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普觉寺大石碑记 ...
-
普觉寺,普通的如同全国连锁的快捷酒店的名字,遍布中国各地。这种庙宇通常清幽寂寥,香客虔诚而稀少,空灵到与世隔绝。让人总觉得扫地僧一般的大德高僧往往藏身于此,大隐于市。那座立有大石碑的普觉寺就是如此。
大石碑在大雄宝殿一侧,共有两块。一块高约两米五,另一块是残碑,只有一米左右,想来完整时候应该与那块仿佛高度。碑上密布文字,字刻之间满是风雨痕迹。尽管岁月风蚀,但也多赖僧人勤勉,石碑竟未落涓埃。上面所写,依稀分辨得清楚。
石碑大概与这座寺庙同龄,因为这是一块记载寺庙修建历程的庙志。但是,用的篇幅只有短短两行。剩下的,则是用来记述了一个跨越千年,哀怨离奇的故事。
一切本与寺庙无关,最后却因寺庙终结。
寺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在那之前十年,这里本是一块高地。而高地之下则是一片山村。村中人以上山砍柴为生,少有耕种,更少的则是念书人。
那一年冬天,大雪封山,鹅毛大雪仍狂下不止。村人在家中闭门不出,安心度日。可是在那片雪藏了的树海里,还是有一个弱小的少年穿行。
“素衣褴褛,破絮咸于外。颜色槁悴,步摇簸足,几若行尸者。”
碑上没有记载这个少年的来历,我们也无法推测这少年在山中穿行的目的。他只是一直在一片茫茫皑皑的雪琳中踱步。可是口中一直重复着一句,“可归来。”
没有人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只知道他后来幸运地被路过的山人救起时,也一直梦呓着这一句。再后来,少年醒了。当好心的村人问这陌生的少年为何在山中逗留时,少年却一头雾水,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毫不知情。
“村人大惑,问之所处,答曰邻村长归人也。适狂雪不止,乃留数日。然雪愈发,关生如梦寐,常呼,可归来。”
村人惊奇这如同发癔症的关生,他对着飘浮的大雪,面向那片山林,只是痴痴的说着这一句如谶语的话。如沉幽冥,离魂离神。可是等到雪小起来,少年又会和平常人一样,并将之前一切忘得一干二净。
少年的梦呓如有魔力,让听到的人也感到哀伤。那是来自于苦苦等候,直到万念皆空般的哀伤。
于是,慈悲的村人得出结论,这少年身上定是有妖魔作祟。那便该请人替这可怜的关生除魔。于是,村人决定第二天便冒着大雪前往山的另一侧的寺庙,人们传说,那里有一位悲天悯人的大德高僧。
“然是夜,雪骤止,月骤明,有人击户。村人大惊,竟是来日所寻和尚。”
和尚踏雪而来,明月在后,照耀积雪熠熠生辉。那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僧,就在他来到村人屋中后,外面再次飘起鹅毛大雪。
这时关生正在昏睡,村人想告诉僧人发生的事情,而僧人却示意止声,他轻道,“我已知晓。”
于是,一切都安静下来。甚至静到可以听到积雪相盖的声音。
而此时,关生却猛然惊醒,悠悠念到,“可归来。”
老僧笑答,“大雪方止,必缓缓归。”
关生听到这一句猛然看向僧人,两行泪如涌泉。
“然否?”
“然。”
关生向僧人叩拜施礼,僧人微笑颔首。那一刻的关生,也不知道是醒着还是未醒,那一天夜里,关生便跟随僧人走了。
“大雪方止,后来未见如此者。”
一切好像都结束了,关生走了,雪也停了,看上去只是记载了一件模糊不清的轶闻。但是,并非如此。那之后,坊间又有了关于关生的传说。
不知道这传言起始于酒肆醉徒的呓语,或者是真正知道来去因果的高人。但是就是那么自然的流传开来。关生的五世前本是一个读书人,那一年,也是暴雪封山。他却独自进山砍柴。因为家中还有卧病在床的老母,需要钱买药,需要柴取暖。
可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却在那一边白芒之中冻得晕了过去。生命垂危。
“复醒时,见一白衣女子····”
他看到白衣女子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因为那块碑从那里残断,在之后的事情是,那读书人已高中进士。他一去不返。
那一年,也是罕见的大雪。在雪中,有个名叫雪竹的白衣女子在读书人的村子里挨门寻找,问是否知道一位林姓相公。
她最后是失望的,因为那位林姓相公不会再回来了。此去京城,大概会享尽荣华,忘记这小村。
当然,也会忘记这位叫做雪竹的白衣女子。
后来,女子一直寻找那位读书人。这一找,便忘了清数人间岁月。
雪竹,是一株梅花树妖。人类的寿命于她自然只是弹指一瞬。林姓男子,早已去往轮回。
“所寻四世,皆得。然来日未几,其必卒。”
大概是老天对她开的一个巨大玩笑,雪竹寻他四世,每次都寻到,然而每次寻到,必是他死前几日。她的一往情深,每次都换来黯然伤神。人妖不同路,大概这又是烂俗的天道。
那么第五世了,雪竹终究在绝望中孤注一掷。她也进入轮回,放弃自己所有的修行,以人的身份追寻心上人一世情缘。
她这样做了,只是感叹造化真的是弄人。女子和男子一起落入轮回里,竟然投身成了一个人。那就是关公子。
“故逢雪发,关生或觉往生事,所念者,无他。”
由雪相识,大概也是由雪相知。每次雪竹都会在他下山时问他,“可归来?”
我猜想他必定会信誓旦旦地说,“必归。”可是独那一次后,这负心的男人最终却为了功名利禄而去。她也不恨,还是苦苦追寻了这么绵长的岁月,直到此刻,她与那位魂牵梦绕的男子合为一体,她是该开心还是悲伤呢。
她的那句“可归来?”这一生便不会再有人回答,因为这惜惜的爱念,如今成了自言自语。
那么林姓男子呢,真的有那么绝情吗。
后来,曾有人盗了他的墓。一生未娶的他,却在陪葬中有一根玉钗。听说那人生前,酷爱梅花。更听说他中举后辞官,一直住在故里。只是雪竹寻他而去,他念雪竹而归。
这一错开,竟然是整整五个轮回。
我想,那位关生在那片茫茫雪海里寻找的,大概就是雪竹的残影,轮回来去,未曾泯灭的一份残心。一如雪竹,凭雪空念。
“可归来。”
那么,后来,随僧人而去的关生又去了哪里。
“和尚诉与前尘,后云游而去。关生垂泪连数日,随即自言语。遂为僧人,终日枯禅。往来十余年矣。”
再后来,高僧云游回庙。关生仍在禅房之中。可是,仅仅十年,他却如过尽百岁,遍历红尘。
手中的念珠缓慢地被拨动,他嘴唇缓慢地开合,念着经文。
老僧面带微笑,看着面前本该只有二十几岁,却颓唐苍老比自己更甚的少年,轻道,“寻到,便去吧。”
关生缓缓抬起头,毫无光彩的双目看向老僧,他好像要说话,可是没有发出声音。最后,一切化成两行泪水和一个此生最安详的微笑。更无更多言语,他的肉身刹那竟如飞尘破散。
关生大彻大悟,飞升极乐。
“和尚具敛,葬于山林,复云游而去,再无踪迹。后此事为乡人所知,绅户聚资财立庙,是为普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