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明王之子 ...

  •   明王元禄的正妃白杨提氏是前任国子监祭酒白杨提淳化的长女,家学渊源满腹诗书,虽然颜色稍逊但深受明王尊敬。

      国子监隶属太常寺,是教授官僚及庶人子弟读书的地方,长官为祭酒从三品,次官为司业从四品下,另有丞一人从六品下管理学业成绩,主簿一人从七品下负责文书簿籍和掌管印鉴。

      国子监分设六馆,国子馆、太学馆、四门馆、律学馆、书学馆和算学馆,每馆都设有博士和助教各一名,行实际教导之职。

      其中,国子馆招收三品以上官僚的子弟入学,太学馆招收五品以上官僚的子弟入学,四门馆招收七品以上官僚的子弟入学,而剩下的律学馆、书学馆和算学馆则招收八品以下官僚子弟及庶人中俊秀子弟入学。

      国子馆、太学馆和四门馆以儒学九经为主,按文字多少分为大经、中经、小经三类,《礼记》、《左传》学三年,《诗》、《周礼》、《仪礼》、《易经》学二年,《尚书》、《公羊传》、《谷梁传》学一年半,《论语》、《孝经》学一年,大经、中经分班必修,小经则为选修,《论语》、《孝经》为公共必修,除学儒之外,还要学习书法和各项礼仪,学习年限为九年,旬、月、季、岁皆有考试,考试方式为试读帖经和试讲两种,已经通过二经或三经的学生考试合格可参加科举考试,愿意留监者可以升进,四门学生可升补太学生,太学生可升补国子学生,若品德不好不听教导、旷课太多或者连续三年考下等则会被退学。

      律学馆以学律令为主,目的是培养熟识律令的官员,学习年限为六年;书学馆以学五经、说文、字林为主,学习年限为九年;算学馆则以习《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缀术》、《缉古算经》的“算学”为主,学习年限也为九年。

      除国子监六学之外,还有归东宫直辖的崇文馆和归门下省直辖的弘文馆并称的“二馆”,二馆只招收皇帝、太后、皇后亲眷和丞相等高级官员的子弟,而且与招收官员子弟动辄数百人的国子监不同,二馆仅限五十人,并非皇族贵胄就一定都能入学。

      明王元禄迎娶国子监祭酒的长女,其用意也是为了拉拢朝中官员子弟,所以明王跟王妃十分恩爱。

      王妃与明王婚后育有三女,然而均早夭,之后终于生了一子,却因为产后血崩红颜早逝。

      王妃薨逝,其子尚幼,明王为了爱子便娶了王妃的妹妹小白杨提氏为续弦,小白杨提氏为明王生了两女,迫于生子压力只能同意明王纳侧妃。

      明王侧妃是吏部尚书大莫干将臣的庶出小女儿,吏部尚书官居正三品,又掌管官员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是朝中的实权人物,所以侧妃大莫干氏虽然是庶出却十分骄横,时时与小白杨提氏争长短,后来生了儿子之后更是不把小白杨提氏放在眼里,屡次想要找机会让明王废了小白杨提氏。

      小白杨提氏也不是好欺负的,她眼看侧妃母以子贵恃宠而骄,便干脆为明王广纳姬妾,还特意从江南买了很多年轻美丽的舞姬来充实府中伎乐,乐得明王一连宠幸了好几个舞姬,府中侍妾多达十几位。

      这些年轻的姬妾很为小白杨提氏争气,很快就为明王开枝散叶添丁进口,儿子女儿生了一大堆,气得侧妃大莫干氏干瞪眼。

      侧妃大莫干氏自然不能坐以待毙,既然儿子不值钱,那就培养儿子成为合格的继承人,私下为儿子请了最好的先生开蒙,进入皇族小学之后更是私下贿赂博士多照顾,誓要比嫡长子更优秀。

      小白杨提氏虽然没有姐姐满腹诗书,但到底也是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她的见识比侧妃大莫干氏高一筹。

      大兴的江山是先帝元弘和两个儿子元禧、元禄一起打下来的,后来长子元禧坐了江山,次子元禄封了明王却仍然手握重兵,成了元禧心中的一根刺。

      白杨提氏所生的嫡长子元珝已经被封为嘉陵郡王,被太子从皇族小学选进了东宫直辖的崇文馆,元禧这是要把明王的嫡长子放在太子的眼皮子底下看守,不然他们可以选择门下省的弘文馆进学。

