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端午第二天 ...

  •   曲水流觞的活动在时下十分流行,尤其在各个学院和学馆的读书人。
      最负盛名的就是兰亭这处的曲水流觞,它位于对外开放的公园里。进行曲水流觞的活动时,不论任何职业、任何年龄,只要这里的石凳有空余,都可以加入,是切磋和交流思想的一个好场所。
      渐渐地,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里增加了许多石凳。但依旧会有人没座位,经常会出现两旁围着许多观看者的场景。
      安课到曲水流觞的小溪旁的时,杨以、桃临、吴筱筱、王前明、王前澈几人已经在河流的两旁的石凳上坐下了。
      湛蓝辽阔的天空、绿意盎然的柳树、生机勃勃的草地与灰白色冷泠的石头、清澈见底的小溪,彼此的色彩辉映,就像是一副精心描绘的水彩画,坐在其中的少男少女是这幅风景画中的仙人,个个容貌不凡,为这幅画添上了浅蓝、浅粉、浅白等带着颜色的仙气。
      打过招呼后,安课看见一个空着的石凳上放着用棉布包好的书。
      “这书是昨天帮我买的那些吗?谢谢啦。”安课从新的钱包里掏出准备好的钱准备给吴筱筱。
      “不是我付的,是杨以帮忙付的钱。”吴筱筱扫了一眼在小溪对岸一身浅蓝的杨以,没有说买,而说成了付。
      “啊是这样,杨以谢谢你了。”安课踮起脚跨过小溪,走到对岸杨以的身旁,看杨以摆着手要推脱的样子,不给他开口的机会,直接把钱塞到了他的手上,“不能不要啊,这个是必须要给你的,你推脱的话,就是嫌弃少了,那我就要加上包装费一起给了。”
      吴筱筱低头整理自己的衣裳,余光扫了眼水中的倒影,想起昨天在书店的场景——
      自己走到杨以身旁,说起曲水流觞的聚会的时候,他问自己安课会不会去,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向老板说要将安课的书买下,说他也去,顺便把书带给安课。她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多想。
      “哈,我们的小诗人到了,咱们可以开始了!”陈佳佳、久东还有方海几人一齐到了。
      小诗人是指方海,出生于书香世家,七岁作的一首朗朗上口的《桃花》在东安区广为流传,这首诗还被很多学院教孩童的启蒙老师编进了课本,这样一来,大家都知道东安区桃花城有这么一位小诗人写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桃花》。
      所以,方海从小时候起就是桃花城的名人,而他长大的过程中也没让大家失望,每每在诗会上脱颖而出,从小到大,喜欢他、崇拜他的人一直在增加,所幸方海的容貌属于中人之姿,每每说到这一点,他总是万分感谢他的父亲。
      和方海长久受人瞩目形成的张扬气场不同,久东则低调沉稳许多,因为长久与草药打交道的缘故,身上总是带有好闻的药香味,让人觉得很安心。
      虽说大家这时都是不过十七的少年,有孩子气的一面,久东的孩子气也是与众不同,他曾经专门花时间将《伤寒杂病论》和《千金方》进行倒背,让大家啧啧称奇的同时又哭笑不得。
      “佳佳,你家那位怎么没来?”吴筱筱招呼道。
      “你还不知道他,他最不耐烦玩这个曲水流觞了。”陈佳佳撇嘴,嘴上埋怨,但心里觉得没什么。
      待几人坐定,方海进行开场了。湖蓝底金边的杯盏被盛入果酒,放入溪中,轻轻一推,张口道:“我开个场,先来个简单点的,上联:曲水流觞诗两岸。”
      杯盏慢悠悠转了一圈停在了安课面前。
      安课瞪着杯盏,差点噎住。
      没想到运气这么背,居然第一个就要作诗,昨晚自己临时抱佛脚,补习了一下,虽然能答上来,但是水平不敢恭维,硬上了只能:“兰亭饮酒词入肠。”
      说完抬头询问方海可以继续了吗?
      “安课,你出个题,接下来大家都要做诗或者词了。”方海隔着一个位置对安课说。
      “那就以旁边的柳树为题吧。”将杯盏轻轻一推,纤细的蓝色花朵又晃悠着往下了。
      这次杯盏停在久东面前,久东沉吟了一会:“柳条百尺拂银渠,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久东坐在几人的下游,是最后一位,后面的石凳都是空的,也许是今天是端午节第二天,兰亭里人特别少。久东从水中捞出杯盏,走到上游源头处放入水中:“下一个主题有两物:桃花和溪水。”
      杯盏到了杨以面前停下,他不常玩曲水流觞,见几人都看着他,也就想了一下,这题倒是难不倒他:“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嗯——下一个主题:端午。”
      杯子幽幽越过安课和陈佳佳,停在了方海面前:““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端午的主题也太普遍了吧。”
      “方海,你是怕显示不出你的水平吗?下次大家都给你出难一点的。”陈佳佳看方海一副等不及要做诗的样子打趣。
      “哼哼,那说不定到时候杯子流到你的面前。”方海回嘴。
      从绿树夹道的石板路上走出几位男子,其中有一个一身红衣:“在下与朋友路过此处,不知道能否有这个荣幸加入各位。”
      “家坞兄,钟音兄,……你们也来这里啊。”安课有点惊喜地看到这四人,但叫了两个人的名字之后,到第三个人那里就断了。
      很简单,第三个人是偃仰,还有一个人不认识。
      偃仰看了眼安课,笑笑没说什么。
      “几位坐吧。”方海招呼道。
      曲水流觞的两岸都有座位,位置是稍稍错开的,在安课之后来的陈佳佳、方海和久东几人没有按照顺序坐,而是都和安课坐在同一侧。
      因此新来的四人就坐在了几人的对岸,偃仰就坐在安课的斜对面,也就是杨以的旁边。
      “诸位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偃仰,来自中安区。这两位是何家坞和钟音,现在也在木艺馆学习,和几位也有过几面之缘,这位是秦彦远,是听星阁的人,你们听到的那些精彩的说书很多都是他整理的,听星日报也是他创办的。”
      听星日报?
