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1、第 61 章 ...

  •   额角带着血痕的李参谋匆匆跑过来:"宋同志,你不是要去采访一二零师吗?他们就在对面山头驻扎,走吧。"
      宋灵漪把手帕紧紧攥在手中,抹了一把泪:"走吧!"
      在山头的一个掩护棚中,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志愿军军官正在摇着话筒,大声叫喊着。他放下电话,看见远远向这里走来的李参谋一行人,笑着迎出来:"李参谋,这是......"
      李参谋敬礼道:"报告陈副师长,这是从祖国来的采访团!"
      陈副师长急忙与众人握手,热情寒暄。
      李参谋看到微微四顾的宋灵漪,忽然想起了什么,赶忙问:"副师长,楚师长在吗?"
      林副师长叹口气:"在昨天的血战中,他负了重伤,已经被送回国内治疗了。"
      众人都一惊。
      宋灵漪声音微颤:"那,萧川......同志呢?"她紧紧地攥住那条红手帕。
      林副师长慢慢摘下头上的棉帽:"你是问萧团长?他......已经牺牲了。"
      宋灵漪一下站立不稳,跌倒在地上。大家急忙将她扶起。李参谋惊奇焦急地呼唤:"宋同志,你......"宋灵漪呆呆地望着前方。
      林副师长猛然醒悟,急忙问:"您是他的......."
      宋灵漪的声音冷漠、平静:"他的未婚妻。"
      所有人都惊呆了。
      李参谋急忙说:"我......我送您回去休息吧。"
      林副师长指指掩护棚:"您要不要先躺一会儿?"他不为人注意地抹一下眼睛:"我和萧川也是多年的战友了,我也没有想到......."
      宋灵漪平静地说:"谢谢,不用了。我自己回去。"她一步步向山下走去。大家默默地,不放心地跟在她的后面。

      1951年的春节,在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心中,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在后方的每个角落,从工厂、学校、农村,无数的糖果、罐头、饼干、红领巾.......作为新春礼物源源不断地寄给在前线枪炮中度过节日的志愿军指战员们,还有一封封热情的书信,如雪片般飞向冰雪前线。无论是前方和后方,度过春节的最好方式都是:战斗、生产。人们没有休息日,不分昼夜地守卫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辛勤的血汗灌注年轻贫瘠的人民共和国的土地。
      这些天,王永勤所在的全国总工会的工作也像其它部门的工作一样,特别地忙碌。而老方呢,作为医药公司的经理,忙得简直忘记了吃饭睡觉。他们二人已经有好几天没见面了,就连大年三十的晚上,也是在办公室度过的。
      初一的早晨,王永勤来到办公室,继续处理纷忙的组织各级工会保证生产,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活动的工作。一直忙到中午,她才有空坐下来吃一口自带的面包,同时打开《人民日报》,匆匆阅读着上面的内容。
      一篇名为《热血,洒在朝鲜的土地上》的头版文章引起了她的注意。作者的姓名更令她惊喜:宋灵漪!这么说,宋灵漪已经回国了!她急急地阅读着:

      这些天来,在朝鲜前线,我们时时都感受到志愿军指战员们那种忘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由于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朝鲜人民,热爱我们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祖国东北边防一道飞机攻不破,大炮打不破的钢铁长城。在这些普普通通的军人身上,蕴育着无限的精力与热情,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令天地为之动容!
      从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我带回了一条染血的红帕。这是一位名叫王魁的连长留下的遗物。他所率领的某高射炮连英勇地与敌人的飞机队对抗,终于射下了一架敌机,保卫了朝鲜人民,保卫了运输线路的畅通,也显示出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的雄风!然而,这位英雄的连长却在飞机的扫射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临牺牲前,他还对记者谈起这条红手帕,这是他在参军前和支前模范--家乡的媳妇之间爱情的结晶.......也许,这位年轻的女劳动者还没有得知丈夫英勇牺牲的消息,也许,她已经默默地承受了这一难以忍受的痛苦。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她一定像千百万坚守在后方的全国人民一样,正继续拿起手中的锄头,为抗美援朝继续献出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力量。有这样好的战士,有这样好的人民,我们的正义战争是一定会胜利的!
      在朝鲜前线,我们时时感受到战士们的英勇,也时时地感受到战争的险峻。在这异常艰苦的环境下,英勇的志愿军指挥员们,与战士们同生死,共甘苦,前仆后继,共同谱写着壮烈的篇章。在战争最激烈的大同江畔,担任修复桥梁、道路工作的先头部队一二零师师长楚天同志在指挥中身受重伤,团长萧川同志光荣牺牲。但是,指挥工作一刻也没有停顿下来.......

