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0037章 图器重魏王泰撰书 ...

  •   太子这天游猎空手而归,心里郁闷打不起精神,草草用了晚膳,草草洗漱便到寝间歇息。

      可躺到床上又胡思乱想,索性又起床来吩咐宫人于厅中备宴,暗骂自己胡思乱想些什么?今个儿得乐且乐。

      这太子也真奇,一入了宴场,于歌姬美酒间便啥烦恼也没有了。那时候太子让侍卫紧锁宫门,往常他宴饮时多让他叔父李道宗作陪,今晚临时设宴也便不好再请他叔父,只找了两名贴身侍卫和几名有点姿色的歌姬作陪。

      喝了一回酒,又一回鼓乐歌舞之后,太子便觉得乏味,看看那些歌姬也都是自己平常亵狎得厌烦了的,遂让几个侍卫伴着歌姬歌舞,自己一边喝酒欣赏,可仍觉乏味,遂喝道:“停,停,这味儿也见得乏了,你等想个新鲜花样,能让本殿下高兴的便重重有赏。”

      一名个儿长的精炼,看倒是极精明的侍卫眼睛骨碌一转,走到太子身边耳语一番,太子听了“哈哈”大笑,说道:

      “好主意,好主意。来———一起来喝酒,咱定个规则,一边猜码一边喝酒,轮流着下去,输者接着猜,每输一次喝酒一杯,直猜到赢了码为止,倘若喝不了酒,或不愿喝酒,也可认罚,但受罚者输一次便脱了件衣服,你们看如何?”

      那两个侍卫倒是雀跃的叫好,那几个歌姬却都脸红耳赤,一回扭捏后也不得不一起猜码喝酒。

      喝了一回酒,先是一名叫春香的姑娘连连输码,连连被罚喝酒,这姑娘人长得苗条俊俏,平常本不善喝酒,更不会猜码,几杯罚酒下肚,已经醉的一塌糊涂,那几个姐妹看她那样子,遂为她求饶道:

      “太子殿下,便饶了她吧。”

      太子道:“不行,不能坏了规矩,不喝酒便脱衣服。”

      那些姐妹看看那春香醉得可怜,索性便装着慢慢帮她把衣服脱着,晾到了一边。

      不大一会儿,另外几个姑娘都喝了半醉,看看是不能再喝下去,索性便都咬了咬牙,也正把衣服慢慢脱着,那时太子许是高兴,让两个侍卫也要脱了衣服与那几个歌姬亵狎。

      正玩得起兴,却听厅外有人重重敲门,太子便觉扫兴,细听那门外人声,知是张玄素又来唠叨了,遂一时怒起,朝那侍卫和歌姬说道:

      “你们只管玩着,俺给你们擂鼓助兴。”遂自搬了鼓乐至厅门后,隔着门听外面说一句话便擂一片鼓。

      果然,那外面敲门说话的正是张玄素。这张玄素早上被太子鞭了一鞭子,看着太子驰马而去的背影,摸着热辣辣的鞭痕摇头叹道:“难道太子真就不可救药了?”

      回来想了,又总觉得是自己失职,皇上派他到东宫做太子师傅,就是想让他给太子更好的教诲,让太子改掉坏习性,能正德树威,重新树起太子的形象。

      初到东宫时,每进谏言,太子总是唯唯诺诺,自谦自责,满口仁义道德,满口人伦道理。那时张玄素觉得太子并不象别人说的那样顽劣不羁。

      慢慢地却发现太子常于宫中姬歌宴饮,秘不宣人,如此的表里不一使张玄素失望起来。

      张玄素心里明白,人若不懂事理而顽劣,得其心诚,晓之以理,熏养其德,许有洗心革面,改劣循正之时,人若满口道义,而心存狡诈,装着贤德,秘行邪恶,这样的人未成恶果是多难回头的。

      要是太子就是这样的人,恐怕圣人为师,也难成教诲之事!

      张玄素想着这些,心里真的一点底气也没有了,可想到自己不能匡正太子的德行,实是有负皇命。既知没法匡正太子德行,又没啥理由回复皇命,只好死马当着活马医,尽量的力谏,尽量的劝着吧。

      那张玄素住在太子府后院厢房里,这与太子寝宫只隔着一垛院墙,这是太子小时候的书院,如今太子已经是二十几岁的青年人,早不像小时候那样每天到书院听师傅讲课,接受师傅训导。

      如今张玄素所能做的只是常在太子身边说些君臣之德,为政修身之道。太子言行有不妥之处便进谏说理,有时候太子听得进去,作为师傅心里便有些慰籍,倘若太子听不进去,甚至会把怒气撒在他这个师傅身上,那时候他这个师傅也只能吞声忍气,逆来顺受。

      今天早上张玄素挨了太子一鞭子,回了书院中自己对自己生着闷气,想这是何必呢?

