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报纸 ...
-
“我要五本练习本,一支活动笔,一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给我拿三本练习本,还有两本英语本。”
“两本笔记本,一把尺子。”
古缘中学校园福利社的柜台前挤满了前来购买文具的学生。苏敏玉和倪淑惠,李玉芳,等六个销售的学生全部上阵,应对蜂拥而来购买文具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
幸好经过之前一个月的试营业,几个人都已经成了熟手,对于各种文具的价格位置都了然于心,账也算得极快,所以应对起学生们的要求来都是游刃有余的。
因为今天是第一天报道,老师并没有严格要求时间,因此苏敏玉决定福利社全天开放,七人都是一大早就来到学校,先在校门口发传单,基本人手一份,所以等到学生们报道完毕后,来买东西的人就开始多了起来。还有初一的学生由家长带着来报名的,开始只是来好奇的看看,后来看到福利社的东西确实比外面卖的还要便宜一些,也都忍不住掏钱买了一些。毕竟这些都是以后要用到的。
苏敏玉对于开学的盛况做了充份预估,提前几天就备足了货源,除了之前卖货2000元外,她还向学校打借条又借了两千元用来进货。孙校长看着她写的借条,总感觉自己好像掉进了坑里。不过在仔细看了苏敏玉准备好的账本里详细记录之前一个月的进出账以及最终的利润之后。他还是把字给签了。
事实证明了苏敏玉非常有先见之明,开学的两天里,福利社的生意简直好到爆,除了文具外,其他的东西也都卖掉了不少。这两天下午等到校园里学生都走光之后,几个人就在一起盘账,两天下来总营业额达到了将近5000元,看着这个数字,几人都不禁欢呼起来。这两天的辛苦实在太值得了。
苏敏玉笑眯眯的把钱分好,还学校借款的2000,欠练习本工厂的货款1500,最终还余下了1328元。她又从里面拿出180元,并拿了一张表格,里面已经写好了每个人名字,后面还有金额30元。
“这两天咱们大家都辛苦啦,这30元是学校说好的给大家的补贴。”看着几个人有点不敢相信的眼神,苏敏玉想了一下,知道他们脑子里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认为给学校做事就是应该的,无偿的。
“我知道大家都觉得为学校做事不应该拿钱,确实,像咱们平时帮老师们做事,还有在图书室,都是不拿钱的。但福利社是不一样的,学校知道大家的条件都不好,开福利社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大家。所以给了我们机会来做这个事情,大家把事情做好了,学校就会给大家发福利的,所以你们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这是大家应得的。但是丑话说在前面,如果有人做不好的事,或者是考试时学习成绩有下降了,那可就没有这个机会来福利社做事了,也希望大家能珍惜。”
苏敏玉知道自己这些话太冠冕堂皇了一点。不过没办法,她一直都不太会说激励人心的话,只好干巴巴的说了几句。不过其他人却是很开心,虽然开始选拔的时候说过来做事会有奖励,他们还以为只是像以前一样,发个本子或笔就算了,没想到真的会发钱。几人很珍惜的把钱收好,他们家里条件都不太好,这两天正愁着买文具的事呢,这下不用发愁了。
除了开学两天外,福利社平时也都是中午和下午放学后才开一会儿,苏敏玉就让倪淑惠主管这一块,她为人活泛,机灵,成绩也很优秀,其他几个人也都服她。这样苏敏玉的时间就空出来了。
有了钱,苏敏玉就想开始实施另一个计划,办报纸。这次苏敏玉是在图书室门口贴了启事,让感兴趣的同学自己报名。很快名额就报满了。
几个人花了一周的时候选稿,排版最终定稿。最后,在给报纸起名的时候,卡壳了。
苏敏玉原来想直接取名叫《萌芽》,但刚提出来就被否决了。
“这个名字太俗套了。小学办了一个报纸就叫萌芽”,第一个反对的是一班的语文课代表孙之然。好吧,苏敏玉承认,她是听苏敏磊说过小学是办了一份报纸叫这个名字就直接拿来用了。
“那你觉得应该叫什么名字呢?”苏敏玉问道。
“初阳,我们都是初升的太阳。这个寓意很好。”孙之然说道。
“我觉得不太好听。”细声细气反对的是五班的吴桂芳。
“不好听,那你会取什么好听的名字?”孙之然一听有人反对就有点急。
“我觉得诗意比较好听。”吴桂芳抛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们又不是光写诗。我们都是文章,可以叫文学赞歌。”这回反对是的三班的许浩然。
“可是也不光是文章呀,还有画画和其他的内容呀。”吴桂芳有点抬杠。
其他人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几个人你来我往谁也不服气谁,最后齐齐看向苏敏玉,让她拿主意。
“你们觉得《青春》,怎么样?”苏敏玉灵机一现,她刚刚看他们几个生气勃勃吵架的模样,脑海中莫明出现了林依伦的那首:“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而现在,她的青春小鸟算是重新飞回来了。她所做的这些事,也是在实现她前世青春时期没能实现的梦想。所以突然对这个词非常有感触。
几个人听了之后互相看了看,“这个名字很带感呀,一听就让人想到了青春之歌 ,我觉得可以。”许浩然前两天才看过这本小说,所以印象深刻。
“我也觉得可以,”吴桂芳放弃了她自己的诗意。
他们俩人一同意,其他几个人也纷纷点头,于是报纸的名字就定下了《青春》为名,并且在最终定稿的时候,下面还加了一句话:我以我思写青春。
吴桂芳还以此为灵感,写了一首小诗:青春,就是一朵容易凋零的美丽花朵,青春,就是……这样一来,又需要重新排版了。
其实苏敏玉觉得有点酸,想说就不要上了,不过看其他人都很喜欢的样子,也就把自己的意见默默的咽了下去,只是在心中感慨,果然,还是有代沟的。《青春》排版好之后先送给老谷审查,然后送到学校的文印室里去油印,原本苏敏玉是想借学校的设备由学生自己刻蜡纸来印,但后来发现这个活儿还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只好找校长批了条子直接由文印室来印,校长只让他们付了纸张的成本费。
第一次发行只印了二百份,怕印多了卖不完。每份定价三毛钱。幸好付文印室的钱是由从小卖部的利润里出的,所以这个就用来支付稿费。低于五百字的短篇和小诗一律一元一篇。五百以上二千以下,都是二元,二千以上的三元。这个稿费价格和外面报刊杂志的标准完全是无法相比的,但好在学生作者们只要自己的文章能发表就可以,有稿费那就是意外之喜了,对于金额倒没有太在意。
《青春》的创刊版一共二十多篇文章,算起来稿费一共要付三十多元。只要报纸能卖产掉一半,也就够付了。苏敏玉心里盘算着,全校师生这么多人,怎么着也能卖掉100多份吧。
报纸印出来是直接放到小卖部的,开学两周了,小卖部里的生意也正常起来了,没想到报纸一开卖,小卖部里又挤满了人。听说是学生自己办的报纸,大家都想先睹为快。结果一个下午,报纸就全卖光了。苏敏玉只好请文印室帮忙,又加印了两百份,才满足了全校学生的热情。
一时间,校园里只要一下课,学生就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谈论起《青春》里的文章来,原来课间互相追逐打闹的现象也少了许多。对于老师们来说是件好事,要知道,前两年,古缘中学可还发生过下了课两帮学生聚众打架斗殴的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