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颐和风光 ...

  •   第二天,呆在由地下室改装的宾馆房间里的我们,不知道已经艳阳高照。于是,我和小子很随性地睡了懒觉,快要中午了才起床。

      出了宾馆大门,走几分钟就是一个汽车站,有直达颐和园的公交车,我和小子很快上了车,并且找到了座位。然后就是漫长而辛劳的车途……

      真的不知道,北京坐公交车会花这么长时间,虽然售票员出奇地热忱,也没能让我们好受点。大约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才摇摇晃晃地到了距离颐和园大门还有几站距离的终点站。我舍不得花钱打出租,鼓励小子跟我一起走过去,可是最后完全不行的不是小子,而是我!谁让我为了穿高跟鞋而逼迫着自己忽略脚疼呢?所谓“自作孽不可活”

      颐和园门口人山人海,夹杂着小贩的吆喝、旅行社导游的喊话、游人的喧闹……只觉得一阵阵心烦。到了售票处购票后,还买了一张景区地图。古香古色的版面,怀旧的铜版纸,给人舒服的感觉,非常喜欢。因此,每次看的时候一直都很小心,怕弄坏了。

      跟小子商量一阵,决定买些水和饼,进园子里吃,吃了再逛。一来是节约时间,二来是安静自由。在一颗古柏树下,我们很快完成了午餐,开始向着颐和园的荷花池进发。

      颐和园最大的特色就是水面宽广,荷花并不是很多,却都开得很好。粉嘟嘟的,圆润、饱满,风姿卓越,让我想起了丰腴的美人。人们爱用荷花用来形容瘦美人,在我看来并不是太贴切。看吧,厚重的粉色花瓣,被风吹起来慢慢摇曳,随后,整朵花儿都摆动起来,层层的花瓣因为这摆动,而闪亮出一种质感的美,不正象一个丰满的女子在摆动她的风韵吗?就连荷叶也是如此,厚厚的叶片,有细细的绒毛,总想要去抚摸它。和小子一起看了很久的荷,才又起身向玉带般的十七孔桥走去。

      行走在种满柳树的西堤上,听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的不同发音,判断着他们可能来自何方,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大多数的人都是随旅游团前来,象我和小子这样自己玩的游客还真不多。看着跟在导游身后着急赶路的游人们,我们的悠闲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细细品味景色、观察游人。这何尝不是人生的乐趣呢?生命中的旅程,重要的是游程中的心境,而不是走了多少地方。

      走了一段时间,小子喊累,我也有些乏了,于是我们决定就近乘船上万寿山。一条条龙船荡漾在昆明湖,连接着万寿山、颐和园北门、湖心岛的水上交通。很快,我们就到了万寿山的脚下,从码头到万寿山的建筑群,要经过一条长廊,据说这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游廊,还进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我看到了西游记、八仙过海、西厢记等很多熟悉的内容,我们一边兴冲冲地念叨着这些故事的名字,一边走到了佛香阁。

      佛香阁的藏品很多,看着都很精致,讨人喜欢。究竟有多少是真品我们不知道,不过,看它们都被里三层外三层地保护着,多半还是有些年代的吧?我最喜欢的就是一面镜子,木质的雕花底座,密密麻麻的祥云图案,水银镜面,年代应该不会太久远。可因为我是个臭美的女子,最喜欢照镜子,对这里的镜子也就有了一份别样的情怀。此时,夕阳正照射在镜面上,反射出炫目的光芒,让人很是迷惑:是不是这镜子有了生命?古物,之所以能久远地存在,自然有它生存的秘密,谁又能说它没有生命呢?

      就像那座著名的石舫,多少年了,都没能成为真正的船,它会伤心么?
      雕梁画柱衰败了,奢侈的饰品、香腻的脂粉、悦人的歌舞、醇美的酒肉……都已不见,石舫的孤独存留多么哀伤!
      逗留在傍晚的湖畔,游人越来越少,我们的脚步越来越慢,心里越来越感觉孤单,可我们还是坚持着,想要找到出去的大门,因为我们感觉自己迷路了!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颐和园的北门。出门一看,坏了!不是我们进来的那道门!再问路!当我们走到绝望的时候,看到了汽车站。

      晚餐在一家“肯德基”解决,小子高兴得跳起来!回到宾馆已经十一点多,好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