      热泪蒙住了王永勤的眼睛。她放下报纸,颤抖地捂住脸。

      傍晚,王永勤和方超赶到了人民日报社。
      尽管已是华灯初上,但报社里仍有许多编辑、记者在加班赶写、编排着稿件。二人走进宋灵漪所在的办公室。堆着如山材料的办公桌旁,宋灵漪正在伏案工作。
      方超站在门槛上,眼中含泪:"灵漪......"
      王永勤几步走过去:"灵漪,你不要太难过了!萧川他......这已经是事实,可谁也不能把它挽回啊!"她一阵呜咽,忙用手捂住嘴。
      宋灵漪没有说话,仍在被红笔画得密密麻麻的稿件上进行修改。
      "你为什么这样平静?灵漪!"方超忍不住叫道,"你说话呀!"
      宋灵漪慢慢抬起头:"大姐,你说得对。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你是知道的,在河北与日本人作战时,我就经历过一次他的死讯。只不过,那时是假的,可这次......"她再也无法平静地叙说下去,急忙掏出手帕捂住脸。
      方超奔过来:"灵漪,你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倘若他有灵,也不希望看到你这样悲痛......"
      宋灵漪慢慢拿下手帕,看着桌上一帧萧川的遗照:"这是他留下的惟一一张照片......从朝鲜战场回来后,我每天都无法入睡,一闭上眼睛,那些战斗的场面,还有那个流血的山头就在眼前重现......我和他今生注定无缘,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回报他!也不枉是他的......."她伏在桌上,泪水打湿了纸张。
      王永勤流着泪,把方超拉到一边:"咱们怎么办?不能让她这样下去了!"
      方超沉默一下,走过去:"灵漪,听说报社领导和同志们都希望你回春江休息一段时间。我想,让永勤请几天假,陪你回去看看。"
      宋灵漪立刻说:"不用了。我怎么可以为了私事而耽误工作,耽误别人!......何况春江满目旧人旧景,我也实在受不了。你们别担心,我宋灵漪自认还比较坚强,更何况十几年的革命生活,早把我磨炼出来了。我不会低头,更不会颓废的!"
      王永勤走过去,抱住她的头:"灵漪!我的好妹妹........"二人拥抱垂泪。
      宋灵漪沉思良久:"不过,最近报社有一个到边区老革命根据地采访的任务,我主动申请来了。"
      "回边区?"
      "一来,离开那里很多年了,我想念乡亲们,想念青纱帐、高粱地;二来,作为一个曾被父老乡亲的乳汁哺养的人,我有责任关注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王永勤眼中含泪:"是啊,我们已有很久没去过了......"
      "我离开河北时,曾经说过,等我学习完了,一定还回到这里来。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
      "你工作繁忙,自然抽不开身......."王永勤喃喃道。
      "本来,我与萧川约定,等婚礼过后就专门请假,到边区去......如今,我只能带着他的心愿,一个人去了......"宋灵漪凝视着窗外肃杀的大地,慢慢说道。
      王永勤抓住她的手:"我陪你去!"
      宋灵漪默默地摇摇头:"不,这笔债,应该由我一个人来偿还!"

