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一干人等 ...

  •   皇二子允礽
      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因系孝诚仁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康熙十四年,在他还是个一岁多的婴儿时,就被立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废,受禁锢;雍正二年卒,追封理亲王,谥号密。

      嫡福晋瓜尔佳氏,都统、伯石文炳之女;侧福晋李佳氏,轻车都尉舒尔德库之女;侧福晋程佳氏,程世福之女;侧福晋唐佳氏;侧福晋李佳氏;侧福晋王佳氏;庶福晋范佳氏;庶福晋刘佳氏;庶福晋林佳氏;妾刘氏,妾钱氏,妾邱氏。

      皇三子允祉
      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母荣妃马佳氏。允祉博学多才,成为乃父学术上的得力助手。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祉领镶红旗大营。21岁,被封为诚郡王;次年,降为贝勒;32岁,晋诚亲王。雍正即皇位,命允祉守护父亲的景陵。雍正八年,被夺爵、囚禁。十年,去世。

      嫡福晋董鄂氏,都统、勇勤公鹏春之女;侧福晋田氏,笔贴式敦达理之女;妾王氏,桑格之女;妾富察氏,外富阿之女;妾伊尔根觉罗氏,噶尔汉之女;妾完颜氏,牧长二格之女;妾李氏,李先隆之女;妾奇德里氏,员外郎、参领萨哈廉之女;妾朱我,朱鼐程之女;妾吴氏,吴美之女;妾陈氏,陈富荣之女。

      皇四子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世宗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女。世宗为皇子,圣祖册后为
      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皇后。九年九月己丑,崩。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遐龄女。事世宗潜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封贵妃。三年十一月,妃病笃,进皇贵妃。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
      妃
      纯悫皇贵妃,耿氏。事世宗潜邸,为格格。雍正间,封裕嫔,进裕妃。高宗
      时,屡加尊为裕皇贵太妃。乾隆四十九年,薨,年九十六。谥曰纯悫皇贵妃。葬
      妃园寝,位诸妃上。世宗诸妃,又有:齐妃,李氏。事世宗潜邸,为侧室福晋。雍正间,封齐妃。
      谦妃,刘氏。事世宗潜邸,号贵人。雍正间,封谦嫔。高宗尊为皇考谦妃。懋嫔,宋氏。事世宗,号格格。雍正初,封懋嫔。

      皇五子允祺
      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认为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祺奉命领正黄旗大营。19岁,被封为贝勒,30岁,晋恒亲王。雍正十年死,谥号温。

      嫡福晋他塔喇氏,员外郎张保之女;侧福晋刘佳氏,刘文焕之女;侧福晋瓜尔佳氏,硕色之女;庶福晋马佳氏,马三合之女;庶福晋白佳氏,白玉之女;庶福晋钱佳氏,管领土完整钱加官之女;庶福晋张佳氏,张唤文之女。

      皇六子允祚
      康熙十九年

      皇七子允佑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夸他:“心好,举止和蔼可亲。”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命允佑领镶黄旗大营。18岁,被封为贝勒;29岁,晋淳郡王。八年,卒。

      皇八子原封廉亲王允禩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允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允礽获释,允禩复为贝勒。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同年,死。

      嫡妻郭络罗氏,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妾张氏,张之碧之女;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皇九子允禟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母宜妃郭络罗氏。26岁,被封为贝子。雍正即位后,命其出驻西宁。后以其违法肆行,与允禩等结党营私为由,于雍正三年夺爵,幽禁。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同年,卒。

      嫡妻栋鄂氏,七十之女;妾刘氏,刘大之女;妾兆氏,玛纳哈之女;妾郎氏,郎图之女;妾周氏,周大之女;妾完颜氏,王达之女;妾朱氏,朱大之女;妾佟氏,佟大之;妾陈氏,陈大之女。

      辅国公允礻我,圣祖第十子。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封敦郡王。五十七年,命办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允礻我与允禟、允?昷皆党附允禩,为世宗所恶。雍正元年,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诣京师,谒圣祖梓宫,俄病卒,上 遣送灵龛还喀尔喀,命允礻我赍印册赐奠。允礻我讬疾不行,旋称有旨召还,居张家口。复私行禳祷,疏文内连书“雍正新君”,为上所知,斥为不敬。兵部劾奏,命允禩议其罪。四月,夺爵,逮京师拘禁。乾隆二年,高宗命释之,封辅国公。六年,卒,诏用贝子品级祭葬。

