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十四章 我们结婚吧2 ...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莲花连连不断地念着,她不敢停嘴。她怕一停嘴,自己就会感到憋闷和后悔。
      今天是莲花出嫁的日子,起初她还很兴奋,走着走着就不免有些胡思乱想了,别人出嫁都是热热闹闹,一大群人接亲、送亲,打的打伞,提的提火笼,抬的抬嫁妆,而她却信了杜若虚的话,要搞什么移风易俗,新式结婚,什么都来不及准备。她今天只穿了件半新的红花衣,头发用红毛线扎着,稍稍透出点喜庆的颜色。她只背了个背包,里面装了几件随身换洗的衣物,还有一套崭新的被面被里、枕巾枕套,拿着父母硬塞在手里的火笼子和雨伞,不顾父母的阻拦一个人如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出发了。
      天禾人认为火笼子代表红红火火,雨伞代表着有人遮风挡雨,这两样东西平时都应该由送亲的女孩提着,现在却由莲花自己提着了,一个人走在路上,免不得有点孤独的感觉。想起别人出嫁时都会有人祝福,所以莲花就想起杜若虚暑假时送给自己的那其中一本书——《诗经》上的一首祝福出嫁的诗,念念有词起来,觉得这样以诗做伴,既可以自己祝福自己,又可以走路不闷。
      自从跟杜若虚相处以来,莲花觉得似乎自己身上都多了一股文学的气质。那本《诗经》有好多古诗啊,可惜她有很多字都不认识,读起来好吃力呀。
      自己跟杜若虚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呀!莲花不由得望书兴叹。
      不行,我得想方设法缩短与天斗差距,不能让他将来看不起自己。
      正是在这种动力下,莲花花了狠功夫自学。
      当时正是学习雷锋热火朝天的年代,雷锋说过,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莲花充分发挥了这两种精神,凭着自己过人的意志力,花了很多功夫,一个字,一个字的查字典,才多认了很多字;虽然每首诗后面都有简单的解释,可是很多诗还是不太明白意思,有的甚至跟读天书似的。莲花就写信问杜若虚,这样一来二去,反而加强了两人之间的联系。过了一段时间,莲花读起这些古诗就顺畅多了,连学区的老师们都夸莲花找了个有学问的对象后,整个人都显得更有文化水平了。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呀!
      也许是因为莲花对与杜若虚的婚姻无比期待的原因吧,她对这首描写女子出嫁的诗特别感兴趣,竟然背得滚瓜烂熟,今天在出嫁的路上竟然发挥了大用场,让她的孤独出嫁之旅不再孤独寂寞,反而充满了诗情画意。
      井边村离水里村很近,现在是冬天,水库里的水干涸了,水落石出,莲花不用转道江边村,就可以直接从大坪村穿过,经大坪村的后山穿过水库,跨过水库中央那条原有的永不干涸的中心河流上的几个石墩,才大约三里的路程,很快就要到了。
      远远的望见水里村前高高的石阶下那个挺拔修长的身影,如同他身边台阶两旁的那两棵高高挺直的大树。暖暖的冬阳照在他的身上,给他的周身渲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更加令莲花目眩神迷。此时,莲花的脚步越发轻快,心里越发轻松愉悦,刚才路上的憋闷与后悔一扫而光,还伴着点点的期盼与激动。
      近了,近了,莲花越来越清晰地看见杜若虚清俊的面庞,隐隐的笑涡,似乎感受到了他的呼吸,闻到了他身上的清香。
      他望着莲花静静的微笑,乌黑如墨的双眸似乎闪烁着点点幸福的星光,他微微上翘的唇角和左颊的那个酒窝盛满着幸福与快乐的笑意,他伸手接过莲花手中的烘笼,柔柔的笑着:“莲花,到了啊,我等你很久了。走吧,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莲花久久地看着他,静静地笑着,幸福感充满了全身的每一寸肌肤,每一块血肉,每一个细胞:是呀,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这一切似乎还在梦中呢!可他实实在在就站在自己身边,自己可以清晰地问道他身上淡淡的清香。

      “哟,杜老师来啦!”
      莲花和杜若虚双双走上那高高的台阶,来到了村前正中的那条青石板大街上,几个村民见了,纷纷跟他俩打着招呼。
      “这是我老婆,我们今天结婚了。”杜若虚微笑着向大家说道。
      “啥?你们今天结婚,我们怎么没听说过。”几个村民满脸诧异,有些反应不过来。
      “哦,我们是新式结婚,一切从简。不接亲,不送亲,不请客,不办仪式。”杜若虚解释道。
      “哦?新式结婚?”几个村民呆愣,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这实在是出乎常理呀。
      “来来来,见者有份,大家吃个喜糖吧。”杜若虚不由分说,从口袋里拿出一把糖分给路边的几个人。
      “恭喜恭喜!”那几个村民还有点愣愣的,接过糖,站在那里呆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欢天喜地地吃起了这突然出现的喜糖。
      杜若虚拉着莲花穿过村中的青石板小巷,走到村子第二排(村西第一排)右手边第二间的自家门口,正准备往里跨,杜源远手提一串鞭炮噼里啪啦迎了出来:“欢迎欢迎,欢迎大哥大嫂。”
      杜源远的欢迎词,特别是“大嫂”的称呼,让莲花脸有些发烧,一下子还不习惯,不知怎么回应,不过,也让莲花非常受用。
      杜若虚很惊奇:“源远,你从哪弄来的鞭炮?”
