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0033章 上林苑李治莽春意 ...

  •   却说李世民那天从上林苑别宫回来,心里说不上是啥滋味。

      若说这媚娘之貌,可让宫中佳丽无颜色,若论媚娘之才,恐怕在朝中百官里都都难找出几个,尤其是她小小年纪,竟能思想如此,若是个男儿,足可以作辅臣之用,可她偏偏是他李世民心里有了爱慕感觉的女人,倘若她长的丑一点不足以侍君侧,可另当别论。

      李世民隐约的觉得,这个女人不能太亲近,过于亲近这个女人恐怕连自己的思想都会慢慢的受其左右。这个女人太聪明了,思想太强硬了,若让她涉染国事,必是个铁腕人物。

      李世民虽爱才,但不喜欢铁腕,历史中的铁腕专权,或多或少的都出现过杀戮无辜,就是他李世民在玄武门事件中不也是采用了铁腕吗?这个结果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残酷的杀戮!

      他李世民在执政之后,虽然不可能否认玄午门事件的必要性,但是,他一再告诫自己,无论如何再也不能滥行杀戮。

      面对这个他确实心爱的女人,这个才华过人却有着强硬思想倾向的女人,他不能不冷静下来。他知道他的行为,他的思想直接影响着天下的兴亡,因此,无论是什么隐患,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苗头,他都必须防患于未然。

      且说武媚娘自从被封为才人之后,便觉得自己仍然有受宠的机会,虽然那天李世民冷淡离去,那种漠视她的感情使她心里遭受了极大的伤害,但是李世民还是封了她个才人,这便说明李世民并没有完全的在心里彻底的抛弃她。

      在往后的日子里,那种期待的心理感觉之强烈与日俱增了起来,然而有很多次与李世民接触的机会,她却似乎感觉到李世民只把她当作一个宫里的官差,与她谈论编撰或修订典籍之类的问题,却没有把她当作一个女人看待。

      这使她仿佛有了一种受辱般的感觉。

      有时候她故意在李世民面前装出很委屈的样子,但是李世民佯装不知,这更使她那种受辱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起来。

      有很多时候武媚娘花着很多时间去猜度李世民的心理,这对于一个有着爱慕之心的女人来说,揣度着她心爱的男人的内心是她最大的弱点。

      她相信李世民曾经喜欢过她,她知道她的才华,也知道她的美貌,甚至她相信她的美貌和才华足以使所有接触过她的男人都必然产生倾慕之心的。

      然而,在她承受了李世民的冷漠之后,她意识到她一时的不经意间的愚蠢,反倒使她变得更加聪明起来。

      假如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仅因为自己心爱的女人一时不经意的某一句话便以冷漠去打击和折磨她之话,那么这个男人是一个心胸多么狭小和庸俗的男人,可是李世民不是一个普通的男人,她回忆她那天说话的含义和李世民忽然冷漠的情形,她悟出了一条道理。

      这种至高无上的男人的感情是受着坚强意志支使的,这和那种心胸狭小和庸俗的男人感情相比,完全是两回事。

      这种至高无上的男人往往由于意志的目的抑制着自己的感情,甚至牺牲自己内心的某种愿望来维护自己的意志,武媚娘在领悟了这层意思以后,便真的隐隐有了一种绝望的感觉。

      然而更多的时候武媚娘的心是处在一种期待中,她似乎在李世民的冷漠中没有看出厌恶她的东西,这至少使她心里保存着一线的希望。

      她虽然是一个心志极高的女人,但在这种情形下她却表现出软弱来,她甚至害怕李世民永远地以这种方式折磨着她,害怕她只是一个经常见到皇帝,但却逐渐让青春和美貌逝去,到头来仍得不到皇帝垂宠便衰老宫中的怨妇。

      那种期待和绝望的心绪在反复着占领武媚娘的心,甚至有近一年的时间,武媚娘仍摆脱不了这两种心绪的折磨。

      直到她进宫后的第三年,住在这上林苑别宫仿佛恍隔人世的生活,让她那本来倔强的性格驱使她寻求可以消除烦恼的生活来。

      夏天到来的时候,武媚娘忽然想到钓鱼这种游戏来,在她没有进宫的时候,她经常带着府上的侍人,自己也装成男生的模样到河边钓鱼去,而今这上林苑中参差不少池沼水榭,武媚娘花了点银子,弄了套太监服装,便扮成了太监模样,独自选个池沼旁僻静地方便天天钓鱼去。