      几天后,宋灵漪来到了边区。
      在结束了采访任务后,她专程来到了岚漪河。
      冰还未化冻,静静的河面下,微微发出酝酿着来年春水万马奔腾的声响。她站在那里,仿佛又听到了当年反"扫荡"时和同志们躺在冰面上,身下冰层微微破裂的咔咔声,同志们轻轻哼唱的《五月的鲜花》;仿佛又听到了夏日里,赵余心摇着小船穿行于荷花中,桨声打着水面愉快的欸乃依依.......
      她慢慢地走到程团长朴素的墓碑前,低头将一束白色的纸花插在僵硬的冻土中,流着泪抚摸着墓碑,猛然控制不住自己,跪倒在坟前。
      天空微微飘起了雪花,慢慢地落满了冰面,落满了墓碑,也落满了这个一动不动跪在那里的人,使她看上去好象一座冰雪的雕塑。
      良久,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医生提着药箱和几个农民从附近的村里走出来,从这条路上插到另一个村子去。忽然,一个农民指着淀边叫起来:"那里好象有个人!"
      大家急忙围过去,七手八脚地把倒在地上的宋灵漪身上厚厚的雪掸净。医生一震:"是她?......"
      一位农民吃惊道:"这不是宋同志?"他抬头望着医生:"吴医生,您快给瞧瞧!"
      吴林已经把昏迷不醒的宋灵漪扶在怀中。他回头看看那被积雪覆盖的墓碑,沉重地叹口气。

      宋灵漪被紧急送回了北京607医院。闻讯赶来的报社领导和王永勤、方超围站在宋灵漪的床前,看着吴林为她检查。
      方超焦急地问:"老吴,宋灵漪.......不碍事吧?"
      吴林摘下听筒:"她的心脏不太好,可能跟过度悲伤有关。过度的悲痛,长期的紧张工作损害了她的健康,再加上这次......需要好好休养。"
      报社领导立即说:"我们马上联系疗养院!"
      王永勤摇摇头:"不,还是等我忙过这一阵,陪她回春江吧。那里有她的家人,也许.......能慢慢抚平她心灵上的痛苦。"
      吴林叹口气,拭拭泪:"唉!没想到......"
      这时,床上的宋灵漪忽然发出呻吟:"萧川......"
      方超看看王永勤:"怎么,还是他!"
      王永勤忙低下身:"灵漪,你醒醒!"
      宋灵漪慢慢睁开双眼,环视众人:"我这是.......在哪儿?"
      王永勤欣喜道:"在北京607医院。你在程团长墓前晕倒了,是下乡巡回医疗的老吴发现了你,把你送回了北京。老吴为抢救你,整整两天两夜没合眼啊。"
      吴林忙摆手:"不,不......"
      宋灵漪疲惫地合上眼皮:"我好像.......做了一个长梦......我和萧川、程团长又相见了!他们戴着红花,笑眯眯的。等我去追他们时,他们又远远地跑去了,去了......"
      方超叹口气:"他们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宋灵漪没有睁眼,几滴清泪缓缓渗出眼角:"不会了,再也不会了......."
      王永勤安慰着:"灵漪,你安心治疗,等身体康复后,就由我陪你回春江。那里有你的家人,他们会好好照顾你的。"
      宋灵漪睁开眼:"不,我没病,我要继续工作......."
      领导说:"宋灵漪同志,别说了,你必须安心休养。"
      吴林也开口:"宋灵漪,不要争了,你身体很弱,无法胜任现在的工作。如果不休息,你的身体会全面崩溃的!"
      大家都紧张地看着宋灵漪。良久,她叹口气:"好吧,我就休息几天。"
      王永勤急忙说:"不,你要好好休息一段时期!我这几天太忙,等过了这一阵,我亲自陪你回春江!"
      宋灵漪摇摇头:"不!我不回春江!满目旧人旧景,我受不了。"
      领导说:"那么,就去其他地方吧!庐山的疗养院是专为中央机关干部设置的,报社也有名额。我看,那里对你再好不过了。"大家都点着头。
      宋灵漪坚决地说:"我也不想去庐山。不要占了其他同志的名额。如果你们实在要我休养的话,我想回到边区当年我们战斗的地方,住在老房东家中。"
      众人对看看。
      "那里的条件可不好啊!你的身体......"
      宋灵漪摇摇头:"不碍事的。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我就会好起来的。"
      王永勤向大家摆摆手,下了决心:"那好,就这样吧!明天,就送你去边区。"
      宋灵漪慢慢地点点头,闭上眼睛。吴林站在床边,沉思地望着她的面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