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Chapter1 ...
-
闫国公府世代武将,一门英烈,个个忠君报国。
但是鞑虏未尽,所以个个在这条为国捐躯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闫姑娘就是这个不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就是黑发人送白发人的送发世家,出生。
她的父亲也就是驻北大将军,驻守边关,除了当年成亲的婚假外,几乎把自己的大半生全部贡献给了守边关。
在这回家屈指可数的日子下,大将军从弱冠熬到了而立又煎熬到不惑,终于在不惑之年有了继承人——闫姑娘。
可想而知,这一血脉熬得有多么艰辛,即使是位闺女也喜极而泣。
关于的闫姑娘的父母,不得不说充满了传奇。
当年老一代的闫国公在边关驻守,竟看到边关那些不长眼的流寇在老国公的眼皮下打劫,愤怒的老国公把那群流寇窝一个个全拔了。
救下了即将要被撕票的旬少卿夫妇,旬少卿夫妇二人为了表达自己对老国公的英明大义神勇无双以及救命之恩,感激之情如同滔滔江水,江水不平。
于是夫妇二人与老国公相谈甚欢,把自己刚刚满月的嫡女许给了老国公做儿媳妇。
要问被绑的原因,无非是旬少卿在读诗中被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深深吸引。然后旬少卿愉快拍板决定,在眼下战事不吃紧的时候开阔下眼界。
沐修时,带着一家子到此感受边疆风光,由于拖家带口,衣着鲜艳招摇外加目标凸显,故理所当然的被那群流寇给盯上,造就人生中第一场被绑架。
老国公很欣慰,这么一救,救出来一个儿媳妇,要知道因为他们常常驻守边疆,即使品阶从一品,京城也没有贵女愿意嫁到国公府。为此老老一代的国公大人以及国公夫人常常为后辈的婚事操碎了心,要知道打仗领兵很在行,但是玩转京城那个贵圈子,他们真心转不过来啊。
且不说每每其他诰命夫人举办什么茶会游园皆是门庭若市,好事成双。而到了他们闫国公府举办,门槛连个鞋子印都没有。所以国公府采取坑娘家这种方式,在坑几次后,娘家人长了心眼,形成一致目标咱不能把闺女往这火坑里扔,哪怕他们品阶官职再高。
几次无望后,闫国公府不得不另辟蹊径,那就是一代国公或者老老一代国公夫人带着一票人一起到大殿上哭,要儿媳妇……为此皇帝被种种死磕,不得不给这一门忠烈指婚,嫁了位嫡出公主,如果不是因为能嫁的公主都不是有了驸马和了亲,万万也是想不到这个公主,毕竟每个皇室背后都有些不得不说的秘密。但也使得闫国公府成功的高格逼,成为皇亲国戚。
直到了某代……新的国公大人隔空接棒,然后为后生的婚事操碎了心,以至于个个都是从此高龄挂起,在闵国位列前茅的光棍老字号。
到了现任老国公这,此情此景颇为满意,闫家就这么一出手就有个世家嫡女入门,这酸爽,怎能不扬眉吐气。
故此年满五岁的国公世子在练武扎桩的事宜上多上了一条,带媳妇。
让其世子抱着媳妇天天在京城名为溜达,实为炫耀。
用老国公的话来说:老子就是这么显摆这么拽,老子一出手就有了娘家是正四品的儿媳妇,还是书香世家,丫的气死你们!
然后闫国公府承办了他儿媳妇的周岁宴,以及其余的系列,最后老国公的儿媳妇未过门就在闫国公府安了家。为此旬氏夫妇就更加满意,再也不怕亲热时闺女打扰,真是棒棒哒。
于是六岁的闫国公世子日常是这样的,随从:“世子大人,等会您练完武后,国公大人要您哄世子夫人午休。”
世子面无表情。
闫国公世子七岁,随从:“世子大人,国公大人寄信要您陪世子夫人开蒙。”
世子面无表情。
闫国公世子八岁,随从:“世子大人,国公大人寄信要您陪世子夫人温故。”
世子面无表情。
闫国公世子九岁,随从:“世子大人,国公大人寄信要您陪世子夫人玩耍。”
……
于是闫国公世子上战场前每天是这样,练武,看兵书,陪媳妇。
世子夫人开始学习琴技时,闫国公世子他在面无表情给他媳妇挑琴。
世子夫人开始学习书画时,闫国公世子他在面无表情给他媳妇布置文房四宝。
世子夫人开始学习女红时,闫国公世子他在面无表情给他媳妇挑绣针绣线以及绣布。
当世子夫人豆蔻年华快及笄时,闫国公世子面他在无表情的坐在军营里给他媳妇选嫁妆。