      小白杨提氏后半辈子就指望元珝了,她不能让元珝出意外,不然就便宜了侧妃的儿子,所以她特意叮嘱元珝不要表露锋芒,要刻意顺从太子,不要成为太子的威胁。

      小白杨提氏韬光养晦,大莫干氏鸡飞狗跳,一面督促儿子读书上进,一面还要打压府中姬妾的儿子。

      明王被大莫干氏闹得天天脑仁疼,干脆睡在自己房间,那个姬妾都不临幸,寂寞了就找教坊女子来解个闷,落得清静。

      教坊中有位善谈箜篌的乐伎李兰薰,温柔沉静善解人意,最得明王欢心,明王召幸她的次数多了,居然就怀了身孕。

      李兰薰知道明王府中的情况,她知道自己身份低微斗不过府中侧妃和侍妾,便让明王帮忙以回乡探亲的名义去乡下安胎。

      李兰薰在乡下静静安胎,数月之后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明王虽然不愁儿子,但是爱屋及乌,还是很喜欢新添的这个小儿子,为他取名为翼,希望他将来展开双翼翱翔九天。

      生下儿子之后,李兰薰便没有再回教坊,而是跟儿子一起在乡下生活,期间明王时时去探望他们母子,虽然他没给李兰薰母子名分,却给了他们优渥的生活,冲淡平和的李兰薰很知足。

      元翼长到七八岁时,李兰薰得了一场大病不治而亡,明王自然不能让元翼独自在乡下生活,但也不能认领这个没有母亲庇护的私生子,让他卷入府中后院的继承人争夺战中成为牺牲品。

      于是明王想了个折中的办法,他让府中最信任的管家把元翼认下来,说是自己乡下亲戚的儿子,父母双亡过继给他,实际却是替主人养儿子。

      明王心中对不争不抢的李兰薰非常愧疚,所以就想尽力补偿元翼,虽然元翼作为私生子不能得到任何封号,也不能入读皇族小学,但是明王可以让管家送他去国子学博士归家开办的精舍学习。

      元翼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得到国子学博士的大力褒奖,可惜他的身份是管家的儿子,不能入读二馆,明王只能让他作为庶人中俊秀子弟入读律学馆。

      元翼聪敏好学,在律学馆学习六年之后,被博士举荐参加贡举考试,通过明法科进入大理寺为官,经过明王暗中斡旋,成为了大理寺从六品上的司直,奉旨巡查四方,并复核各地的案件,若大理寺中有疑狱,则负责参议。

      元翼做了司直之后巡查四方之时结识了中郎将丘目陵光,复核各地案件之时帮他的下属免了罪责。

      丘目陵光此人虽然勇猛有余智慧不足,但是为人极为仗义,凡是帮过他的人他都记在心里,因而跟元翼结为好友。

      后来明王谋反,元翼仍在外地巡查,因为他是管家过继的儿子可以免死但要被免官流放,幸好丘目陵光从中斡旋,将他收为心腹幕僚。

      李兰薰临终之前曾经特意见过明王嘱托他不要与元翼相认,她想要元翼作为普通庶人入仕过个平平安安的日子,明王自觉亏欠李兰薰便应允了。

      所以直到明王谋反失败被诛,他与元翼都没有相认,却也因此保住了元翼的性命。

      元翼名义上的父亲要被流放,临走之前将他的身世告知与他,还把明王留给他的帛书和信物交托予他,管家对明王忠心耿耿,希望元翼能够跟着丘目陵光飞黄腾达,有朝一日为明王复仇。

      元翼性格有几分像他母亲李兰薰,他对于明王这个父亲没有任何感觉,也没有替明王复仇的打算,只想平平安安度过余生。

      可是世事难料,一次偶然的机会,丘目陵光发现了明王留给元翼的信物,继而开始怀疑他的身世。

      丘目陵光把他的发现告诉了丘目陵仁,丘目陵仁派了自己的心腹偷偷调查元翼的身世,还真的查出了一点蛛丝马迹。

      丘目陵仁跟丘目陵光设计灌醉了元翼,把他放到了丘目陵仁侍妾的床上,醒来的元翼以为闯了大祸,此时丘目陵父子闯了进来捉奸在床,以此为要挟逼元翼承认了他是明王私生子的身份。

      有了元翼和信物在手,丘目陵仁谋反又多了几分把握,必要之时可以利用元翼的身份收拢明王残部壮大实力。

      没想到丘目陵光突然被雪枭逼疯,丘目陵仁抓到府中的法师术士又莫名消失,丘目陵仁以为他的谋划被元禧识破,骑虎难下只能提前发难。

      元翼被丘目陵仁挟持到军中,他从小在明王府长大,对于王府的构造烂熟于胸,更知道王府密道所在,丘目陵仁的手下就是从密道畅通无阻进入王府大宅,轻而易举避过耳目给公主下药掳走公主的。

      丘目陵仁逆天而行自然不能成事,不过倒是惊动了逃出升天的明王旧部,他们悄悄潜入铁骑军救走了元翼,所以元翼才没有被太子当成丘目陵父子的心腹抓入大牢。

      慕容鹏和公主猜到明王旧人中有内应,却没有想到这内应并不在府中,所以即便白鹭他们把王府所有仆役都清查一遍,也休想找到内应的影踪。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5章 明王之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