      皇十二子允祹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母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曾署内务府总管事务,办理正白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康熙御极60年,派允祹祭圣京三陵。次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雍正即位,进封履郡王。乾隆即位,进封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

      皇十三子允祥
      有不少史学著述都说是胤祥的生日是二月初一的,但是我看了杨启樵先生书中附录的玉牒,证实还是十月一日之说是正确的。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为怡亲王,命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元年,总理户部。为人“敬谨廉洁”,雍正照例赐钱粮、官物,均辞而不受;对雍正“克尽臣弟之道”,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为雍正所赏识。三年,从优议叙,复加封郡王,任王于诸子中指封。后总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树。又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协助最多的兄弟。

      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侧福晋富察氏,佐领僧格之女;侧福晋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庶福晋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庶福晋纳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

      皇十四子允禵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母孝恭仁皇后。与雍正、允祚同母。但党附允禩,与雍正对立。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五十七年,任抚远大将军,征讨策妄阿拉布坦。六十年,率师驻甘州,进次吐鲁番。雍正元年,晋为郡王。三年,被降为贝子。四年,革爵禁锢。乾隆即位时,命释放,封辅国公。乾隆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晋恂郡王。二十年,卒,谥号勤。

      嫡福晋完颜氏,侍郎罗察之女;侧福晋舒舒觉罗氏,员外郎明德之女;庶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典卫西泰之女;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二等护卫石保之女;妾吴氏,常有之女。
      皇十五子允偶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雍正四年,封贝勒,命守景陵。八年,封愉郡王。九年卒,谥号恪。

      皇十六子允禄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因庄亲王死后无嗣,雍正命他袭封。乾隆三十二年死,谥号恪。

      嫡福晋郭络罗氏,三品官品级能特之女;侧福晋李氏,杨达色之女;侧福晋朱氏,朱兆书之女;侧福晋纳喇氏,三等护卫六十八之女;侧福晋张氏,张存仁之女;侧福晋胡氏,胡宗显之女;侧福晋薛氏,佛保之女;庶福晋富察氏,郭礼之女;庶福晋王氏,在尔汉之女;庶福晋廖氏,廖洪柱之女。

      皇十七子允礼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母纯裕勤妃陈氏。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六年,晋亲王。七年,奉命管工部事。八年,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授宗令,管理户部。十二年赴泰宁,送□□还西藏,沿途巡阅各省驻防及绿营兵。十三年,返京,办理苗族事务。乾隆即位,命总理事务,解宗令,管刑部。乾隆三年卒。

      皇十八子允衸
      康熙四十年(1701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康熙四十七年,夭折。皇十九子允稷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生。母襄嫔高氏。康熙四十三年,夭折。皇二十子允袆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生。母襄嫔高氏。雍正四年,封贝子,八年,晋贝勒。十二年命祭陵,称病不行,降辅国公。乾隆即位后,复封贝勒,守泰陵,二十年,死。

      皇二十一子允禧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熙嫔陈氏生。立志向上,颇有文才。雍正八年,封贝子,晋贝勒。乾隆即位,晋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死。

      皇二十二子允估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母谨嫔色赫图氏。雍正八年,封贝子;十二年,晋贝勒。乾隆八年死。

      皇二十三子允祁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生。静嫔石氏生。雍正八年,封镇国公。十三年,乾隆即位,晋贝勒,后降镇国公。乾隆45年,复封贝子,两年后,晋贝勒。49年加郡王衔。50年死。

      皇二十四子允秘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生。母穆嫔陈氏。禀性忠厚平和。有学识。雍正十一年,允秘十七岁,封缄亲王。乾隆38年死。

      清制,亲王、世子、郡王的侧室,凡生有子女者,可封侧福晋。福晋,满语,妻子或贵妇之意。额定,亲王封侧福晋四人,世子、郡王封侧福晋三人,奉特旨赏给者不拘额数。其冠服比福晋降一等。每年一次由宗人府汇奏请封,咨送礼部都入册

