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八千里路云和月(上) ...

  •   捂住嘴的手松开了,若茗惊魂未定地转过头,竟然是赵淳。她刚想说什么,赵淳压低声说:“别说话,跟我走。”
      赵淳拉着若茗在大街小巷左躲右闪避开巡逻,最后来到武林门附近,顺子早已在那里等候,背着包裹,手里牵着两匹马。
      顺子把包裹递给赵淳,可怜巴巴的对赵淳说:“世子,带上我吧,我不想回府对着王妃。”
      赵淳正在系包裹,抬头瞪了眼顺子, “这一路兵荒马乱的你去干嘛?我已经留信给母妃了,她不会责怪你的。”
      若茗有点糊涂,不明白赵淳是什么意思,“你?你要去哪里?”。
      赵淳看了看还回不过神的若茗,笑了笑说,“我们去报效国家。”随后从胸前掏出一块令牌,对着若茗晃了晃,“出城就靠它了。”
      若茗一时无语,过了好一会儿才哽咽的说:“你不用陪我去,真的不用了。”
      淳正色道:“茗儿,无论你想去哪里我都会陪着你的。即使是去…”说着低下了头默然不语,随即又抬起头对着若茗说:“我知道你的心。茗儿,我只想陪着你,看着你,只要你开开心心就可以了。”
      若茗泪眼朦胧的看着赵淳,对赵淳,她欠定了。
      “还不快走?这样子磨蹭等我们赶到时仗都打完了。”说着上马朝城门驰去。
      若茗擦了擦眼睛,翻身上马,跟上赵淳。
      顺子跑了两步,眼看追不上了喊道,“世子,叶姑娘,一路保重啊!”

      越是往北难民越多,拖儿带女往南方逃。一路上赵淳若茗碰到过两次劫匪,赵淳制住他们想送官,一问才知道也是难民,逃到一半花完了所有的盘缠,上有老下有小,总不能看着一家人饿死,才出来做这不要钱的买卖。若茗分了些盘缠给他们。只是这样的杯水车薪能救几个人,又能救多久。
      若茗心中黯淡,赵淳轻拥住她,低声安慰道,“茗儿,等打退金狗后他们就能回到家园了,那时候一切都会好的。”
      若茗明白只有打败金国才能让百姓不再流离失所,不禁想起赵慎的承诺,心中一阵悸动。
      “淳哥哥,我们赶路吧。”

      两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数日后的黄昏来到镇江城外。
      镇江与扬州隔江相望,想到赵慎就在对岸,若茗一阵激动,恨不得赶紧飞过江去。
      赵淳四处寻找船只。扬州城局势紧张,官兵把守严格,每个渡口都有人仔细盘查,稍有不慎就会被当作奸细抓起来,加上此时天色已晚,船家都不愿渡江。赵淳好说歹说、许以重金,才有船家答应第二天一早送他们过江。
      若茗急着去扬州心有不甘,赵淳柔声说道:“茗儿,这几日忙着赶路你也累了,今晚就在镇江城里歇息一晚。慎哥见到你现在的模样,又该怪我没有照顾好你了。”
      若茗想着这几日奔波确实累了,又找不到船只,于是答应了。二人赶去镇江城。
      远远望去城门外全是人,黑压压的一片,城门已经关上。
      赵淳甚是奇怪,虽然天色已黑,可还没到该关城门的时候。
      等赶到城门旁发现这群人有老有少,个个面容憔悴,有的拎着包裹,有的推着板车堵在城门口,更多的在路旁的空地上架起火堆,打开铺盖,或坐或躺。惊恐、迷惘、焦灼的情绪四处弥漫。细细一问,都是些从江北逃过来的难民,其中扬州的居多。
      “城门怎么那么早关上了?”赵淳问路旁的一个难民。
      “都关上四五天了。”那难民叹了口气。
      “为什么?”赵淳更是奇怪。
      “说是怕有细作冒充难民混入城中。”
      “什么细作!”话音未落,旁边一个难民愤愤不平的说道,“分明是镇江知州江顿不想让我们进城才下令关闭城门的。”
      赵淳极为诧异,“朝廷早已下旨,令沿途各州县要安顿好前来得难民。镇江知府怎会如此大胆?”
      这道旨令是当日赵慎和朝中几个忠直的大臣为了安抚民心稳定局势而奏请高宗颁布的,并拨下专门银两安置难民。此次前往扬州途经不少州县,虽然多少有些阳奉阴违,但像这般明目张胆关上城门的还是第一遭。
      “朝廷的旨意?都说这镇江知州是秦太师的门生,他不遵旨又能怎样!”人群中有人瓮声瓮气的说道,随后附和声一片。
      赵淳和若茗对望了一眼。确是如此,这个江顿是绍兴十四年的进士,开始尚有几份读书人的耿直之气,几番受打压后投靠在秦桧门下为虎作伥,几年内升至镇江知州。
      “淳哥哥,他为什么要下令关闭城门?”若茗把赵淳拉倒无人处低声询问。
      赵淳想了想,“我猜一来安置难民的银两多半被他中饱私囊了,二来此处与扬州城极近,一旦民怨四起甚至暴动,扬州城的备战和士气必受影响。”
      “那岂不是一箭双雕?”若茗气愤极了。
      赵淳点点头,“秦桧一党力主谈和,哪会那么轻易放弃,必要想方设法阻碍抗金大业。”
      看着四周难民无助的眼神,若茗好管闲事的脾气又来了,决定要插手此事。她看了看赵淳,两人眼神交汇,确定彼此的想法。
      赵淳从怀里掏出一块令牌,若茗认出正是当日出临安城时用的那块,当事急着赶路也不及细问,此时看到就拿过来仔细端详一番。
      令牌手掌大小,极沉,金光灿灿,正面铸有一四爪金龙,反面有一行字:见令者必当遵从。若茗不解,赵淳解释道:“这是当年太祖赐予太宗的。太祖打江山时太宗立下汗马功劳,太祖特铸此牌。太宗即位后又将此牌赐予其他亲王,得牌者要帮助皇上监督臣工,整饬朝纲。当今圣上即位时赐予我父王,父王过世后缴了回去。前段日子复将此牌赐予我。这牌子不如从前好使了,但对付个江顿还绰绰有余。”说完一乐。
      若茗依稀想起是有这么回事,拿着金牌晃了晃,“我们去试试。”
      二人挤过人群来到城门口,大声嚷着“开城门!”众难民一见有人带头也跟着叫嚷起来,一时间民声鼎沸,要求打开城门的呼声此起彼伏。守城的士兵大惊,迅速向上禀报。
      很快城墙上灯火通明,众人拥着一位四品服饰的官员出现在城头,“前方战势紧迫,本官为了百姓的安全下令关闭城门。尔等流民快快散去!否则休怪本官无情。”
      城下嘈杂声更响,甚至有激动的难民开始撞击城门。
      “大胆刁民想造反吗?竟敢聚众攻城。快,快传弓箭手。”那官员边说边往后退,神情慌张。很快一排排弓箭手出现在城墙上,“把箭对着这群暴民。”瞬间百十张拉满的弓,百十支锋利的箭对准城下手无寸铁的百姓。城下顿时安静下来,难民们又惊恐又气愤。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