      太子如此刁蛮,一身纨绔之气,既然听不进谏言,索性便少谏,甚至不谏,任其放纵,这太子形象树不起来,到头来他父皇废掉他也是他自作自受。

      可到了晚上,张玄素听见了太子宫那边传来击鼓之声,那鼓声又仿佛一锤一锤的敲在他心上,他知道太子又在那边开夜宴欢娱了。

      张玄素听着那鼓声,烦躁不安的在厢房里来回踱着步,本倒想是眼不见为净,可此刻分明是听见太子那边传来击鼓声音,这太子此刻分明是在干不正经事,白天丢下东宫事务不管,晚上回来又如此胡闹,要是让皇上知道了太子还这么胡来,怪罪下来,他这个师傅也难脱其咎。

      张玄素犹犹豫豫了许久,几次出了门想过去劝劝,却摸了摸脸上的鞭痕便又退了回来,几经踌躇觉得还是过去劝劝好,想着便出了后院,折转廊道,到了太子寝宫门前,见两个卫兵守着紧闭的宫门,张玄素便让卫兵传报,那两个卫兵却笑道:“这时候俺们不敢打扰。”

      张玄素道:“有啥事不可示人吗?俺得看看去。”遂上前敲门。

      那两个卫兵知张玄素是太子师傅,也不敢阻拦,张玄素敲了一下门,只隐听里面戏虐之声。

      张玄素又敲了一回门,仍不见开门,也不见有人回应,遂隔着门说话道:

      “太子呀!你可是太子身份呢,你一言一行影响着皇家的形象,影响着大唐的形象呢,你不是市井小人,街头瘪三呀!皇上多么的器重你,才一个一个的派老臣们来当你师傅,可俺们这话你乍就听不进去呢?俗话说,苦口良药,忠言逆耳,俺们说话办事都是为你好,都为了让你早日改了那些不良习气,早日树起了太子形象,让皇上放下心来,可你————”

      正说着,便听门后“咚咚”鼓声响起,张玄素停了一下,又道:“可你————”

      那鼓声又“咚咚”响起,掩住说话声音了。

      张玄素知是太子恶作戏,一时哭笑不得,“唉”的便叹了声,那“唉”声未了,里面鼓声又急如雨点般响起来。

      张玄素便一肚子气,看看劝不回太子,一时上气着便想找皇上诉苦去。

      走到宫门,忽觉自己也老糊涂了,忖道:“这都夜深了,怎能打扰皇上去?”遂转回书院厢房歇息去,想着待明日再作理论。

      且说那李世民嫡出几个儿子中,独觉魏王李泰甚有可爱之处,此子文辞清丽,诗书之才远在太子承乾及晋王李治之上。

      本来嫡出和侧出几个儿子都封了王,又都有了外任之职,按理都该离京赴任去,可李泰此时上了一奏本,李世民一看那奏本甚觉欢喜,便破例让李泰挂着外任之职留于京中。

      你道那魏王李泰上了何奏本,竟如此讨李世民欢心呢?

      原来那魏王门下有一食客,名唤徐昪,虽无甚官职,却很投魏王喜爱。

      一日这魏王独与几个下人于府里院中饮酒消闷,心里正想着父皇给他们兄弟几个都派了外任,看看不日便要赴任去,远离这繁华京都,去那边远荒凉之地如何耐得了寂寞?

      那时魏王想着这些,遂轻叹一声,只独把着酒杯发呆,脸色显得有些苍凉。

      那时这徐昪便看出了心事,笑了拿起酒壶,走到魏王跟前斟酒道:

      “魏王殿下,若听小人说几句话,必能解魏王心中烦闷。”

      魏王听了不以为然,说道:“你别拿大话哄着本王,几句话便能解本王烦闷么?你倒说出来,若解不了本王烦闷便罚你一气喝完手中这壶酒。”

      徐昪笑道:“一壶酒便是罚了也算是魏王的赏赐。”

      说着,稍作停顿道,“魏王在皇上几个嫡出儿子中,也算是出类拔萃,尤是诗文辞赋深为皇上欣赏,故而皇上器重魏王。国家处乱倚重于武力,自然能武者当承重任,国家处治则赖文才,能文者多成重器。当今处治之世,魏王之才又早是朝野闻名,若得大作问世,不仅有名垂千古之功,且必得皇上大加赏赞,更为器重,此不仅有利于今日,更有利于今后。魏王何不奏请皇上设一馆院,撰修大唐各州地风光人文誌,集成典籍,必是大成之作。此不仅可留京都撰文,更是名利双收之事。”

      李泰听着,眼珠子骨碌一转,一拍大脚,喜道:“此策甚妙!为何不早说出来?害了本王好一阵子烦恼。也是你这小子精灵出了好点子,本王不罚你喝酒,便赏你一壶子碎金。”

      说着,便吩咐下去,让帐房备碎金一壶赏与徐昪。

      自己即于当夜修了奏本,天明即呈皇帝阅批。

      遂于弘文馆内辟一安静院落,又一边向全国各州发告示招觅人才,一时天下文人争相涌入京城,每日弘文馆前门庭若市,应召者如潮。

      不过两载,李泰组织数十精干文士撰修成五百五十章大唐山川人文地理誌脱稿。并校印成书,名为《括地誌》,呈于皇帝御阅。

      魏王李泰撰修《括地志》,不知又如何得到李世民赏识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7章 0037章 图器重魏王泰撰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