      补充
      大阿哥:幽死的郡王胤禔

      胤禔(1672-1734年)其初在康熙帝诸子中排行第五,因为前面四个皇子均早殇,按封建礼法,在成年皇子中他的年龄最大,所以被列为皇长子。但是,他的生母惠妃那拉氏只是一位庶妃,远不及皇二子胤礽的生母皇后的身份高贵,胤礽因是嫡出而被立为皇太子。胤禔表面上遵从父命,内心里对太子的地位是十分觊觎。
      胤禔在诸皇子中是比较聪明能干的,三次随康熙帝出征、巡视,都有所作为。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九年,年仅十八岁的胤禔奉命随伯父抚远大将军福全出征,指挥军队;第二次是康熙三十五年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他与内大臣索额图领御营前锋营,参赞军机,这年三月被封为直郡王;第三次是康熙三十九年随同父皇巡视永定河河堤,任总管。三次都取得了康熙帝的信任。
      胤禔一心想夺嫡继大统,他密切注视着康熙帝对皇太子胤礽的态度。从康熙二十九年开始,直至康熙四十七年月,这近二十年来皇帝和太子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随之引起的关系变化,胤禔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认为对他谋取皇储之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时机。
      胤禔迷信喇嘛教"魇胜"巫术,企图以喇嘛巴汉格隆的匿术咒死皇太子胤礽,以便取而代之。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在塞外行围时胤礽被废,胤禔十分得意。康熙帝器重胤禔,让他负责监视胤礽,从塞外至京城都是由他看守。胤禔认为时机已到,便向父皇进言,要杀死胤礽。引起了康熙皇帝的反感。后来皇三子胤祉告发胤禔用魇术魔废皇太子之事,康熙皇帝对胤禔所作所为极为气愤,宣示其为"乱臣贼子。"下令,夺郡王爵,严加看守,在府第高墙内幽禁起来。四十八年四月,康熙帝在巡视塞外临行时又下了一道渝旨:"胤禔镇魇皇太子及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事无顾忌,万一祸发,联在塞外,三日后始闻,何由制止?"王大臣急忙商议,最后决定派遣八旗护军参领八人、护军校八人、护军八十人在胤禔府中监守。康熙帝还不放心,又加派了贝勒延寿、贝子苏努、公鄂飞、都统辛泰、护军统领图尔海、陈泰,并八旗章京十七人,更番监视,还对这些官员下了一道严渝:"如果谁玩忽职守,将遭到灭九族之灾。"胤禔夺嫡失败时只有三十七岁,他被囚禁在高墙内达二十六个春秋,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被幽死,终年六十三岁。

      二皇子(乖乖太子经)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1676年1月27日)册立皇子允礽为皇太子,是为清代立皇储之始。须知太子髫龄诵书,即承父教[“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234页11上。按王士禛“居易录”(原刊本)卷3页8下有云:“闻上在宫中,亲为东宫讲授四书、五经。每日御门之前,必令将前一日所授书背诵覆讲一过,务精熟贯通乃已。士大夫家不及也”]

      “六岁就传,多属名师[“圣祖实录”卷234页11上下云:“继令大学士张英教之。又令熊赐履教以性理诸书。又令老成翰林官随从,朝夕纳诲。”又“清史稿”(联合书店缩印本)页1002于张荚、熊赐履之外,多李光地、汤斌、耿介三人。“居易录”记东宫会讲之事最详,如卷2页12上——13上东宫讲官有:张英、尹泰、艾肃、李鎧、魏希征、许汝霖。此外东宫讲官尚有:顾八代,努黑(又作努赫),耿介,常在,杨大鹤,特默德,汪灏、巢可托、胡任舆,来道、常寿辈(见卷19、20、22、29——31、34),可补正史之阙。再如卷31页10下有云:“(康熙三十八年)二月初三日……命吏部尚书熊赐履、礼部尚书张英日侍东宫,进讲性理”]

      通满汉文字,娴骑射;每从行幸,赓咏颇多[“圣祖实录”,卷234页11下;“清史稿”,页1002。参“圣祖五幸江南全录”页22上皇太子赐山阴耆民王锡元对联:五枝荆树起今代,百秩仙筹萃一门。又页33上赐灵谷寺对联:沧池彰静千潭月,碧树香傅五叶花。其它类是者甚多东宫诗之遗留于今而尚可考者,如‘楼中饮与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

