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8、安氏商贾 ...

  •   黄昏时,河岸燃起了篝火。
      河滩上尽是断头或去尾的死鱼,听说开江之后上来的鱼,因为养了整整一冬之故,不仅会特别肥,味道也异常鲜美。
      尉古真挑了些带黑斑点或细花纹的,把它们切成段,撒上盐,用树枝穿上,放在篝火中旋转着。很快,烤鱼的香味飘散出来。
      “我姓薛,叫薛采;这个是姐姐,延陀舆龙姬;旁边是妹妹,延陀阿那嬛。”
      “薛?延陀?”拓跋珪以手抵住下颔,轻轻咳嗽:“高车人的两个大姓呢。”
      拓跋仪从旁递上水囊。
      延陀舆龙姬帮妹妹搓手搓脚取暖,边问:“你们又是谁?”
      “拓跋珪,拓跋仪,”拓跋珪直爽介绍:“烤鱼的那位是我们的射箭师傅,姓尉。”
      “拓跋——珪?”薛采与舆龙姬对视一眼。
      “有什么不对吗?”
      “你就是代王长孙、传说神童王子的那个拓跋珪?”薛采问。
      拓跋珪耸耸肩,笑笑。
      舆龙姬来了劲头,兴致勃勃道:“听说你八月走路,周岁即言,会识汉人文字,最是受代王宠爱——真的就是你?那个拓跋珪?”
      “都是过去的事了,七月我就满八岁了。”
      “我的天!真不敢相信救我们的只是个八岁的孩子!”
      拓跋珪转了话题:“你们怎么会在开江的时候过河?”
      “是我——”一直蜷在姐姐怀中的妹妹悠悠转醒,温温软软开口。
      相对于姐姐的粗犷大气,阿那嬛实在是显得太过于精致美丽了,而她确实也是难得一见的美丽:一双棕褐色的眸子奇大,嘴巴奇小,尖尖的下巴颏子一抬,便投了一小片阴影在流水也似的肩膀上。再披落一头浓密的秀发,更衬得她脸蛋儿如巴掌大小,徒增一股怜。
      舆龙姬打断她的话:“不是你,是我的错,我错判了情况。”
      拓跋珪道:“你们进山干什么?”
      “据说这河里有鲟鳇鱼,你听过没有?”
      拓跋珪摇头。
      舆龙姬显得有些失望,薛采对他解释道:“听一位老人讲,每到洄游季节,运气好的,能碰着大鲟鱼。那鱼一条几百斤重,它们一来,江面全黑了,水猛涨了几尺,鱼挨鱼,一条贴一条,你要是想过这几里宽的大河,只踩着鱼背就过去了,连鞋也不湿。”
      “几百斤的大鱼?”拓跋珪道:“那得有多大呀!”
      “所以喽,”薛采指指舆龙姬,“她说想来看看,结果……唉,不提也罢。总之,多谢你救了我们的命。”
      舆龙姬脸色微红,也表达了感激之意。
      双方气氛融洽,除了一直板着脸的拓跋仪外。
      薛采问道:“王子既不是来看鱼,那是来打猎?”
      “算是。”拓跋珪便把为母亲采鹿茸的事跟他说了,末了道:“若愿意交个朋友的话,可别叫我王子,叫拓跋珪就好。”
      薛采的推辞半在口里,舆龙姬已经哈哈笑道:“好好好,我喜欢你这个小朋友!”又道:“鹿是个喜性物儿,和善,能闻到人味,在下风处待着好逮。”
      拓跋珪点头:“有尉师傅在,逮着一头两头不是难事。只是砍鹿茸的时候倒比较麻烦。”
      “那是。鹿是有气性的,你得招着它别让它一头撞在树上,生生把鹿茸给毁了,”舆龙姬条条道来:“而且要让鹿茸不失血气,没别的法子,只能大揭盖地砍下鹿头——呐,我们族里有个老手,那可是标准的‘一斧子’,下了山去,我介绍给你认识。”
      “那敢情好。”
      “哈哈,没啥,小事一桩。”

      第二天清晨,所有人还在睡觉,舆龙姬已经早起去采桦树汁。
      找一棵亮堂的白桦树,在树根处划一道口,插上一根草棍,草棍处接上皮囊,纯净透明的汁液便顺着流入囊里。桦树汁十分清甜,抿上一口,满嘴都是清香。她哼着调儿想,阿那嬛长这么好看,一定是爱喝它的缘故。
      接完整鼓子,她打道回府,给每个人都盛了满满一碗后,问道:“你们要继续往腹地走么?”
