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023 ...

  •   表格临摹法

      作为写作教师,从多年写作教学及写作经验中提炼总结出了一个作文教学改革的体系,可以提炼成一句口号:“作文教学三法宝,摹仿模式和发表。”同时,提出一种十分有利于于初学者特别是中小学生作文的新方法--表格临摹法。它是一种从没有人明确提出来过的作文方法,但是大家都不会陌生,反而会感到早就应当这么做了。它是对于大多数同学非常有益的作文方法。在此基础上,制作了文章模具如公文模具、作文模具、情诗模具等。

      (一)表格临摹法的成立认识

      表格临摹法,首先选择一篇正在学习的优秀文章来作范文以便于临摹,找出其中的结构模式和要领提示,紧接着仿照范文编好一个比起框架、模式还要清楚的表格,其中已经有一些写好的文字来作脉络,最后大量的空白就需要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认识或生活来填写了。

      这种方法,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来自于长期的思考和反复的比较。它是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使用的模仿方法的总结提高。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教学情况:或者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来模仿好的文章(这种情况较少),或者自己自觉不自觉地仿照一篇文章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反而常常比较满意,不过又觉得不好意思说出口来,甚至在心中曲意辩解。特别是,全国高考试卷中,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了表格和临摹的方法。有的试题让学生发挥想像力和描写能力,补充或者填写一大块空间。还有的考试学生的续写、扩写能力--它们其实就是临摹、填空。1993 年全国高考试卷中作文题就属于扩写性质。该试题取材于一篇微型小说《树皮》,命题者把原作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话语、神态描写大量删节,只剩下骨架而要求考生通过想像加以“还原”。一位考生的作文名叫《梧桐树下的对话》,与原作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见《写作》1995年第一期:《情境作文的特点及其审题要求》刘纯文)有的人包括一些老教师反对模仿,认为模仿束缚了创造性。这是一种漠视绝大多数学生作文规律的主张。这种主张好象促成少量的作文尖子(其实尖子是靠大力气产生的),却忽略了大多数学生作文的提高。现在,我们大胆地提倡模仿,进而提出一种表格临摹法来。

      这种方法不但有着教学实践和适应大多数学生的依据,而且是有理论依据的。这就是文章都有一定的结构模式。文章体裁,例如散文、诗歌,都有各自的结构。结构大都是前人的写作理论认识。二十世纪世界上还形成了结构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一种结构用得多了,或者社会有某种需要如对公文的特定规格要求,就形成了模式。表格临摹法只是把结构模式进一步发展成为表格而已。如果要进一步地讲,那么还可以举出科学上的仿生学以及思维灵感上的启迪方法。

      这种方法在其它艺术体裁的教学中广泛、明确而又长期地运用。大家都知道,学习绘画要求临摹,学习书法要求临帖。不管是学习国画还是学习西方画的创作,学生首先要把所有的绘画名作用心阅

      读一遍,然后还一定要精心地临摹相当数量的名作。学习书法的人,同样如此。而且,学习书法还要把名人的好字放在旁边或者比较透明的纸下面,一笔一笔地描摹。模仿这个必须的学习方法和必经的

      学习阶段,使人不大明白的是,在作文教学中却不是那么理直气壮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心理和传统,应当纠正过来:作文也要和学习绘画、书法一样进行许多模仿,走过这个必经的学习阶段。

      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千古文章一大抄”,这句话有点走味,有点粗俗,但是在实质上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个道理应当从文章都有一定的模式上以及其它要素上去寻找;只要所写文章有自己的东西特别是中心思想就可以说得通了。自古至今,模仿的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特别是那些大作家中有不少是这样的。汉代杨雄以善于模仿出名。他的著作中《太玄经》模仿《易经》,《法言》模仿《论语》,诗赋模仿司马相如的作品。小小的王勃模仿瘐信的诗句“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国古典四大小说都有比较清楚的模仿的著作或者底本。《红楼梦》模仿了《金瓶梅》。 《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都有历代传下来的神话或者话本。郭沫若的诗歌模仿了歌德、泰戈尔和惠特曼三位世界大诗人的诗歌。他还爽快地说:我有一个写作秘诀,就是先看人家的书再写。鲁迅的小说模仿了东欧的一些小说,据说在他的26篇小说中就有16 篇属于模仿之作,最明显的是第一篇成名作《狂人日记》就和果戈里的一篇小说同名。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据人们研究,模仿了莎士比亚的剧作《李尔王》中的父女关系发展线索。文学传统中伟大的作家都不排斥模仿,我们更没有理由自负高傲地反对模仿。

      当然,模仿不是抄袭。抄袭,是无能的表现,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模仿是照搬形式和技巧,或者受到内容的启发,但是一定要力求创新,发扬精华,出自己意。

      由结构模式,进而制作了表格;由模仿,进而我们主张临摹。这样,研究出了一种表格临摹法,还可以叫作“填空作文法”,也可以叫作“模仿作文法”,最终,称之为“表格临摹法”比较准确。