      三十五年(1696年)帝亲征噶尔丹,命其居守,处理政务;明年行兵宁夏,亦然[“圣祖实录”171页20上,康熙三十五年二月甲寅谕大学士等有云:“此次各部院衙门本章,停其驰奏。凡事俱著皇太子听理。若重大聚要事,著诸大臣会同议定,启奏皇太子。”]。

      帝之于太子,教之诲之,且试之以政者再。不特此也,只可惜日后……

      爱新觉罗胤禩年谱;
      康熙二十年(辛酉)
      二月初十(甲午),出生。其母卫氏,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
      康熙二十年(1681年) 1岁
      二月初十日(甲午)未时出生(公历1681年3月29日),在康熙皇帝诸子中排行第八。其母卫氏,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

      康熙三十年(1691年)10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边外。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11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2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视京畿。
      八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13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边塞。
      十一月,随康熙帝谒暂安奉殿和孝殿。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14岁
      八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15岁
      正月,康熙帝亲征噶尔丹,随其谒暂安奉殿和孝陵。
      二月,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
      九月,随康熙巡行北塞,经理军务。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16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7岁
      三月初二日,康熙第一次册封皇子,晋为多罗贝勒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8岁
      二月,随康熙帝奉皇太后第三次南巡并视察河工。
      闰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是年,康熙帝为成年诸皇子建府邸。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19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二月,生母册为良嫔,未几进为良妃。

      康熙四十年(1701年)20岁
      四月,随康熙帝巡幸永定河。
      六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22岁
      五月十九日索额图获罪,与诸皇子觊觎储位有关。
      六月二十六日裕亲王福全逝世,其曾向康熙夸赞胤禩。康熙帝命诸皇子俱穿孝。

      康熙四十三年 (1704年)23岁
      六月,随康熙巡幸塞外。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27岁
      正月初五日寅时,长子弘旺出生,庶母张氏。
      九月初四日,康熙于行猎途中废立皇太子胤礽。
      九月初七日,受命署内务府总管事。
      九月二十五日,康熙闻皇长子胤禔言相面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随命胤禔将张明德拿交刑部审问。
      九月二十八日,奉旨查原内务府总管凌普家产后回奏。康熙称其所查未尽,到处妄博虚名,是又一出皇太子。
      九月二十九日,康熙帝召众皇子至乾清官,言其柔奸性成、妄蓄大志,欲著将其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后由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舍身相救,方才未果。
      十月初二日,因张明德案,被革去贝勒,降为闲散宗室。
      十月初四,再受康熙帝责,谓其自幼性奸心妄,邀结苏努为党羽,并言其妻“嫉妒行恶”。按,胤禩之妻为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
      十月二十三日,受康熙召见。时帝病,自南苑回官,回忆往事,流涕伤怀,因复召见。
      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帝令满汉文武举奏皇太子,诸大臣皆举胤禩,康熙未允,诸大臣皆不敢再议。
      十一月十六日,废太子胤礽被释。
      十一月二十八日,复封为贝勒。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28岁
      正月二十一日,康熙帝召满汉文武大臣,查问去年为何一致举荐胤禩为皇太子事,重责佟国维、马齐等人。
      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将马齐交于胤禩严行拘禁。
      二月二十八日,随康熙巡畿甸。
      三月初九日,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四月二十六日,随康熙帝往塞外避暑行猎,九月二十三日回京。
      十二月,随康熙帝谒陵。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29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游五台山。
      五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一月,随康熙帝谒陵。

      康熙五十年(1711年)30岁
      一月,随康熙帝巡视通州河堤。
      四月,随康熙巡幸塞外。
      十一月二十日,其母良妃薨,心甚悲痛,半年后仍需人扶掖而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31岁
      五月,随康熙帝巡塞。
      九月三十日,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废。
      十一月,随康熙帝谒陵。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32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畿甸。
      二月十七日,其母良妃奉安。
      五月初十日,随康熙帝往热河避暑,九月二十日回京。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33岁
      十一月二十六日,因其母逝世二周年往祭,未赴康熙热河行在请安,遣太监送两只将毙之鹰给康熙,康熙帝极为愤怒,召诸皇子至,重责于其。
      十一月二十七日,以奏折诉冤。
      十一月二十八日,再受康熙帝责。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34岁
      正月二十九日,被停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35岁
      九月十二日,患伤寒病不起。
      九月二十五日,因卧病处在康熙帝回京所必经之路,帝降旨将伊移回家中。
      十月初五日,病愈。康熙帝命将其所停之俸银米仍照前支给。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36岁
      二月初一日,随康熙帝巡视畿甸,本月十八日回京。
      四月,随康熙帝巡塞外。

