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姬友相聚 ...

  •   22 科举

      崇和三年四月,京县县试。

      所谓开女科举,自然不会是指另行为女子单开一科。
      若是新开一科只有女子可以参加的科举试,单从女子中挑选佼佼者授以功名,这么个功名,如何能与已有几百年的男子科举所授的功名相提并论?
      到底世人对女科举还是看不上的人多些,不与男子比一比,争一争,将来如何能服众?

      因而,这女科举所指,自然是女子与男子一同参加的科举。
      不论男女,各凭本事求功名。

      只是到底男女授受不亲。
      且不说原先这小号舍大家闺秀愿不愿意近,也不说这男女同场考试会不会耽误到女子将来说亲。
      这科举试是要有人时时巡场的!

      好端端的,让巡场的人将各家才女的相貌看过一遍……
      不提女子是否吃亏,何德何能叫他们占了这个便宜去?

      在开考前,还有几家的姑娘心有顾忌。
      虽报了名字上去,进场之时却只躲在人群后,想先观望一会儿,再作打算。

      林沁早有预料,穿上一身朝服,去了考院,在里头等着。
      头一个进场的却是宝钗,迎春、探春跟在后头。
      林沁亲自带着三人去了女子考舍,安排了人照料这才去了考院门口。

      今日来考的女子不过十来人,多是朝中书香世家的姑娘。
      其中就有几人认得林沁。
      眼见林沁从考院里头走了出来,挎刀站在门前,立刻叽叽喳喳的说了起来。

      “安国公怎么来了?她不是将军吗,难道还要考文举?”
      “应该不是……不曾听闻安国公文采斐然啊……”
      “这可不一定,安国公可是大吴第一个女将军第一个女公爵!这么厉害,既能习武,自然也能从文的!”
      “瞎说。安国公去考武举还差不多,这要来考文举,那还不成神人了?”

      终于,有人说了一句靠谱点的:“莫不是,来巡考的?”
      众人一时都有些高兴。
      若是仍叫那些兵士巡考,她们倒情愿不考了。
      若是安国公巡考……

      然而礼部尚书陈道然的孙女儿陈安安却没听见这一句。
      她一见林沁便小跑了过去,问道:“安国公可是来考科举的?真巧我也是来考的!太好了,我和安国公是同年!”

      林沁摇了摇头。
      “我是来巡考的。你既来应试,便进场吧!”

      远远的听见这句话,那些个才女立刻来了林沁这儿,排队进场。

      进了考院大门才发现,里头另辟了一间小院,专供女子考试。
      小院门口立了两个兵士,里头却是林沁从宫里借来的宫女嬷嬷。
      这届人少一个嬷嬷两个宫女为一组,一组专盯着一个女考生,从进场搜身一直跟到考完出场为止。

      因搜身还要些时间,进了小院后便又排起了队来。

      陈安安特地排到了最后,激动地同林沁搭话。
      “安国公今日巡考,那下一届要下场吗?还是四个月后考武举?我觉得安国公您要是去考武举,定然能力压那些臭男人,连中六元拿个武状元,气死他们!”

      林沁晃了晃神。
      这姑娘……好生彪悍!

      只听陈安安说:“我祖父其实对安国公极为推崇!我祖父是礼部尚书,他虽常与您唱反调,但回府后总对我夸您!说您是大吴女子的表率!若不是有安国公,我陈安安也没这个机会来考科举啊!”
      林沁就这么静静地听着陈安安卖了礼部尚书。

      只听陈安安“虽说现下还没开考,但能往这考院走一遭,我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我陈安安愿以身相许!”

      偷听的人群一片哗然。
      好劲暴!

      林沁也是一个踉跄,无奈道:“多谢陈姑娘好意。我大哥并无续娶之意,我小弟那里也纳妾的规矩。”
      陈安安忙摆手道:“我情愿给安国公为妾!”

