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郎骑竹马来 ...
-
第一章郎骑竹马来
明月皎皎,星光微微,建康城内一片寂寂。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划破长空,奔向皇宫。
皇帝现已就寝,睡梦中像是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睁开眼却看到守夜的太监靠在床边昏昏欲睡,问道:“几更天了?”太监忽的惊醒,跪下一边磕头,一边求饶道:“奴才该死,奴才该死……”皇帝坐起来,又问道:“几更天了?”太监回到:“现还是四更天,皇上还是在睡会儿吧。”太监看到皇帝坐着不动,自己也未敢擅动,仍旧跪在地上。皇帝坐在龙床上,心绪不宁,毫无睡意,却听到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掌事太监偕同一大帮大小太监跪在寝宫门外,喊道:“军情急报,求见皇上。”
皇帝吃了一惊,未及更衣就吩咐道:“快传。”只见掌事太监带着一个将军模样的人进来,忽地跪下,“皇上,突厥来袭,来势汹汹,边境守将奋力抵挡,死伤大半,快抵挡不住了啊。”
皇帝听到此事,立刻命令掌事太监速去请大将军陈庆之、丞相王璇瑜前来议事,就匆匆赶往前殿。
第二天,突厥来袭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城内外,大将军陈庆之请求带兵出征,皇帝令其点将三千,调兵八万,集齐十万兵马即日出发。
皇宫内,皇帝为西部战事忧心忡忡,心内念着黎民百姓,连着两日未进滴米。皇后听闻此事,命御厨烧好几道特色小菜,亲自送来,希望为皇上宽心。
宫娥们簇拥着皇后进了前殿,皇后上前参见皇上,命宫娥摆膳。皇后看到皇上忧心战事,愁容不展,愈加憔悴,心中不免悲痛,轻声安慰道:“皇上,西部战事虽紧张,皇上也该保重龙体,臣妾听说皇上最近滴米未进,特命人做了几样可口的小菜,请皇上品尝。”餐桌上的菜色精致,皇帝却仍旧没有食欲,说道:“放着吧,朕没有胃口。”皇后不忍皇上如此操劳,上前拉起皇上,扶皇上坐在餐桌前,自己随侍一旁,柔声说道:“皇上忧心万民,又怎可不替臣妾着想,臣妾看到皇上如此操劳,日渐消瘦,臣妾心疼皇上啊。臣妾恳请皇上保重龙体。”皇帝叹息一声,“朕每念忝登帝位,未建功业,屡遭外敌入侵,令百姓蒙难,将士受苦,心中不免忧虑,每念及此,便食不下咽,寝不安枕。”皇后夹起一些菜肴,送到皇上嘴边,劝道:“皇上福泽绵长,况且多年来励精图治,再加上陈将军骁勇善战,此次出征必能克敌制胜,凯旋而归,皇上且宽心,来臣妾陪皇上一同进食。”
有了皇后的安慰劝解,皇上才勉强进食,但仍是忧心不减。
十日后,陈庆之点将完毕,皇帝亲自为将士们送行。一时间建康城外,军列齐整,旌旗飘飘,蔚为壮观。皇帝站在城墙上大呼一声:“陈将军此去,定能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出发。”大军开拔,浩浩荡荡,一起呼喊着“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声音震天。
在这军队行进之际,却见一抹绿影,骑红马飞奔而来,蓝天白云下,衣袂飞扬,绿意浓浓,格外耀眼。她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女,骑一匹小红马追着西去的大军,不断呼唤着:“彦鹏哥哥,彦鹏哥哥,等等我……”大军仍向前行进,却有一白袍少年,勒马回头,策马扬鞭,奔向那女孩。