      (二)表格临摹法的具体实施

      表格临摹法,中心思想是为着绝大多数中小学学生更有成效更有兴趣地写作。具体要求:A、紧密配合中小学生《语文》课本的学习,从每期每册每单元选出一至两篇有代表性的范文来,认真加以评定,运用表格来指出模式和要点。B、在每一篇范文的旁边,列出一篇作文的表格。这篇作文的名字和内容,必须是从学生自己的生活认识中提取出来的,并和范文有相当程度的相似,而形式则就是范文的照搬或者简化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全部作文的内容应当参照课本的进程、内容和要求,遵照中小学教学大纲,有一个统筹安排。其中,写人的,写景的,写事的等等内容,需要进行精心的布置。C、作文表格中,作为骨胳脉络的一些句子,参差不齐,贯穿全篇,可以称为详细提纲。而在旁边的“提示修改”栏中,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某一地方的写作提示,如“此处要写细致”、 “此处要写某种事物”等等。

      (三)表格临摹法的有机组成

      在使用表格临摹法作文中,要反复告诉学生三个要领。这些作文要领是表格临摹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A、要写自己。好文章都是写自己的。记叙文写的是自己的感受经历。议论文写的是自己认为正确的认识思想。说明文和应用文也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不写自己,总是把自己设想为很远很高的另外一个作者,这是写作的一个通病。由此,表格临摹法设计的表格中的作文,内容都应是学生自己的生活或者思想。这样,学生只要去写自己,写一个平凡、真实而又有一定特点的自己,再细致一些,就会有一篇好文章。B、任意起草。如前述。C、个人语言。作文的语言要生活化、个性化,记叙文还要心理化。就是说,一是要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不管是谁说的,一定要是人们说过的话。二是要写自己的话,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话,千万不要编造,把自己当作多么高大的人物拿腔做调。三是写记叙文时,语言要带上感情,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细细地写自己的想法。当然,学生应当让语言尽量优美。这就要学习书上有生命力的语言,要多用比喻。不过一定要弄清楚:这些语言只是少量的,是锦上添花。

      下面分别举出散文、小说和议论文的例子(范文常见,不再列出)。

      ━━━━━━┯━━━━━━━━━━━━━━━━━━━━━━

      提示│夕照

      │ 【临摹高中第一册课文《荷塘月色》】

      ━━━━━━┿━━━━━━━━━━━━━━━━━━━━━━

      开头:心绪-│这几天心里颇

      领起全文│──────────────

      城区或乡村│晚饭后,忽然想起

      │──────────────

      描写周围│

      │──────────────────────

      │

      │────────────

      中间:│沿着是一条的路。

      │────────────

      │

      真实经历的│──────────────────────

      真时间地点│

      │──────────────────────

      │

      │──────────────────────

      我近来和现│路上只我一个人

      在的心态描写│─────────────

      │

      │──────────────────────

      │

      │──────────────────────

      │

      │──────────────────────

      │

      │────────────

      │

      夕照情景-│───────────────────

      细致描写有感│

      受│──────────────────────

      │

      城区或乡村│──────────────────────

      的景物│

      │──────────────────────

      │

      比喻│──────────────────────

      拟人│

      │──────────────────────

      │

      │──────────────

      日、云、鸟等│

      │────────────────────

      │

      │──────────────────────

      │

      │──────────────────────

      │

      │────────────

      想像│

      │───────────────────

      │

      │──────────────────────

      │

      │──────────────────────

      │

      │──────────────────────

      │

      │──────────────────────

      │

      │──────────────────────

      │

      │──────────────

      │

      结尾:│────────────────────

      哲理议论为│

      好或自然叙│──────────────────────

      述式收束│

      │──────────────────────

      │

      │────────

      ━━━━━━┯━━━━━━━━━━━━━━━━━━━━━━

      提示│装在酒瓶子里的人

      │ 【临摹第四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 小说试作】

      ━━━━━━┿━━━━━━━━━━━━━━━━━━━━━━

      开头:介绍-│我的

      静态描写;说│──────────────────

      话语气;围绕│

      人生特点-混│──────────────────────

      中间:客观写│他

      肖像外表-│───────────────────

      │

      │──────────────────────

      │

      │──────────────────────

      生活方式-│

      │──────────────────────

      │

      连缀细节│──────────────────────

      │

      │──────────────────────

      │

      思想方法-│──────────────────────

      │

      │──────────────────────

      │

      │──────────────

      语言行动-│他

      │───────────────────

      │

      放开任意起草│────────────

      错了不要紧│

      │──────────────────────

      │

      │──────────────────────

      │

      │──────────────────────

      │

      │──────────────────────

      │

      │──────────────────────

      │

      │──────────────────────

      │

      │────────────

      情节叙述-│现在,你听一听后来发生的事吧。

      │─────

      │

      │──────────────────────

      │

      │─────────────────

      │

      │────────────────────

      │

      │──────────────────────

      │

      │──────────────────────

      │

      │──────────────────────

      注意行动语言│

      的性格化 │──────────────────────

      │

      │──────────────────────

      │

      │──────────────────────

      │

      │────────────────

      设想一个死│

      的结局- │───────────────────

      │

      │──────────────────────

      │

      │──────────────────────

      │

      │──────────────────────

      │

      │──────────────────────

      │

      │──────────────────────

      │

      │─────────────────

      结尾:│我们高高兴兴地

      │─────────────

      │

      │──────────────────────

      │可是这种装在酒瓶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

      │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

      ━━━━━━┯━━━━━━━━━━━━━━━━━━━━━━

      提示│一屋万扫,何以扫天下? 【临摹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文学和出汗》 写作训练第三题】