      杜源远边防鞭炮边得意地傻笑:“嘿嘿,我昨天去赶圩买的。反正快过年了,家里也要放鞭炮啊。我想大哥大嫂结婚,这是件件天大的喜事。办喜事,鞭炮还是要放的,放了鞭炮这才有喜庆的气氛。所以其它的可以省,这个不能省。这么好的大嫂我得好好迎接啊。是吧?”
      “你这个小滑头,就知道巴结你大嫂啦。”杜若虚刮刮他的鼻子。
      “嘿嘿,大嫂是我以前的老师,对我最好了,我也要对她好。”杜源远真心实意地笑着说。
      “源远真是个好孩子。” 莲花笑着揉了揉杜源远的头发,赞许地说。
      “总算你没白教他。”杜若虚对杜源远的做法感到挺满意,和莲花一起在鞭炮声中走进了自家的大门拜见父母大人。杜长庆和张秀英欢天喜地地笑了,拉着莲花坐下,说着祝福的话语。他们根本没有不欢喜的理由,自己的儿子竟然真的没花什么钱就给自己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回来。

      “哟,若虚,莲花,你们今天结婚怎么也不告诉姐呀?姐也好帮你们张罗张罗。”媒婆桃英姐风摆杨柳般扭了进来,杜若虚和莲花今天成亲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她的耳中。
      莲花听了,十分尴尬。在农村,有媒婆为大之说。因为杜若虚的新式结婚,他们无意间把这个答谢媒婆的程序都忽略了。估计桃英姐明着说来帮忙,实际上是来兴师问罪了。媒婆媒婆,东说西说,他们就是靠嘴皮子吃饭赚钱的,那几块菜钱还得赚的,否则她不就亏了。
      “抱歉啊,桃英姐,若虚要移风易俗,所以我们什么仪式也没办,只是昨天去公社扯了张结婚证。”莲花解释着,又悄悄拿出一个红纸包递给桃英,“桃英姐,本来按规矩应该跟你砍几条菜的,但我们办得简单,这点小意思,拿着啊,还得劳你大驾,自己去砍几条菜了。你的大恩大德我们不会忘的。”这个简易红包,其实只是在钱上贴裹了一张红纸条而已,是临出嫁前莲花妈悄悄塞到莲花手里的几个红包之一,让她有备无患。洪秀说:虽然你们年轻人兴什么婚事新办,但有些规矩还得放在心上,千万不能忘了为你们牵线搭桥的媒人,他们是你们的恩人哪,没有他们你们能够走到一块吗?
      桃英姐欲收还拒地接过了红包,脸现羞涩,眼却放光,看来对莲花此时的表现十分满意。
      “若虚,莲花老师,恭喜恭喜,恭喜你们今天成亲。”杜小溪的母亲二凤满脸堆笑,手捧一个大海碗,碗里装着十个圆滚滚的鸡蛋走进来递给张秀英,“大嫂,您真有福气啊,儿子有文化,媳妇也有文化,真让人羨慕啊!小溪和小川听说杜老师今天大喜,非要我把这几个鸡蛋送过来道喜,你们可别嫌弃啊!这是孩子们的一点心意。”
      “哎哟,这么大的厚礼,我们怎么好意思呀?现在能从鸡屁股里抠出几个鸡蛋真不容易呀。”杜母张秀英推辞着。
      “是呀,小溪妈,你们留着自己吃吧。你们家攒这么多鸡蛋也不容易。”莲花柔声劝道。
      “杜妈妈,莲花,你们别推辞了。你们愿意收下鸡蛋是我们我的荣幸,若虚和莲花都是文化人啊。你们是给我们家面子啊。”人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不接过来就真是不给对方面子了,张秀英也就喜滋滋地接过来了。
      很快,杜若虚和杜莲花结婚的消息就传遍了这个小村的大街小巷,杜家最近的一脉、左邻右舍以及一些莲花的学生家中都纷纷前来贺喜,有的送来一小袋花生,有的送来一包红枣,还有的送来几块钱的红包……村里平时有人家办喜事,乡邻们都是这样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的,虽然礼物小,也不特别值钱,但真诚的心意却是无庸置疑的。虽然今天大家都是朝着杜若虚和莲花的面子而来的,但是这两个文化人,在淳朴的乡亲们看来就是文曲星降世,不同凡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