不一会儿,两匹马儿很自然的走到了一起。少年和少女并辔而行,悠悠的说着什么,即使云淡风轻,却没有人听见,也没有人打扰。慢慢的,大军远去,已经看不到队尾了。少年不得已还是远去,可是忍不住回头,那少女仍然在那里默默的望着她,眼里含着无尽的泪水,一颗颗落在地上。少年的眼角湿润了,却强忍着不舍,奔向队伍。少女却在那里痴痴地望着,直到再也看不到少年的身影。
城墙上,皇帝远望着西去的大军,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模糊。掌事太监为皇上披上大衣,“皇上,城墙上风大,快回宫吧。”皇帝默默不答,低低地叹道:“将军百战身先死,古来征战几人还”。
掌事太监突然指着城外,欣喜道:“皇上,快看,玉湘公主回来了”,说着便叫身边的人去唤公主上城楼。掌事太监也亲自去城下迎接公主上楼,他扶着公主下了小红马,埋怨道:“我的公主啊,您怎么出城去了,您的父皇可是很担心着呢,快上城楼吧”,说着拉公主上楼,附在公主耳边说:“公主啊,皇上正为西征之事烦忧,公主可得开解开解皇上啊。”
皇帝看到玉湘公主款款而来,绿衣翩跹,笑意浓浓,她碧玉年华,青春年少,心中感慨,“生玉湘的时候,我38岁,那一年我登上帝位,意气风发,志高气扬,而如今十六年过去了,我也进入知天命之年,可叹岁月易逝,时光不再啊。”
玉湘一见到皇上便扑到父皇怀里,摸着皇上的胡须说:“父皇想不想我啊,父皇这么多天都没见我,也不惦记我,看我不把你的胡子都拔光。”皇帝这才展颜,笑道:“都这么大了还跟个小孩子似的,也不怕人家笑话。”公主搂着皇帝的脖子说,“掌事公公才不会笑话我呢,至于其他人,他们就更不敢了。”皇帝假装嗔道:“你个小丫头,怎么跑到城外来了,也不怕你母后担心。”公主立身正颜,“孩儿特来为父皇分忧,父皇且听孩儿道来,突厥此次来袭,是因为他们新汗刚立,想要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以巩固他的汗位,可是他们的新汗不过也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年少轻狂,又无实战经验,想要攻打我们大梁的城坚墙固,兵强马壮,实为不易。况且,新汗年幼,朝中的大臣未必个个都服他,拖后腿的大有人在,而我们大梁就不一样,父皇登基十六年,政权稳固,君臣一心。此次边塞失利,只不过是敌人攻打我们于不备,并不是我们的精兵强将不敌他们的万千兵马。再说西北乃苦寒之地,他们的供给必不长久,而我大梁地处江南富庶之乡,粮食充足。再加上,突厥来攻打我大梁,师出无名,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而我大梁是正当防卫,乃正义之师,众望所归,岂有不胜的道理。陈将军点齐十万兵马,兵精粮足,天时地利人和,正是胜利在望啊。”皇帝听完玉湘的一番言论,看着她天真可爱的模样,愁容暂消,一展天颜。
掌事太监看到皇上笑了,更是喜不自禁,口中不断念叨着:“我就说只有玉湘公主能为皇上开怀,皇上如此宠爱玉湘公主,这我看了也喜欢啊。”
皇帝拉着玉湘走下了城楼,问道:“刚才那个白袍小将是谁啊?”玉湘害羞,“哪有白袍小将。”皇帝笑了,“我都看见了。”掌事太监也说道:“公主,老奴也看见了,公主骑着小红马,追着大军,那个小将军看见了啊,就调转马头,你们俩还说了好一会儿话呢。”玉湘脸红了,低着头,“掌事公公,别乱说,哪有的事。”掌事太监笑了,“我看着怎么像陈将军的小公子,叫陈彦鹏的,那陈小将军啊,长得俊逸非凡,从小熟读诗书,武功又好,那可真是文韬武略,样样在行。”玉湘掩饰着欢喜,说:“我怎么看不出来,”说着,便跑开了。皇帝和掌事太监相对一笑,自是明白了什么。