      康熙五十七年 (1718年)37岁
      十二月十二日抚远大将军胤礻题率军起程。于太和殿前行颁给大将军敕印仪式。
      本年,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38岁
      四月十一日,随康熙帝往热河避暑,十月初八日回京。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39岁
      四月十二日,随康熙帝往热河避暑,十月初十日回京。
      康熙六十年 (1721年)40岁
      三月,由康熙帝朱笔圈出前往太常寺登祀。
      四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七月,随康熙帝行围。

      康熙六十一年(1722)41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畿甸。
      五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一月十三日(甲午),本日戊刻,康熙帝逝,终年六十九岁。
      十一月十四日,受命与皇十三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受封为亲王。
      十一月二十日,胤禛即皇帝位,是为雍正帝。
      十二月十一日,受封为和硕廉亲王。
      十二月十三日,受命为理藩院尚书。
      雍正元年(1723年)42岁
      二月十七日,受命办理工部事务。
      九月初四日,因奉圣祖皇帝及其上皇后神牌升附太庙事,于端门前设更衣帐房,因新制,油气薰蒸,雍正帝怒,命其跪太庙前一昼夜。
      十一月二十一日,因为其母良妃之事丧事奢靡事受雍正责。
      雍正二年(1724年)43岁
      四月初七日,雍正帝责其“奏事并不亲到,敬且草率付之他人”。
      四月初八日,因皇十弟敦郡王允[礻我]逗留张家口事,受雍正责。
      五月二十日,并七十、马尔齐哈、常明等人雍正帝责为“夤缘妄乱之人”。
      八月二十二日,雍正帝责其与允禟、允禵等人于康熙年间“结为朋党”。
      十一月初二日,因凡事减省,出门时不用引观受雍正责。
      十一月十三日,受雍正责,言其阻挠政事。
      十一月十四日,因议陵寝所用红土折银发往当地采买以省运费事受雍正责。
      雍正三年 (1725年)44岁
      二月十四日,因减省夫役、畜马等事受雍正帝责。
      二月二十九日,并允禟、允禵、允[礻我]、阿灵阿、鄂伦岱等人受雍正责。
      三月十三日,于工部行文时被抬写,被果亲王允礼等参奏。
      三月二十三日,宗人府议将其革退王爵。雍正帝谕“尚望其回心归正”。
      三月二十七日,议总理事务王大臣功过,雍正帝言其无功有罪,宽免。
      三月,退总理事务。
      四月十六日,因工部所制阿尔泰军用之兵器粗陋事,受雍正责。
      十一月初二日,因内务府增减披甲人数事,受雍正责。
      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议其应革去王爵,撤出佐领。有旨宽免。
      十二月二十一日,护军九十六被毙事,遭宗人府参奏。雍正命每旗派马兵若干于其府周围防守。又于上三旗侍卫内每日派出四员,随其出入行走。

      雍正四年 (1726年)45岁 (中间有部分未经考证)
      正月初五日,与允禟、苏努、吴尔占等人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削除宗籍。
      正月二十五日,受雍正命与允禵共议奏皇九弟允禟以密语与其子通信之罪。
      正月二十七日申时,长孙永类出生,嫡母舒穆禄氏。
      一月二十八日,将其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给房屋数间居住,严加看守。
      三月初四日,令其改名。
      三月十二日,自改其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五月十七日,雍正帝召见诸王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其与允禟等罪恶。
      六月初一日,雍正将其于康熙、雍正两朝诸罪共四十款颁示全国。
      七月二十二日亥时,孙肃英额出生,庶母茂怡氏。
      九月初五日,其时已患呕病,病甚重。
      九月初八日,因病身亡。按,《世宗实录》记为九月初十日殁,此处取其子弘旺所著《元功臣名录》载:“雍正四年九月初八日薨。”
      九月二十九日,诸王大臣议奏应戮尸示众。雍正帝谕“既伏冥诛,其戮尸之罪著宽免”