      这个人创办了听星日报?
      这么说很有可能是同个地方来的?
      安课打量了下秦彦远。
      如果说杨以是用上等好玉雕琢出来的玉兰花,君子如玉,气质温润又有精雕细琢的精致。偃仰是名家设计的价值连城的器皿,贵气又不羁,可以放置万物的宽广胸襟。那么秦彦远就是舒适的冬日阳光,让人感觉亲近又温暖。
      这可能也与他今日的穿着有关,一头柔顺的短发,简单舒适的休闲套装,显得随意又自然。
      不知不觉,杯盏停在了秦彦远面前,在他作诗时,安课才回过神。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不知为何,安课觉得这首诗很不错,可能是因为更加通俗易懂,对于她来说比较适合。
      “不知秦兄可否以你的日报为题,做一首。”
      秦彦远是听星阁的少东家,这点很少人知道,别人都只以为他是听星阁的工作人员,而且还是在幕后,所以认识他的人极少。
      偃仰这次来到东安区,秦彦远找到他,问他要不要一起合作经营报纸或者投资。秦彦远展示了他这一年内收集信息和展示传播信息的能力时,他就下意识觉得自己没有把柄。
      日报虽然现在刚刚起步,虽然没有很多人知道,但他意识到这个日报可以有很大的作用,日后若是发展起来,会是很可怕的一种力量。但是他还要再观察一下。
      “佳人住坊楼,众人抢破头。原以庆端午,却是抛绣球。”
      “哈——妙,妙,妙。”大伙一听,乐了,这不是说昨日端午佳节的安姑娘在会月阁招亲吗。
      安课看众人大笑,有点不明白,不过就是一首打油诗,难道有自己好像没有get到的点。在场的人都清楚,好像就是自己和杨以不明所以。
      陈佳佳看两人就知道他们不知道这件事情:“昨天,在坊楼上,安家姑娘在抛绣球招亲呢,很多人还以为是端午节的活动,纷纷去抢,最后抢到绣球的人,谜题和对联都答了,安姑娘也满意,谁知那人得知是要娶人,连连道歉,说自己已经定亲了。”
      这个乌龙闹的有点大了,不过一夫一妻渐渐成为了约定俗成的规定,一般人也不会强求就是了。
      “后来呢?”
      “后来围观的群众纷纷说安家没写清楚,也不怪人家搞错了,但安家姑娘气的说不嫁了,看来最近一段时间是不会招亲了。”
      “这诗虽然没出现日报,但是却是让看了日报的人都知道这是在说日报上的事情,秦兄倒也是妙人。”
      “看来这位姑娘有定我们听星阁出品的听星日报,在下深感荣幸。”
      偃仰看向何家坞和钟音,这次的合作也就是他约他们出来的名义。
      钟音也是中安区的,都在天子脚下,两家长辈同朝为官,也算是认识,这次南下,偃仰碰到钟音也很意外,因为钟家对外的说法是钟音生了大病,要去休养,看样子,不像是经过家里同意出来的。
      那天在比赛的场地,很巧合的看见了钟音,就把东西顺手送给了和他同行的安课,既然他不想暴露自己,那就当打个招呼好了。
      很巧,后来又是去木艺馆,大家都是高级班,自然而然就说起了日报合作的事情,然后,就是这个何家坞了,作为何家二少爷也就是最小的少爷竟然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名,何家金店在何万三的经营下陆续在全国开了票号行,现在称的上是全国的首富了。
      听了这个合作后,他自然很感兴趣。
      听星日报的发展很快,其实正式创立发行到现在才2个月,销售量就十分可观了。
      “你们都订了听星日报吗?是在哪里订的,我也要订一份。”
      “订?”秦彦远抓住了里面的一个陌生词。
      “恩,对啊,你们难道不是送报纸上门的?那订了是还要自己去拿的吗?”安课想了下,自己去拿也可以,但是有些麻烦。
      “姑娘能劳烦再说一下吗?订是什么意思?如何又送上门?”秦彦远隐隐觉得送上门是一件很有利于扩大报纸销量的,但是这会耗费很大的财力,还要计算有谁需要。
      安课内心暗道糟糕,难道没有订阅这种说法吗?现在怎么办,
      咬咬牙,反正报纸都出来了,订阅这种形式肯定也就不远了。
      “订就是说一户人家提前将一年或者半年的报纸钱付了,然后会有人专门将报纸送上门。”
      “那若是那户人家不在或者还没有起床怎么办。”
      这人反应好快,一下子就看到了重点:“可以在门外装一个信箱,用来存放报纸,一般很少有人会去拿别人的。”
      “恩对,而且一户人家订了,隔壁的也会订,那么很快全桃花城的人都会知道日报了。”秦彦远越想越兴奋,若不是场合不对,他真想拉着这位姑娘一起畅聊,
      “抱歉,我有点偏题了。我这里有几张听星阁听说书的门票,赠送给你们,你们以后有时间欢迎来我这里做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