      林沁忍了又忍,终于丢下一句“陈姑娘尚小,此事不可再提”,匆匆逃了进去。
      难怪礼部尚书老是对自己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家里有这么个孙女,可不得头疼死!
      真是可怜他老人家了……

      幸好,十来岁的姑娘到底年纪还小,应该还有得救。
      下场见到礼部尚书可得好好同他“说道说道”。

      县试共考五场,考一日歇一日,统共十日。
      最后一场连覆考完后,又过了十日,便到了发案之日。

      林沁早早儿的使人去考院前头打探了,等晌午方有人来回报。
      此次县试共取五十人,有四名姑娘中了。
      薛宝钗中了第十名,贾迎春。贾探春各中了第二十三名、第二十七名。
      还有一人却是陈安安,正正好好,中了第五十名。

      林沁略一想,便明白了。
      除了自己提醒过的荣国府、一心靠科举出人头地的宝钗、和对自己极为崇拜的陈安安,旁人家的姑娘也不过是暂且下场一试罢了,并不曾认真准备过。

      宝钗这第十名倒是可惜了。
      看着虽像是考的不错,只怕是在字迹上露了端倪,叫人看出了她女子的身份。

      在选县前十之时,因用的是书吏誊写的答卷,自然是顺顺当当进了前十。
      排前十名次时,因字迹也是评判标准之一,便用了原卷。
      对照之下发现前十中竟有个女子,又不好再将她踢出前十,这才给排到了第十名。

      林沁略有些惋惜。
      虽说案首不一定能挣到,但名字更高些还是可以的。

      只可惜这场黛玉不能应考。
      自己若是为黛玉发作,倒也情有可原。
      为宝钗发作,虽也占了个理字……但这种事情,不撒泼不行啊!

      林沁有意叫几个姑娘缓一缓,等自个儿解决了这里头的事情再考。
      便命人往几家送了帖子,在平国公府摆宴为几位考中的姑娘贺喜。
      又请了几家有意武举的姑娘作陪。

      黛玉明年便也要去考县试,林沁派麦冬去同林如海说了声,叫黛玉明日过府。
      黛玉虽还未出孝,但不上宴席,只来亲姑姑家喝茶说话自是可以的。

      又有司徒晞,刚入门还不到两个月。
      索性就趁这机会将她唤来,带着同几位与林家交好的夫人见一见。
      毕竟如今也是她林家人了,往后林家许多事还要她出面。

      热热闹闹的用过午膳,几位陪客先行告辞,林沁便带着众人来到花厅。
      黛玉在齐桓侯府用过饭,便早早儿的来到这儿等着了。

      贾母见了外孙女,自然又是好一番心疼。
      “我的玉儿啊!前些年还在扬州呢,这进了京好容易在平国公府住惯了,又要搬家了。如今你爹来京倒是好事,只是你才搬去哪儿,可还住得惯?”
      黛玉笑道:“外祖母,这齐桓侯是我同姑姑一道布置的,自然是极合心意的。”

      “那就好,那就好……”贾母喃喃道。
      迎春探春考中了她虽高兴,如今见了黛玉却将这高兴抛在脑后了。
      黛玉不必四春,自小便养在身边。即便进了京,也不过每月里头见个一两回,时常想念的紧。

      虽不知贾母心里头,黛玉是否能及得上那贾宝玉。
      但看贾母如今这想念外孙女儿的样子,林沁不免有些动容。

      “今次县试,女子里头就中了四人。其中一半都是贾太夫人的孙女!今儿这贺喜的话儿,可是听了一车又一车,都听不过来了?”薛姨妈见贾母似要流泪,忙打趣道。
      贾母谦虚道:“哪里。到底还是薛家姑娘厉害,这县前十的名头,府试的时候可是大有用处!”

      薛姨妈忙说:“我也就得了这一个女孩儿,这欢喜也是有限的。到底比不得太夫人,家里头人丁兴旺。不止今儿这两个孙女中了,来年啊,太夫人的外孙女只怕是要中个案首呢!”

      林沁却是一脸欣慰的看着厅外。
      黛玉正带着几个姑娘在院子里转悠。

      宝钗同黛玉正笑着说些什么,迎春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陈安安和湘云正拉着惜春玩,探春紧跟着护在一旁。

      “唉”林沁转头同司徒晞叹了声,“你瞧瞧,这些个女孩儿多可爱!你可抓紧些,再给我生几个侄儿侄女吧!”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姬友相聚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