      那时侯这禁苑里是很少有人来的,甚至那些皇族成员也没人常到这苑林里来,倒是那李世民的次子李治,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整天不是猎玩,便是姬歌寻欢的,这段时间便觉啥事都无聊的了,偏偏独自一人便偷偷跑这上林苑里钓鱼来,你道这是不是天意?

      却说这李治,与其说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不如说其心术深邃,特善韬光养晦。

      他明知自己在几个兄弟中年纪最小,将来选储的事八杆子也够不着他,但却隐隐觉得几个哥哥都在暗里着劲,他倒索性装个懒散闲人,涉国之大事索性不闻不问,但心里却明了得很,若几个哥哥这样勾心斗角下去,必重蹈建成、元吉俩位皇叔的覆辙,自己远离其间,即使生祸也累不及己身。

      几天来这李治一直在上林苑长池边钓鱼,换了几个地方下钓皆不觉惬意,这天心想旁着别宫禁地那边有个方池,四周山石穿错,幽静雅致,池中莲荷密遮,旁岸水草丰美,必是盛鱼之所,平常就是能进这上林苑之人也不敢往那边走走。

      李治倒无恐惧之心,这皇宫中有啥地方他不敢去的呢?

      遂取道苑林,走几道拱桥,绕水榭便进了那别宫的花园中,再绕宫院之后,旁假山小径来到那池边。

      远远看见一小太监正在池旁林下钓鱼,李治心里一乐,暗道:“便有了个搭伴的。”遂来到那小太监一旁,不声不响的也下起钓来。

      那时李治下了一回钓,回头望了那小太监一眼,正回头又看自己钓竿外的浮泡,忽觉得小太监那张脸好生俊美,不由得又回头细察那小太监。

      那时李治不禁吃了一惊,想不到宫中竟有如此俊美的小太监,那形貌绝不在潘安之下,遂暗暗觉得奇了,遂又几次回过头去看了。

      那时武媚娘见过来了个钓鱼后生,暗忖必是皇族中人,要么谁有这斗胆敢进这皇宫禁地呢?

      遂也不打理,自个也只全神贯注着自家垂泡,不经意间也回头看了李治一眼,这不看则罢,一看竟让她吓了一跳。

      原来这李治身穿绸青饰龙服,若非皇子谁敢着这身打扮呢?

      只想这皇子中就承乾、泰、恪、治四个,可她武媚娘却从未与他们谋过面,只不知这位皇子排行第几?
      这么想着,不免又回头看了那李治一眼。

      不想这一回头,正好与李治目光相对,武媚娘那张脸不由得“唰”的绯红起来。

      原来那李治亦长的仪表非凡,其悠闲成性,洋溢一种闲逸不羁,潇洒俊雅之气,更兼其龙眉凤目,看上去睿智含情,武媚娘那颗少女之心不禁微微颤栗起来。

      那时这李治见这武媚娘脸色忽的绯红起来,便有了些疑问,又侧脸端详,仿觉那眼角眉梢脉脉含情,若女儿之状,遂轻咳一声,那武媚娘寻声又回过头来,李治这回才真看清了武媚娘那张脸。

      只见她眉如烟柳,眼若明月秋水,耳鬓隐现垂珠,脸色灿若桃花,果是个乔装打扮的女孩!

      李治暗暗一笑,便觉来了机会了。

      这皇子虽然年少,也不过十七、八岁年纪,可早娶了皇妃,甚事早不生疏,只有猎奇心理,见如此美貌女孩,那肯放过?

      遂心便有了邪念,便故意凑近了问道:

      “你是哪家宫里小太监,竟如此大胆,敢到这禁地来垂钓?”

