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这就是正文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吴歌·秋》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已经是建中四年初秋了。
长安城,永和坊。眼见天快黑了,一个妇人抱着几匹布,步履匆匆行来。那妇人看着像有五六十岁,鬓已星星,破旧的衣裙,佝偻的身影。其实她不过四十余岁。
“嘎吱”——刺耳一声响,妇人进了屋,喘着气,把布匹收了起来。好像只是几步路的功夫,天都黑了。残月悬在空中,倒也还亮堂。暮鼓已敲,妇人匆匆扒了几口饭,又开始折腾刚买回来的布匹。
捣衣,总是累人得紧,何况她看上去那么憔悴。
夜凉,她枯瘦的额头上却冒出细碎的汗珠。顺手擦去,捣衣砧又发出一声声闷响。
她突然以为自己是累糊涂了,明明自己的手还没落下去,怎么又听见捣衣的声音。不,那不是捣衣声,那是隔壁那个先丈夫回来的,又在吹《折柳》了。
这几年,天数多变,她越发觉得冬天难熬。想到这里,她必须快些了。不然丈夫冻着了,可怎么好。
他走时,是二十岁意气风发的少年,回来时,年近三十,拖着一条瘸了的腿,走在路上还有人唤他,“老丈”。
那是天宝十四年,那个叫什么安禄山的杂种,造了反。说是什么“忧国之危”,其实……唉……他没办法,参了军。可他,还有他的父亲,他的祖父,安逸了多少代,见过偷鸡戏狗,偶尔看见地痞斗狠都绕开走,如何去对付一群如狼似虎的叛军。
而安逸了好多代的,岂止他们。
回来时,虽然腿残了,好歹捡回了一条命。更多一起去的人,却再也没回来。隔壁张家二儿子,刚讨了老婆,就上了战场,没多久就永远留在了潼关的黄土中。而他老婆,到现在都不信她男人死了,年年到了这个时候,都在忙活着给她男人准备冬衣。算来,差不多二十年了。
参军七八年,他最后只跟着同袍学会了吹芦管。那个同袍也去得早,最爱吹的就是《折杨柳枝》……摸出怀里破旧的竹笛,放在嘴边,细细吹来。
“兄弟,这笛子跟了我好些年,你如今学会了,就交给你吧。我,怕是再也用不上了。”
臭小子,《折柳》就是叫你别走啊,你走那么快,作甚?!
已经不知道捣了多久,大略,月亮看着她都看烦了,打了个呵欠,隐匿进云中。不多时,竟是一场秋雨,淅淅沥沥而下。
又过了几天。
他看见张夫人,又在找人给她丈夫捎去刚赶出来的冬衣。没人敢告诉她,其实她的丈夫,战死沙场,快二十年了。
建中四年,冬十月,丙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将兵五千至京师。丁未,泾源军出京城,至浐水,倒戈谋叛……扬言曰:"吾辈将死于敌,而食且不饱,安能以微命拒白刃邪!闻琼林、大盈二库,金帛盈溢,不如相与取之。"乃擐甲张旗鼓噪,还趣京城。
贼已入城,喧声浩浩,不复可遏。百姓狼狈骇走,贼大呼告之曰:"汝曹勿恐,不夺汝商货僦质矣!不税汝间架陌钱矣!"
贼入宫,登含元殿,大呼曰:"天子已出,宜人自求富!"遂欢噪,争入府库,运金帛,极力而止。诸坊居民各相帅自守。
……
没有人知道他们最后,怎么样了。
何谓乱世?
帝王将相,尚朝不保夕,何况平民百姓。
竟然是听着我大苍云的剧情歌《碑撰》开出的脑洞。一个小时写完,感觉这速度也是破纪录了。
安史之乱,泾原兵变,前后相隔不过二十年,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我不知道。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这就是正文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