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破了要清理,思路乱了要清理,虽然这个过程会很疼,很艰难,但总有愈合、明晰的时候,是不是?
其实,一直认为陈仲伟是个可怜的人,他有自己的压力与尊严,也被那深深束缚着。他的心中怀着一种爱,对母亲的爱,以及对母亲辛劳养育下长成的自己的爱。
正因为从小生活在一个残缺的家庭中,而且生活十分辛苦,因而,这样一种爱就要比别人来得更加强烈。他要富裕舒适的生活,他要名,要利,这些对他而言都是无可厚非的。而与此同时,他又因此而不断强迫自己,哪怕再辛苦也从不对母亲说一个字,这样的要强终迫使他走上了一条畸形的路,这些,归根结底都出于一种自小而来的卑微感。
虽然同在残缺家庭下长大,金尚民与他却又是不同的,他没有为生活而奔波过,没有对将来的不确定和担心过,他有的只是一种被抛弃的伤痛(这里,我们暂且撇开人天生的性格不谈)。他会怨,会痛,会怕,却不需要去争抢,这是他与陈仲伟最本质的区别。
而当这两人同时受伤,同时痛苦之时,处理起来的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即使埋怨,金尚民却仍不由自主地去找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是他与母亲之间的一种纽带,父亲也与他有相似的痛,这让他暂时得到了缓解。而陈仲伟,他自始自终都是孤独的。相比依靠,母亲对他来说更像是一种模式化了的象征,他让母亲过得好,他不让母亲为自己担忧,这在爱的同时,更能证明他自己的强大,但也正因为此,使他少了一个正常的倾诉对象。曾经,郑远真的出现让他感受到了短暂的与平常人之间交流的温情,可现在,当百般忍受之后,他却只能对着一块墓碑宣泄以寻求慰籍。
“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躺在墓碑下的人们一样,僵硬、生冷,毫无感觉。”,也许会有人提出疑问,在我国普遍采用火葬,墓碑的下面没有尸体,哪来的僵硬、生冷?这些只为了小说描写的需要,特此作个解释,还望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