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上街 ...
-
上街
连着好几天张莲英都有些疑惑,这天上班,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终于忍不住给丈夫讲到:“文生,你有没有觉得大丫头这两天不对呀?”
“有什么不对呀?”
“这两天天天一早起来,做事有板有眼,什么事都不要我叫了,也不出去跟人家小娃子疯了。”张连英想了想大女儿这两天的不对劲,又加了一句:“也不会跟我两个顶嘴了,还变得财迷了,天天打那个槐米卖钱,晒得黑了不讲,问她卖多少钱,也不吱声,还问我买东西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
“大丫头马上上初中,懂事了是正常的,这是好事唉,她晒那个也卖不到多少钱,你就不要要她的钱了。”苏爸闻言,微皱了下眉头,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妻子一直对钱看得比较重,平时从来不会给孩子零花钱不说,看到他们花钱还会去说。不过这一切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没用,不能多挣点钱。想到这,苏爸心里的歉疚更深了,也就没往下说了。
苏妈闻言白了他后背一眼,当然苏爸看不到:“我要她钱干么事呀,我就是怕她瞎花,马上上初中了,留着买买笔本子也好的唉。”
“那天小磊讲他姐好像要买什么书吧,”苏爸停了一下,他知道苏妈一直都反对苏敏玉看课外书,急忙道:“你不要管她了,她自己弄点钱,想买就给她买吧,这大热天的,在家看看书不出去跑也是好事。”
“看那些课外书有什么用呀,要看就看些正经的书。”苏妈是一直不赞同苏敏玉看杂书的。
“课外书看的也有好处唉,上次遇到王老师,他还跟我讲,小玉书看得多,作文写得好,还讲后面可以让她参加作文比赛呢。”王老师是苏敏玉小学的班主任,一直视她为自己的得意门生。
“真的?王老师是小学的,马上小玉上初中了,他还管得着呀?”苏妈还有点不相信。
“他认识初中的老师唉,跟人家打个招呼就行了唉。”苏爸其实也不太有底气,不过这时候必须要力撑女儿,决不能让苏妈看出心虚来。
“那是好事,下次遇到王老师,要好好谢谢人家了。”苏妈立刻就寻思起来要不要给王老师送点儿什么。早就忘了自己和丈夫开始聊天的目的了。
“不急唉,王老师又不在意这个的,而且也要看小玉在初中的表现唉,你先不要管了。”苏爸又嘱咐了一句:“小玉我看是大了,懂事了,你没事少讲她两句了,女娃自尊心强的。”
苏妈回道:“知道了,就你心疼女儿呀。上班小心点。”说完跳下自行车,她和苏爸从村里出来有一段路同行,到这儿就要分开两条路走了。她的厂就在前面,走两步就到了。苏爸的厂还要远一些。
苏敏玉并不知道爸妈关于她的这一番谈话,她这会儿正和苏敏磊走在前往镇上的小路上。
她今天还是和前几天一样,早早起床,先把衣服洗了,再去河边漂洗干净,回来晒好。这时奶奶也做好早饭了,洗漱完吃过早饭,就把家里收拾打扫一下。顺便还帮着苏奶奶把鸡和猪都喂了。
做完这一切,她又跑到苏敏磊房间,叫他起床:“小磊,快起来,姐带你去上街。”
苏敏磊闻言,一个鲤鱼打挺就从床上蹦了起来,苏敏玉前几天就答应他,卖了槐米得了钱,会带他上街去吃早饭的。
他姐最近变了,老是在家做事,也不和同村的小伙伴一起玩,但是对他还是特别关心,而且有好吃好玩的也不像以前还和他抢,都让着他。虽然比前管得还多,但他觉得和他姐之间更亲近了。
匆匆忙忙洗漱完,带着一脸期待来到已准备好的苏敏玉面前,涎笑着说:“姐,我好了,我们走吧。”
苏敏玉看着他,嫌弃的说到:“急什么,眼屎都还没有擦干净呢。”说完又把他拖到厨房,用湿毛巾把他的脸又重新擦干净,顺便还把几撮翘起来的对发抹了下去,又拿剪刀把他的手指甲全部剪干净,最后再把他的衣服整理整齐之后,上下打量了一番,嗯,很精神,没什么问题了,又和苏奶奶打了招呼之后才说:“走吧。”
一路上苏敏磊特别的兴奋,这个时候每家的条件都不是太好,小孩子平时基本上没有什么零花钱,也没什么好吃的。每天的早饭基本上都是稀饭和粥,加上自己家晒得萝卜条;如果哪天能下个面条卧个鸡蛋,那就是非常好的早餐了,这通常也是在有客人或过生日的时候才会有的待遇。所以能去镇上吃早餐,对于小孩子来说,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了,也够资格在小伙伴中吹嘘了。
镇子在围屏村的北面,如果从山边的大路走过去,要一个小时。但是要从山间小路穿过去,最多半个小时也就够了。