      ━━━━━━┿━━━━━━━━━━━━━━━━━━━━━━

      论点:1.复述│古代的薜勤

      材料-有所强│───────────────

      调(和论点有│

      关)│──────────────────────

      │

      │──────────────────────

      │壮哉!扫除天下的陈蕃!而对薜勤的

      │─────

      2.引出论点-│的指责,却不同意。他从量的角度看二种不同的事

      一个判断句-│物,更没看到一屋万扫会误了扫天下的大业。

      论证:&驳论│扫屋不等于扫天下

      点- │────────────

      │

      可用分析法│──────────────────────

      有二三条│

      │──────────────────────

      │

      │──────────────────────

      │

      │──────────────────────

      │

      │──────────────────────

      │

      │─────────────────

      &引申法- │照薜勤的说法,天天扫屋子的人应该是扫天下最

      │

      │──────────────────────

      │

      │──────────────────────

      │

      │─────────────

      &喻证法- │譬如

      │──────────────────

      │

      │──────────────────────

      │

      │──────────────────────

      │

      │─────────────────

      &例证法- │扫屋子,爱干净,常常使得“扫天下”一类的

      │的大事业

      │──────────────────

      │而那些做出一番“扫天下”大业的人,大多数

      马克思│─

      陈景润│

      │──────────────────────

      │

      │──────────────────────

      │

      │──────────────────────

      │

      │──────────────────────

      │

      │─────────────────

      &联系自身和│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如何才是正确的态度

      现实- │──

      │

      │──────────────────────

      │

      │──────────────────────

      │整天打扮、卫生之极的作派对于“扫天下”

      │───

      │

      │──────────────────────

      谈谈辩证关系│当然,我们也不应一味排斥扫屋

      │────────

      │

      │──────────────

      结论:重申照│在中国,让人听的话太多了,最好是自己

      应开头论点│──

      │

      │──────────────────────

      │

      │──────────────────────

      │

      │────────────────

      ━━━━━━━━━━━━━━━━━━━━━━━━━━━━━

      起草工具

      笔。要求起草时间长,纤细流利。以水笔或圆珠笔为主。

      纸。以无格白纸为宜。8开或4开。一张白纸,适宜于天马行空般地任意起草,也便于修改。

      字迹。不应工整,尽可龙飞凤舞,只要作者自己可以认出;最好细密,便于从宏观上把握并修改。

      电子计算机。电脑文字输入是一种专业技能,需要专门学习。电脑写作是一种发展趋势。这里只能讲出一点认识。汉字输入法,从事写作的人还是用“五笔形”(WBX)更为快速。本书即是。其它有笔顺码、自然码(以拼音字母转换为手段)等。编辑系统,我国自己研制的以“WPS”(已有WPS2000版)为好。国际通用的文字处理系统是办公处理软件“OFFICE”中的“WORD”,功能十分优越。它必须有“WINDOWS”的支持。本书亦然。

      还可以采用扫描的办法录入整齐的文字,用手写荧屏的办法输入草体字。还有的作者,用录音机快速录下话语,再用笔记记录并修改。

      问题与训练:

      1、任意起草法不需要精心构思吗?

      2、文学创作应当如何对待提纲?

      3、日记是任意起草最好的形式。要经常记日记。注意:不能为记而记--让每天记日记的任务约束自己。称为随记更好,兴来即记,提笔就写,不假思索。

      4、摘录一篇较好论文的提纲,尽量详细。

      5、举办写作意念座谈。

      6.找一篇小说,标出其中的各自不同的表达手法来。

      7、进行如下构段训练。

      A.听觉构段:(1)闭上眼睛仔细听周围的声音,然后写三句话表达这些声音。别的都不要写。 (2)修改。去掉与声音无关的句子。 (3)加个题目。

      B.视觉构段:(1)写三句话表达看到的一切。别的都不要写。 (2)修改。在前面加上主句。 (3)加个标题。

      C.触觉构段:(1)闭上眼睛,精神放松,触摸感受。写三句话表达这些感受。别的都不要写。 (2)修改。在前面加上主句。句子次序是否可以颠倒。 (3)加个标题。 (4)看一看段落用哪一种方法展开。

      D.联想构段:从下面的词里选出一个,围绕词义展开联想,快速写出一个段落。

      透明乐面诗

      E.扩展构段:

      (1)记叙构段:早晨的校园真美!(再加十个描述的句子)……

      (2)议论构段:围绕主句“干什么都有辩证技巧”,运用因果分析法、例证法和反证法展开议论规范段。结尾也要有主句,但语言略有变化。

      F.发展成文:

      由段落发展成短文。写一个记叙规范段和一个议论规范段,分别扩展成模式短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