闫国公世子上战场后每天是这样,杀敌,布军防,写家书。
直到闫国公世子大婚,其红妆十里,闫国公世子表示这效果很满意。
当得起他世子夫人的家底,但事实上嫁妆一大半以上全是出自闫国公府,而不是娘家。
故闫姑娘父母的嫁娶,在当时轰动一方。
毕竟在传奇话本里都是这么说:往往青梅竹马,最后不是青梅别恋,就是竹马别恋,而且当时京城的几十对都全如此作证。
如他们这对本身就不被看好的,却感情一直稳定直至嫁娶,怎能不轰动京都。
在世家嫡女的感染下,闫姑娘的大名她是十分满意,毕竟比起老国公给自己世子起出闫大壮这种超乡村化气息的大名,闫姑娘不敢想象要是没有她母亲的话,她极有可能叫闫大花或者大白这种颇具农风格调。
所以,当时陪媳妇读书的闫国公世子,在诗词的不断洗涤下,深深觉得这样的大名,严重的拉低他的素质。自己仿先人敲了一个字给自己,字九卦,又名闫九卦。
于是当年的闫国公世子得意洋洋的跑到准世子夫人的房间,意欲求表扬,结果却被抨击一塌糊涂,由他准媳妇给他敲了二字,却狄。
也就是后来名气大振的却狄大将军,闫国公,闫却狄。
那个充满的浓浓乡村气息的大壮,除了老国公以及很老很老的老人外,被尘封到历史的大河中,没了浪花。
如今的闫姑娘,双字也。
珣者,美玉也。
英者,华者也。
是以名为,闫珣英。
所以有文化,深深洗礼了当年闫国公世子也就是现在的闫国公,看着自家闺女名字的来由深刻怎能不扬眉。当年被大壮两字荼毒十余年的父亲,到如今能一展舒眉的父亲,闫姑娘保持着一颗宽容以及包容的心态,海纳百川。
于是闫国公府只要国公回府必有道:我家珣英怎么会如此,又比如珣英这时候早已会……哎呀我家珣英不……几何。
国公夫人表示这画面,她觉得也许当年给她闺女起名叫闫大花大白,也许能治治闫国公这不停往外抖擞的宝气。
闫姑娘脑海中不自觉代入歌词:闫国公府上有个姑娘叫珣英,长的高大又威武……
闫姑娘觉得其实自己叫闫小芳也许也蛮具有艺术特色的。
闫国公在不惑之年成功的打垮了隔壁的小车国,获得圣上嘉奖传召回京都。为此闫国公给他的嫡女也就是闫姑娘,争取到了一个在当时在以后也是震惊掉一群人下巴的爵位给她闺女——世子位。
所以这下一届的闫国公的世袭,是他闺女继承。
一下子闫国公府门槛迎来它人生中第一次的踏破,可以说是多年以来开府的第一次门庭若市,为了攀上订娃娃亲连族谱都被翻出来的众人也是蛮拼的。
毕竟这门亲事怎么算都是赚。
但是大家都忘记了,闫国公他们一府是绝不走常人思维。
所以他们养的闺女也与寻常人家不一样。
当别的姑娘周岁时,别的闺女都无非是女红、娃娃什么吉利什么来。
而闫姑娘周岁时,抓周物品司南、将旗、头盔、弓箭、大刀、兵书……所有的物品全都与军事有关。
当别的嫡女走路时,全家上阵维护,生怕磕着伤者。
而闫姑娘走路时,闫国公拦着众人,云当年吾也是如此,并在闫姑娘背上绑上据说是开国时所披荆斩棘的国公刀。
当别的嫡女开蒙时,第一部书无非是三字经千家文。
而闫姑娘则是兵法实用守则,以及野外生存求生指要。
故此闫姑娘的童年是这样的,当别的嫡女玩耍时,闫姑娘在扎马步。
当别的嫡女学诗词,闫姑娘在扎马步。
当别的嫡女刺绣时,闫姑娘在扎马步。
当别的嫡女学礼仪,闫姑娘在扎马步。
当别的嫡女捣仪容,闫姑娘在扎马步。
当别的嫡女及笄时,闫姑娘去上战场。
要问国公夫人为何不制止,国公大人对国公夫人道:当年你也是我一手带大,更何况自己闺女。看着自家多年的夫君,国公夫人噎住了到嘴边的话语。
于是国公夫人把一腔调教的热情,全部投身于自己闺女剧烈训练后的保养上。
国公夫人不想自己闺女被弄得如其父一般,变成一颗粗糙黑亮的炭。虽然自家夫君看了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但是要也要她闺女变得如此,国公夫人表示那绝对是一场噩梦。
造就了闫姑娘这一个帅到没朋友的妹子。
试问你能娶一个妹子,长得比你高,皮肤比你好,武艺比你好,还上过战场是真的上过,还长得比你帅,还更比你有男人味,这简直让男性尊严置之无地。
于是闫姑娘从当年门庭若市,待价而沽,到现在无人问津。
故此闫姑娘当年的人生蓝图,迎娶高富帅打上了叉,以走上事业巅峰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