这条山间小路正好是从两座山之间穿过的,路虽然比较窄,不能走汽车,但是长年累月的有人走,加上之前镇上还用石子铺了一下,骑自行车是没有问题的,这个时候,全镇好像就两辆小汽车,也开不到这里来。走这条路到镇上比走大路要节省一半的时间,所以相邻几个村的人都愿意走这条路,虽然晚上走会显得很偏僻,但白天还是有很多人来来往往的,家里大人也是放心小孩子自己走的。
夏天的清晨,空气很凉爽,金色的阳光在树梢间闪耀,小鸟儿在林中叽叽喳喳的歌唱,小路两边的树林枝繁叶茂,间或还有白的黄的不知名的花朵夹杂其中,还有微微的小风吹过,走在路上还是非常惬意的。
苏敏玉看着一路说个不停在她身边蹦来跳去的弟弟,也不去打断他,只是偶尔应和两句,刺激得苏敏磊更加兴奋起来,一会儿折个树枝,一会儿踢个石头;看到好看的花,还跑去采来狗腿的送给姐姐,根本停不下来。苏敏玉含笑看着他来来回回不停的跑;记忆中,弟弟一直都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现在能重新看到他这样活泼泼的样子,真好。
两个人一路说一路走,也不觉得时间难过。到达镇上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得高了,苏敏磊急了,他怕迟了小吃店卖完了,催促道:“姐,快点,快点,迟了没得馄饨吃了。”
“不急,时间还早呢,肯定还有馄饨的。你想到哪家吃呀?”苏敏玉不急不忙的问道。
古缘镇本身人口还比较多,加上离宁城和县城都不远,所以还算是比较繁华的小镇,镇上规划比较简单,横坚两条街形成一个十字形,把小镇划分成四块,镇政府和银行邮局等行政单位都在东北那块的两条街上,而东南那块主要就是幼儿园,小学和中学,还有医院,西南块那里是菜场,西北那块则是盖了一个比较大的古缘百货商店。四条街临街除了这些就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商铺了,除了有镇上的手工业社开的属于公家的店,剩下的基本都是私人自己开的一些商店和铺子。
改革开放也有一段时间了,古缘镇本身人口比较多,离省城比较近的原因,镇上人的想法也慢慢开放起来,镇上的个体户开始变多,各类小店也渐渐多起来,整个镇上开始呈现出一派繁华的景象。
镇上除了百货商店旁公家开的古缘饭店外,也有几家私人开的小饭馆,小吃店,加上早上的小吃摊,也是有竞争的。各家拿手的也不一样,虽然苏敏玉他们虽然来镇上吃早饭比较少,但因平时小伙伴及大人们的口耳相传,对于各家店里什么好吃,心里也都算有个谱。
“我要去苏家小店吃馄饨,他家的馄饨配锅贴最好吃了。”古缘镇姓苏的人不少,大部份还牵着连着有点关系。苏家馄饨的店主据苏爸说他们还是一门苏,是同一个老祖宗的,只不过到了现在,早就出了五服,离得很远了。
苏家小店的桌椅当时还是师傅带着苏爸打的,那时候,苏爸还在学徒,只是打完之后,师傅就因急病过世了。苏爸的木工手艺也没学成,只会打点板凳桌子之类的粗笨家伙。不过苏家小店的店主却是和苏爸有了一点交情。苏家人如果上街吃早饭,一般都是在他家。
苏敏磊急不可待的往前冲,苏敏玉却是慢悠悠的跟在后面,一面走,一面打量着这条最热闹的古缘老街,她前几次来卖槐米都是下午,又是三四点钟比较热的时候,街面上也没什么人,大部分店都关门了,开着店的店主要么三三两两凑一起打牌,要么在打瞌睡,整个镇子一付萧条的模样,哪里有这会儿看起来的精神,个个嘴上热情的招呼着当前的顾客,眼睛还不停的瞄着那些闲逛的潜在顾客。
不光是店里人多,菜场前面那条路边上也摆了许多小摊子,卖新鲜蔬菜的,捆着三五只鸡,拎着一篮鸡蛋来卖的,这样的大都是附近村上的,自家吃不完拿来卖的,换个油盐钱。还有卖茶叶的,卖小百货的,这种一般都是长期出摊的,摊位都是占好的,一般都会有个桌子或个竹编的摊子,每天背着大包,一早来把货摆好,任凭挑选。零零总总,各种叫卖声汇在一起,让苏敏玉不禁有一种人声鼎沸的感觉。
苏家小店在菜场对面那条偏北一点,是自家建的上下两层的小楼房,楼下两间门朝西的门面房,做成了店面,店主就住在楼上,朝东的后门外就直接是小学的操场了。学校大门是朝南的,教室是两排座北朝南的两层楼,这也是这两年才盖起来的,苏敏玉刚上小学那会儿,还只是几间旧的红砖瓦房的。东北两方都砌了围墙,而西面则是一排各家自建的高矮不一的住房,就成了学校天然的围墙,苏敏玉小时候最羡慕这里的孩子,打开自家的后门就到学校了,听到铃响再往教室走都来得及,永远不怕迟到,还可以随时回家喝水。小学校里只有一个自来水龙头,一下课就围满了人在等水喝,苏敏玉个子小,又是女孩子,总是排不上,渴了只能硬挺着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