      拓跋珪答:“是想去看看。”
      “看这山势,再往里走就险了。”
      “没关系。”拓跋珪扬起手中的木碗:“味道不错。”
      “再来一碗?”舆龙姬马上道。
      拓跋珪点头,在她倾身过来的当儿,薛采道:“阿那嬛似乎受了寒,我们得把她送下山去。”
      “在水里泡那么久,一般人确实受不住。你们赶紧回去找人给她看看吧,咱们以后有机会再见。”
      双方在河畔告辞,拓跋珪一行继续前行。

      路系在山腰,水流渐渐到了谷底。越往高处走,越觉得这河仿佛将大山劈成了两半,崖壁千仞,险不见底。
      三人小心翼翼地过了岩口天桥,下一道坡,前面出现一小块空地,立了一道碑。
      拓跋珪走上前,碑上一些看不懂的符号,像文字又像图画。
      “不知是哪部祖先刻上去的?”他道。
      尉古真答:“也许就是鲜卑之祖,相传他们曾累石为亭,树碑为记。”
      拓跋珪一笑。
      下午的时候,如愿以偿的逮到了好几只鹿,拓跋珪本来还说牵下山去去找舆龙姬所谓的“一斧子”,结果尉古真让他按着鹿身子,又着拓跋仪用树杈叉住鹿头,卟一声就把半拉脑袋砍下来了,绝不再动第二下。鹿头一砍下来,鹿眼睛还直眨呢,一闪一闪的,很媚。
      真人原不露相,拓跋珪算是明白了这句话。

      次日回程,翻山越岭甚是轻快。
      到日头偏西时分,前面传来阵阵人语。
      三人颇为诧异,定睛细瞧,发现来时经过的石碑处挤了十来个人,他们牵马拉驼,马驼背上负载重物,虽穿着胡服,却是汉人模样,个个形色惊慌。上前一打探,才知昨日下午到今天早晨,有两名持刀大汉在前面岩口天桥行劫,有一个盐贩不服,被推下崖去……
      很显然,这些人是不敢过去才陆陆续续聚在一块的。他们是草原上的商人,以牧人需要的棉布、茶叶、盐、酒等交换牲畜皮毛,再运回中原卖大价钱。虽然长途跋涉,但利润可观,所以后来有些有实力的大商庄抓准时机,渐渐组织起庞大的商队,深入牧区一路物物交换,牧人称他们为“出拨子”;另有一些不愿入伙的,自管盈亏,零星散户,牧人们就称之为“货郎”。
      正在货郎们七嘴八舌的时候,只听铃儿叮当,又有人从远处行来。
      五匹异常高大健壮的骡子率先进入视线,头两匹骑人,后三匹拉货。走得近了,逐次看清骑骡的人一个厚肉大脸,长着红胡子,年约四旬;另一个廿多岁,浓眉大眼,手里持着一根比寻常长上许多的套马杆。
      “哦呀呀,这是怎么回事!”红胡子胖子大嗓门道。
      “哟,是安大官人,太好了太好了,快帮我们大家想个法子!”一货郎竟识得他,大掌一拍,大喜迎上去。
      拓跋珪心想这又是个何等人物,十分厉害不成?
      那安大官人听完叙述,扫视四周,下了骡子,竟是先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摆摆手把货郎晾到一边去了。总算在人们期盼的目光中咂巴咂巴喝完水,随后附耳跟身旁年轻人嘀咕了两句。
      年轻人连连点头,脸上掠过一丝含义不明的笑容。
      货郎急道:“安大官人有办法么?”
      年轻人抬头看他:“大家老等也不是事儿,天要黑了,趁早走罢!”
      有人立即接声:“好呀,你走前头!”
      “我走前头?”年轻人冷笑道:“我走前头被他们打死好替你铺路?还是你先请吧!”