      雍正十三年(1735年)
      八月二十三日,本日子刻,雍正帝逝世。
      十月初八日,乾隆帝命议其与允禟子孙屏除宗牒案。
      十一月二十八日,乾隆帝将其与允禟子孙均给出予红带,收入玉牒。

      乾隆四十三年
      正月,乾隆帝旨,令其复入宗室。

      十三祥
      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就章佳氏为康熙生儿育女的数量和时间看,她还是挺得宠的。可是在胤祥14岁的时候去世。胤祥在一废太子之前是除太子之外康熙最宠爱的儿子,从13岁起只要康熙出巡必定带着胤祥,他也是唯一一个跟着康熙南巡达四次之多的皇子。尤其康熙四十一年第四次南巡的时候,撇下随行的太子和四阿哥,命胤祥单独一个人祭拜泰山。泰山在古代就是权力的象征,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数次封禅泰山以示最高皇权,这个意味不能算不深,第二年索额图就被康熙斥责“天下第一罪人”,康熙对太子信任大减。八阿哥的老师曾经在康熙四十三年写信给家人,说十三殿下是皇上最宠爱者,前途不可估量。老八的老师都这么说,可见当时十三阿哥的圣宠如何。再有,二月河的书中说胤祥是一个好武带兵的阿哥,但从有限史料看,胤祥从没有带过兵。虽然有记录说他曾打死过一只老虎,而且善于骑射,但基本上看胤祥是偏文的,并且好藏书字画,在书画等方面的艺术修养很高。一废太子时候发生的事情,谁也不知道,如今最原始并且相对可信的资料就是雍正给怡亲王的悼词中说的,被太子牵连,被大阿哥陷害。可是雍正为尊者讳删掉不利于胤祥的史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康熙四十九年康熙给三,十三,十四阿哥三个人的请安折子的朱批上说胤祥绝非勤学忠孝之人,如不严加约束,必当生事。不忠不孝的评语是很严重的了,不知道胤祥在一废太子时做了什么事情让康熙对他的态度一落千丈,这是个谜。也许因为这一次的挫败和康熙的态度,胤祥心情郁闷,就此患种叫鹤膝风的病,时好时坏,好几年,直到雍正登基基本上销声匿迹。
      值得说明的有两点:1.很多人认为胤祥曾经被封过贝子,但是就资料上看,胤祥在康熙年间没有任何爵位。胤祥出生以后康熙曾经两次给儿子封爵,37年一次,胤祥那时候还小,自然轮不上。48年一次,胤祥已经失宠,没有封爵。
      2.胤祥应当没有被长期圈禁过,虽然在康熙末期无史可循,可是从他的从驿记录和康熙的朱批奏章来看,他时有出现,并没有被圈禁。
      胤祥一辈子有多少妻妾不得而知,但做亲王以后,封诰命的有嫡福晋一个,侧福晋三个,庶福晋两个。可是从他和嫡福晋生儿育女的数量来看,他和嫡福晋兆佳氏的感情非常非常好,已经到了专宠她一人的地步。他的嫡福晋兆佳氏所生的孩子,不论男女,不论有没有成人,从康熙四十六年到到雍正三年,除去孝期三年,14年当中,兆佳氏共生子女7人,平均两年一个,刨去怀胎坐月子
      胤祥嫡福晋兆佳氏,一共生有7个儿女。
      康熙46年3月18日 第二女
      康熙49年12月20日 第三子
      康熙52年5月25日 第四子
      康熙53年10月10日 第四女
      康熙55年 第五子
      康熙61年4月9日 第七子
      雍正3年9月7日 第八子
      除去康熙死后的三年孝期,再除去兆佳氏怀胎生产坐月子和月事的时间,在17年当中兆佳氏生子女七人,而且是在胤祥的其他侧、庶福晋都能够生育的情况下。如果以此为她与胤祥感情好的凭证,那可以说胤祥和兆佳氏的夫妻感情非常非常好了。
      兆佳氏过生日,雍正都会精心准备生日礼物给自己的弟妹。以雍正这种感情选择性极强的个性,如果不是胤祥与兆佳氏的感情很好,他是不会给兆佳氏这种“殊荣”的。我想这也算是一个佐证了吧。
      而且兆佳氏的生日未到,雍正都是提前准备寿礼的。礼品上面都刻有“寿”字,可以看出相当花心思。并且上面还贴有标签,上面有贺怡亲王妃寿辰的字样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