      那武媚娘听了,只回头嗔了李治一眼,也不搭理。

      李治又道:“这我倒不愿告发你的,也用不着担心。”

      这李治便想套近乎,那武媚娘仍是不理。

      李治想这女孩真是有些脾性呢,能在这乔装垂钓,又无侍从,想必是偷闲宫女,自寻乐趣来着。

      以往与宫女沾腥之事也偶尔有过,遂胆子也大了起来,凑近了,一手搭媚娘肩上道:

      “俺这只想与你交个朋友则个,你倒用不着害怕。”

      那时武媚娘早已心里怦怦直跳,甚觉不安起来,觉那李治手搭己肩,便吃了一惊,遂装了怒状,重重推开李治那只手,也仍不说话。

      那李治素来只有宫女讨好他的份,素来宫中下人没有谁敢对他这般无礼呢?

      遂嘻嘻笑道:“哟———看你也挺倔强呢。”遂顺势拉住媚娘的手。

      那媚娘本是不经事,未懂啥个,先是一阵惊惧,推脱一回,又不敢大声呼叫,却又难以避开那李治纠缠。

      许久媚娘欠了欠身,脸有悲戚,说道:“贱妾看你身穿饰龙服,知你是皇家嫡子,可想不到你这般鲁莽,你倒害了贱妾了。可你倒知道贱妾是谁?贱妾可是你父皇已封才人武媚娘,你已如此鲁莽,贱妾将有何面目见你父皇?”

      李治一听,魂差点吓出了窍来!遂软跪地上求饶道:

      “逆子不知,竟如此无礼,若让父皇得知,俺必死罪也!”

      媚娘听了便觉可怜,细思此事万不能声张,自身虽有才人之名,却无才人之实,于礼虽负了李世民,于理于心却无负于李世民,况且觉得这李治仪表不俗,细看似有隐龙之气,虽有些王公贵族懒散之气,若能收心谨性,恐将来前途无量,却便有了几分喜爱之心。

      遂破涕笑道:“你便当着没此事,再不能任了性子,收心谨行,或许将来有成大事之日,却不能把我媚娘忘了。”

      那李治一听,感激不尽,千恩万谢,那媚娘只在李治额上戳了一下,笑骂道:“你也真不是个东西呢!”

      李治遂与媚娘又说了一番话,俩人依依不舍,只耳定规则,再也不能作此鲁莽之事,恐招杀身之祸。

      且说李世民自对媚娘有了忌畏之心便骤感日有忧烦,虽每每克制自己,但总免不了有牵挂之念,遂时而找个理由上别宫或召媚娘觐见。

      然既已心为忌囿,则不敢作越雷池之想,如此时日渐久,不觉便过了三年,李世民与媚娘竟无雅里之欢。一日,李世民正思着要去看看这媚娘,却又心里踌躇不定,偶翻案上奏折,见著作左郎邓世隆表奏请结集圣上文章,李世民看着笑了自语道:

      “朕之辞令,有益于民者史皆书之,足为不朽,若其无益,集之何用!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皆有文集行于世,何救于亡!为人主患无德政,文章何为?”遂不允结集。

      正搁笔于案,忽听内侍太监小顺子来传秘书监虞世南病重,李世民略一惊诧,略一定神问道:

      “虞秘监何病?”

      太监道:“秘书监得沉屙痼疾数年不愈,今渐见严重,已数日卧床不起。”

      李世民听了忖道:“虞秘监曾为秦府参军,弘文馆学士,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堪称的当代名臣,人伦典范。其性沉静寡欲,笃志勤学,知同郡沙门智永禅师善王羲之书法,世南师之,秒得其体。其书体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因此声名藉甚。”

      又忆自曾以世南为师,常感“戈”字难写,一天写“戬”字只写了“晋”字半边,便让世南代笔写了另外半边“戈”字,写成让魏征来鉴赏,魏征看了说道:

      “今窥圣作,唯‘戬’字戈法逼真。”

      那时,他李世民不仅赞叹魏征好眼力,更看重了虞之书法。这时,李世民沉吟了半晌,朝小顺子道:“咱去看看虞秘监。”

      遂携小顺子出了寝宫,朝虞府去。

      不知李世民此看虞世南,可有牵出何种趣事来。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3章 0033章 上林苑李治莽春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