第一章郎骑竹马来
明月皎皎,星光微微,建康城内一片寂寂。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划破长空,奔向皇宫。
皇帝现已就寝,睡梦中像是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睁开眼却看到守夜的太监靠在床边昏昏欲睡,问道:“几更天了?”太监忽的惊醒,跪下一边磕头,一边求饶道:“奴才该死,奴才该死……”皇帝坐起来,又问道:“几更天了?”太监回到:“现还是四更天,皇上还是在睡会儿吧。”太监看到皇帝坐着不动,自己也未敢擅动,仍旧跪在地上。皇帝坐在龙床上,心绪不宁,毫无睡意,却听到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掌事太监偕同一大帮大小太监跪在寝宫门外,喊道:“军情急报,求见皇上。”
皇帝吃了一惊,未及更衣就吩咐道:“快传。”只见掌事太监带着一个将军模样的人进来,忽地跪下,“皇上,突厥来袭,来势汹汹,边境守将奋力抵挡,死伤大半,快抵挡不住了啊。”
皇帝听到此事,立刻命令掌事太监速去请大将军陈庆之、丞相王璇瑜前来议事,就匆匆赶往前殿。
第二天,突厥来袭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城内外,大将军陈庆之请求带兵出征,皇帝令其点将三千,调兵八万,集齐十万兵马即日出发。
皇宫内,皇帝为西部战事忧心忡忡,心内念着黎民百姓,连着两日未进滴米。皇后听闻此事,命御厨烧好几道特色小菜,亲自送来,希望为皇上宽心。
宫娥们簇拥着皇后进了前殿,皇后上前参见皇上,命宫娥摆膳。皇后看到皇上忧心战事,愁容不展,愈加憔悴,心中不免悲痛,轻声安慰道:“皇上,西部战事虽紧张,皇上也该保重龙体,臣妾听说皇上最近滴米未进,特命人做了几样可口的小菜,请皇上品尝。”餐桌上的菜色精致,皇帝却仍旧没有食欲,说道:“放着吧,朕没有胃口。”皇后不忍皇上如此操劳,上前拉起皇上,扶皇上坐在餐桌前,自己随侍一旁,柔声说道:“皇上忧心万民,又怎可不替臣妾着想,臣妾看到皇上如此操劳,日渐消瘦,臣妾心疼皇上啊。臣妾恳请皇上保重龙体。”皇帝叹息一声,“朕每念忝登帝位,未建功业,屡遭外敌入侵,令百姓蒙难,将士受苦,心中不免忧虑,每念及此,便食不下咽,寝不安枕。”皇后夹起一些菜肴,送到皇上嘴边,劝道:“皇上福泽绵长,况且多年来励精图治,再加上陈将军骁勇善战,此次出征必能克敌制胜,凯旋而归,皇上且宽心,来臣妾陪皇上一同进食。”
有了皇后的安慰劝解,皇上才勉强进食,但仍是忧心不减。
十日后,陈庆之点将完毕,皇帝亲自为将士们送行。一时间建康城外,军列齐整,旌旗飘飘,蔚为壮观。皇帝站在城墙上大呼一声:“陈将军此去,定能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出发。”大军开拔,浩浩荡荡,一起呼喊着“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声音震天。
在这军队行进之际,却见一抹绿影,骑红马飞奔而来,蓝天白云下,衣袂飞扬,绿意浓浓,格外耀眼。她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女,骑一匹小红马追着西去的大军,不断呼唤着:“彦鹏哥哥,彦鹏哥哥,等等我……”大军仍向前行进,却有一白袍少年,勒马回头,策马扬鞭,奔向那女孩。
