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不要打仗 ...
-
红木方桌上的龙井又换了一茬,青花海水纹香炉内的沉水香还在静静地燃着,侍郎大人觉得自己仿佛能看见细弱的烟在屋内缭绕,而自己的呼吸便是扰乱其踪迹的原因。夏日的热气明明被庭前的海棠隔绝,侍郎大人的脸上却硬生生有了几分水色。一旁侍立的丫鬟眼观鼻鼻观心,只静静等着主人的到来。
在侍郎大人眼见便要将第二杯茶水饮尽时,此间主人终于姗姗而来。
“侍郎大人见谅,某近来多感不适,惫懒了些,内眷无礼,还望侍郎大人海涵。”来人自门口一路走来道,平凡的脸上却不见几分歉意。
侍郎大人闻声立即起身见礼:“丞相大人为国尽瘁,下官理应仿效,怎敢有怨言?“
丞相拱拱手,主座落定,嘴上便接过:“侍郎大人多礼,来人,奉茶。”
侍郎大人趁着抬手,抹了抹脸侧的汗珠,心里不住苦笑:这冷面人平日最为刻薄,自己此番得此冷遇,盖是又被他拿住什么可以要挟的把柄了。
这边厢,却依旧一派上和下睦的景象。
深夜的御书房
年轻的帝王在烛光下细细地批阅案角的奏章,右手的狼毫不时在纸上圈圈画画,浓黑的剑眉间有淡淡的褶皱。四下一片静谧时,殿门轻响,小太监蹑手蹑脚地走进大殿,找到案台边随侍的师傅,低声耳语。大太监点点头,挥挥手让人下去,小心地前进几步,正待开口,案前的人却突然道:“兵部侍郎来了?”
大太监心一跳,几分惶惑涌上脸,连忙低头回:“是。”
“宣吧。”帝王漫不经心地说,将手里的奏折拂开去,朱笔却换到了左手把玩。
未几,白日里受了惊吓的侍郎大人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一回倒是全身干爽,只不过跪下行礼的身体怎么看也有几分不稳,莫非是年岁渐长?座上的一国之君这样揣测着,口中却是波澜不惊:“爱卿平身。”
“谢陛下。“
“爱卿深夜求见,所谓何事?“人把手里的朱笔又换回了右手。
次日早朝
年轻的帝王端坐在宽敞的龙椅上,环视殿下一圈,目光扫过前排的紫服青年时,眼内闪过一丝促狭,却并不言语。司礼太监照常唱诺着:“有本出班早奏,无本卷帘退朝—”“朝“字还没落下,户部,工部,兵部侍郎齐齐出列:“臣有本上奏。”
帝王高坐殿上,看不清表情的脸上剑眉轻轻一挑,眼角再次扫过前排仍自镇定的紫服青年,心底轻嗤一声:朕倒要看看你怎么收场!这边却一副好心情地让三人免礼宣本。
兵部侍郎大人打了头阵:“臣近日于坊间得一笑闻,斗胆博陛下一乐。”
“哦?”龙椅上的人微微侧了侧身子,一副兴致盎然的样子。
“臣偶于茶肆见二子辩论。一子曰,梨酥味美至尊,吾等幸逢盛世,得尝其味。一子驳,然则杏花蜜尤胜三分,往年多市贩,此番未见其踪,憾矣。一子又曰,此言差矣,吾幸于相府得见此物,窃不觉遑与。笑曰,梨酥可解腻且易得,杏花蜜价高甜腻,何必舍近求远?”
“呵,好一个舍近求远,有趣。“高座之人口中说着有趣,唇边却不见半点笑意,一双星目盯着殿下众人,泛着丝丝冷意。
人人都知杏花乃北地之花,先皇在位时,常与关外通集市,因此杏花蜜常得见于市井。而新帝即位时,得蒙古□□汗相助,关外之地尽数被褫,年轻的帝王又怎肯忍气吞声。此番整顿朝内,正是要起兵收复的意思。而近年来,先皇被禁,前太子举兵造反,九州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怎能轻举妄动?而帝王这般心急,与国相先父及族人皆死于蒙鞑之手有心照不宣的联系。
兵部侍郎大人这席话不仅在暗示帝王不能立刻起军,更是在警示当今国相,不可因一己之私将国家置于不顾。这样看来,也难怪皇帝要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