      “我是上有老下有小死不得呀!”那人嗫声道。
      安大官人慢慢吞吞接口:“我说呢,大家辛辛苦苦做些生意不容易,谁也不想把命丢在这儿。我们一大帮子人,彼此互不相识,这么耗着,等那贼人不耐什么时候杀下来,到时谁也顾不上谁,还不是死路一条?”
      “哎唷这可怎么办?”一些货商急上了脸,愁眉不展的。
      “要不回去吧。”谁提议道。
      “回去?一冬没做生意了,就看这开春第一笔多赚点呢!”
      安大官人粗咳一声,身边年轻人马上开口道:“大家安静,我有个提议,”指指安胖子:“咱们这位安大官人自小习得一些武艺,虽不能以一敌百,对付一两个强寇却是绰绰有余。各位如果肯破一点小费,他可以护送各位过天桥。”
      众人一下子安静下来,安大官人双手抱拳:“众位兄弟,非是安某趁人之危,但总得有人领头,不能等死。如果你们之中谁的胆量更大,为了大家,我安某愿意带头出一串蓝宝石。”
      一听要收这么高的保护费,几名货郎纷纷表示即使把自己全部货物卖了也抵不上数目。安胖子眯着眼,很快判断出场上众人谁穷谁富,而后哈哈笑道:“没关系,没关系——这是凑份子帮忙,有的就多出一点,没的就少出一点,保命钱嘛,安某自己是不会吝啬的。”
      钱是商人的命根子,但相对的是,越有钱的人也越怕死。
      不消片刻,安大官人手上多出一个沉甸甸的珠宝袋。
      “这几位——?”他注意到拓跋珪三人。
      尉古真不说话,也没话要说,拓跋珪跟着装傻。
      年轻人瞧见拓跋仪的妖瞳,先自惊讶了一下,心忖自己生平仅听过一人有此异相,难道……再观另一大一小,大的峻若岩石,小的目如点漆,亦是不凡。刚欲说话,那厢安大官人翘着他的红胡子道:“这位兄弟莫不想白赖过去?”
      拓跋珪见尉古真依旧没有发言的意思,少不得开口道:“我们——也不想阻了大官人的财路。”
      安大官人一听,哦呀呀大笑出来,正眼打量他:“小娃子好耍!三个中竟是你说话算数的?”
      “我只是实话。”
      胖子对年轻人道:“你瞅瞅,这道道儿一点不比大人差哩。”
      年轻人掩嘴低声说了几句什么。
      胖子半挑起眉来,对准拓跋仪看了看,再转向尉古真,目光最后回到拓跋珪身上,“要是这小子,倒真不错……好了,走喽!”
      他转过身,把珠宝袋子系在腰间,又扯来一根麻绳一段一段缠紧,再绑上一根腰带。牵了骡,越过三人,一贯晃悠地迈开脚步。
      那珠宝袋子吊在他腰膀间,每走一步,就撞出叮叮之声。
      “喂,”跟在他身后的年轻人戏道:“小心重了跌跟头呀!”
      安大官人回过头来笑眯眯道:“小建,我知道你羡慕——不要急嘛,过了岩我分一半给你。”
      年轻人气急败坏道:“先保住你脑袋再说吧!”
      太阳西坠,凉风习习,一人一骡沿着窄窄古道接近岩口。
      突然,平空一声暴喝传来,便似虎出丛林,熊离山窟,一人蓦地出现在岩石上:“站住!”
      说时迟那时快,安大官人刚偏头,岩石后又跳出另一名贼伙,一把寒光逼人的长刀架到了他脖子上——后面的小建已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把手举起来!”架刀之人喝道。
      安大官人顺从的举起手,还摆了个抗鼎的姿势。
      岩石上的人快速扫了眼骡子,颇为满意的点头。持刀者一手架着安大官人,一手往他身上摸索,安大官人动了一动,脖子上立刻割出一道血痕。
      “哎哟!”胖子大叫一声。
      “别动!”持刀者没好气地喝道。
      当摸到那个装满珠宝的口袋时,贼人眼睛一亮,左右掂了掂,对岩上人道:“大哥,这下发了!”