不一会儿,两匹马儿很自然的走到了一起。少年和少女并辔而行,悠悠的说着什么,即使云淡风轻,却没有人听见,也没有人打扰。慢慢的,大军远去,已经看不到队尾了。少年不得已还是远去,可是忍不住回头,那少女仍然在那里默默的望着她,眼里含着无尽的泪水,一颗颗落在地上。少年的眼角湿润了,却强忍着不舍,奔向队伍。少女却在那里痴痴地望着,直到再也看不到少年的身影。
城墙上,皇帝远望着西去的大军,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模糊。掌事太监为皇上披上大衣,“皇上,城墙上风大,快回宫吧。”皇帝默默不答,低低地叹道:“将军百战身先死,古来征战几人还”。
掌事太监突然指着城外,欣喜道:“皇上,快看,玉湘公主回来了”,说着便叫身边的人去唤公主上城楼。掌事太监也亲自去城下迎接公主上楼,他扶着公主下了小红马,埋怨道:“我的公主啊,您怎么出城去了,您的父皇可是很担心着呢,快上城楼吧”,说着拉公主上楼,附在公主耳边说:“公主啊,皇上正为西征之事烦忧,公主可得开解开解皇上啊。”
皇帝看到玉湘公主款款而来,绿衣翩跹,笑意浓浓,她碧玉年华,青春年少,心中感慨,“生玉湘的时候,我38岁,那一年我登上帝位,意气风发,志高气扬,而如今十六年过去了,我也进入知天命之年,可叹岁月易逝,时光不再啊。”
玉湘一见到皇上便扑到父皇怀里,摸着皇上的胡须说:“父皇想不想我啊,父皇这么多天都没见我,也不惦记我,看我不把你的胡子都拔光。”皇帝这才展颜,笑道:“都这么大了还跟个小孩子似的,也不怕人家笑话。”公主搂着皇帝的脖子说,“掌事公公才不会笑话我呢,至于其他人,他们就更不敢了。”皇帝假装嗔道:“你个小丫头,怎么跑到城外来了,也不怕你母后担心。”公主立身正颜,“孩儿特来为父皇分忧,父皇且听孩儿道来,突厥此次来袭,是因为他们新汗刚立,想要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以巩固他的汗位,可是他们的新汗不过也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年少轻狂,又无实战经验,想要攻打我们大梁的城坚墙固,兵强马壮,实为不易。况且,新汗年幼,朝中的大臣未必个个都服他,拖后腿的大有人在,而我们大梁就不一样,父皇登基十六年,政权稳固,君臣一心。此次边塞失利,只不过是敌人攻打我们于不备,并不是我们的精兵强将不敌他们的万千兵马。再说西北乃苦寒之地,他们的供给必不长久,而我大梁地处江南富庶之乡,粮食充足。再加上,突厥来攻打我大梁,师出无名,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而我大梁是正当防卫,乃正义之师,众望所归,岂有不胜的道理。陈将军点齐十万兵马,兵精粮足,天时地利人和,正是胜利在望啊。”皇帝听完玉湘的一番言论,看着她天真可爱的模样,愁容暂消,一展天颜。
掌事太监看到皇上笑了,更是喜不自禁,口中不断念叨着:“我就说只有玉湘公主能为皇上开怀,皇上如此宠爱玉湘公主,这我看了也喜欢啊。”
皇帝拉着玉湘走下了城楼,问道:“刚才那个白袍小将是谁啊?”玉湘害羞,“哪有白袍小将。”皇帝笑了,“我都看见了。”掌事太监也说道:“公主,老奴也看见了,公主骑着小红马,追着大军,那个小将军看见了啊,就调转马头,你们俩还说了好一会儿话呢。”玉湘脸红了,低着头,“掌事公公,别乱说,哪有的事。”掌事太监笑了,“我看着怎么像陈将军的小公子,叫陈彦鹏的,那陈小将军啊,长得俊逸非凡,从小熟读诗书,武功又好,那可真是文韬武略,样样在行。”玉湘掩饰着欢喜,说:“我怎么看不出来,”说着,便跑开了。皇帝和掌事太监相对一笑,自是明白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