业余作家垂头丧气地说。
“那没有关系。你只需要做些整理工作。”医生拿出了一沓纸和一个褐色的旧笔记本,把一张纸放到最上面。“今天一天是说不完的。”
“也许我们以后可以定期见面,”作家说,“慢慢把故事讲完。”
“可以。每天固定时间到这里来谈。”
“每天在……这里?”作家环视墓园,有点发毛。医生淡然地看了他一眼。
“我的老朋友在这里,有助于思考。我以为学文学的人会很喜欢这种氛围。”
“有些人是的……比如,哥特,唯美主义,等等。但是我不属于……”
“是的,但是她属于。”医生慢悠悠地打断了他。“那我们走吧,边走边说。随你乐意在哪里见面。”
年轻作家走到了医生背后,扶着轮椅的扶手把它转向大门口的方向。寂静寒冷的墓园里,只有老人低低的絮语声。
“明明很多事情离现在更近,我却记不清了。但是我还记得这里,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们都在想什么。你不会以为这是个悲伤的故事吧?正好相反……”
嗯……今天就是这样,只是一个序幕,所以字很少,后面每章都会在三千以上。我承认有点借鉴了某部电影的开场……话说应该能看出来这是谁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序幕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