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全部 ...

  •   有人说:大学四年可以概括为醉生梦死,大一时“醉”,高三就像个瓶口,到了大学,未经纾解、名为青春的洪流势不可挡,结果是意识混沌、神经麻木、反射弧延长到不可思议的长度;大二时“生”,游到浅水湾时,心理和物理上不那么紧绷着要寻找虚幻的快乐,嚷嚷着解放的叫嚣渐归于沉寂,于是打算洗心革面,好好学习了;大三时“梦”,要前往一个新的目的地时,身处象牙塔的我们总是有无限的想象与期待,对社会和职业有过于瑰丽的幻想,结果是大梦一场;大四时“死”,刚踏进社会就理解了之前的幻想有多么不切实际,没想到我们自以为重大的转折点只是一个转角罢了。

      有人说,职业就是梦想。每个小学都有一个永恒的作文题目:我的梦想。还记得你吸着鼻涕,咬着麻花辫,一脸苦恼地从自己存放众多梦想的宫殿里挑选出那个最崇拜的职业时的郑重吗?

      奈何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梦想便不复轻盈。他开始用双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实而非花朵。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成长定义为一件残酷的事,认为人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看待是非的态度越不鲜明,越长大梦想萎缩得越厉害。敢问在座的各位,你,有梦想吗?

      最近网络热传的最牛辞职信“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难道不是因为原先的职业定位不准确吗?如果你明确了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为何不选择一个与其相适应的职业呢?时过境迁,难道真的要抛下一切去寻求心灵的救赎吗?

      或主观或潜意识中,我们一直明显高估了职业的定义。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身处名为学生的职位上。

      职业是一种我们认为是灵感的东西,可能须臾而生,同样可能须臾而逝。学期始和学期末,我们的幻想油然而生,我们的感情激动起来,我们的眼前浮想联翩,我们狂热地追求自以为正确的目标;但是,到了最难的过渡段,整个学习周期的中间部分,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使我们厌恶──于是我们梦想的整个存在也就毁灭了。古语有云:行百里者半九十。一段一百里的路,你可以从物理上分为一半一半,也可以在心理上分为九十和十,二者的差距悬殊,但耗费心力却相差无几。

      因此,在经历了学生这一职业的蹂躏之后,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

      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鼓舞或者是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 。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并不能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但是,不只是虚荣心能够引起对这种或那种职业突然的热情。也许,我们自己也会用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把它美化成人生所能提供的至高无上的东西。我们没有仔细分析它,没有衡量它的全部份量,即它让我们承担的重大责任;我们只是从远处观察它,然而从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

      中国大学生社会阅历少,而职业难以用文字简单定义,所以造成了学生对于职业的理解偏差。一份职业所需的条件远非表面上那么简单,专业知识、行业技巧,有些需要学习,有些需要机遇。其间所耗费的精力与时间自不可详述。能始终专注于自己的职业是一种幸运。

      因为了解而自信,因为自信而成功。一份职业,如果你完全明了你与它的相对性,你可以因为对它本身的喜爱而忍受原本你厌恶的部分或者你坚信你可以改变行业的趋向而不受其影响,那么这份职业是值得你去尝试的。

      说一千道一万,别人口中的都是些虚无的东西。我们的未来还握在自己手里,我们可以拒绝别人的指手画脚,只要我们有心,我们可以改变一个行业、改变整个国家的价值观、改变世界。

      如果不想成为别人口中的实验品,我们就必须要有试验的决心。行动远比谈论要困难,但唯有行动方有成功的机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