      于是伸手开始解胖子的腰带,解了半天方解开,安大官人尽量避着刀锋,陪笑道:“不如我自己来吧。”
      “老实点!”那人抬起头来凶狠一瞪,低头下去发现居然还有一圈圈麻绳在等着他。
      “他娘的,打这么多死结干什么!”他恼了,一时竟没想到用刀去挑断麻绳,只跟绳子较起劲儿来。
      忙活半天,顺手把刀放下,岂不知安大官人等了半天就等这刻,当下一勾腰一甩肩,肥胖的身躯不可思议地旋得飞快,那施劫之人刚反应不妙,背脊被狠刺一刀,一股鲜血从喉中冲将出来,眼前变作一片紫黑……
      岩上同伙大惊失色,哀呼一声要过来拼命,这时叫小建的年轻人不知从何处跳出来,手中长长的杆子一戳一点,遥遥准确抽中他两下,贼人一看形势不利,拿刀挥舞着,夺路欲逃。
      安大官人叫道:“小建截住他!”
      小建应了一声,不多时却空手回来了。安大官人问他何故,他答那贼人进了一个山洞,洞内四通八达,估计是早就探好的退路,无可奈何。
      安大官人叹道:“实不该留下祸害,日后他要为他兄弟报仇,你我讨得许多烦去。”
      小建一拍额头,有些自责的样子。安大官人又开言道:“算啦算啦,便是他来寻仇,我们也不怕。”
      货郎们见两贼人一死一逃,高兴的拢上来,纷纷议论起贼人的身份。
      一人指着死者的鼻子道:“看他这么高的鼻梁,我猜是柔然人。”
      另一人道:“聚居在北漠的高车人也有可能——谁都知道高车人最爱劫掠。”
      “老兄,你这话要让薛部跟延陀部听到,准没好果子吃。”
      “他们都出去游牧将近一年了,哈哈,说不定跟高车其它部一样,投奔刘卫辰去了呢!”
      “哎,我听说他们好像回来了?”
      “是吗?”
      有人转向胖子:“安大官人,你见多识广,你说说,这是哪族人?”
      安大官人摸着他的胡子,一脚把尸体踹入崖下——等好一会儿也没听见落水的声音——他连连摇头:“哦呀呀,好深的涧哪~~~”
      一干人等被他拉得长长的尾音吊得打颤,一名盐商鼓足勇气再要开口,安大官人爬上了骡背,打个哈欠:“快走吧快走吧,管他何方人士,咱们只要规规矩矩做咱们的生意就成,理这许多作啥子?”
      众人一听也是,觉得无趣起来,各自拉了各自东西,三三两两朝前走了。

      拓跋珪一行回到驻地,把鹿茸交了嘱人去煮,旋而尉古真提出告辞。
      贺兰姜道:“师傅何必急着走?是顽子不堪受教吗?”
      尉古真虽不爱说话,但对贺兰姜是十分恭礼的:“翁主言重,二翁君是我见过天分最高的射手,另三位自也不必说的,我已经没什么可教了,实在惭愧。”
      “这……”
      “其实还有一件,”他缓缓道:“当初大夫人托我暗地里保护翁主母子,尉某粗人,幸而不辱使命。如今我观刘大人对您母子照顾有加,而翁君又是个极有分寸主见智勇过人的,尉某幸慰,翁主幸慰,想必整个拓跋部亦幸慰。所以尉某觉得,我可以回去向大夫人复命了。”
      贺兰姜听着宛然一笑,有些掩不住的作为母亲的自豪,但仍极力挽留:“诸子尚幼,如果可以的话,师傅不妨再待一阵。”
      “实不相瞒,”尉古真似乎下了什么决心,道:“有桩消息,现在可能还没传到这边,但翁主迟早是要知道的——”
      贺兰姜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兆头,急忙问:“什么事?”
      “大王自从一年前惊马后,身体一直没好起来,现在……已经病危了。”
      “阿爹!”贺兰姜喘叫一声,抓紧几案的手指倏全僵白。
      “大夫人听闻翁主身子近弱,不想你奔波劳累,但她的意思,翁主该是知晓。”
      “我知道,不然我为什么会到刘库仁这边来?”她深深呼吸一口气:“如此就不强留师傅了,一年来的照顾之情,我们母子承记在心。”
      “能教到二翁君,尉某深感高兴。”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8章 安氏商贾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