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

  •   万历三十年,哲哲三岁了。这三年,哲哲撒娇卖萌,发嗲耍痴救下了一些汉人,得了15点功德值。(注:救一条命就得一点功德值,推动历史进程的事也会得到功德值。前面忘了说了^O^)其中,有一对被卖到蒙古的母子——王嬷嬷和王安。王嬷嬷本是明宫的宫女,年岁满了二十五,被放初出宫后就做了一富商的填房。那富商也姓王,人称王老爷,有一老母。王老爷年过三十才有一子,谁知发妻难产而亡,守了三年后便续娶了王嬷嬷为填房。王嬷嬷一过门就有了身孕,一举得男,取名王安。谁知,王安满月时,王老爷离奇死亡。王母悲痛欲绝,认定王嬷嬷和王安是不祥之人,将王嬷嬷和王安卖到塞外做奴隶。王嬷嬷两人辗转流落到科尔沁做苦力,后来王安生了重病,王嬷嬷求医无门,又听说科尔沁的哲哲格格前几天救了几个汉人,咬牙冲到哲哲面前,因此救了王安。等王安病好之后,哲哲得知王嬷嬷是明宫宫女,对那后宫阴私之事了解颇多,就留在身边,又看王安与宰桑一般年纪,就将王安送到宰桑身边做了侍卫。至此,王嬷嬷母子二人对哲哲十分忠心。
      哲哲这几天颇为烦恼。正愁着怎么不着痕迹地将仓库里的武功秘籍和医书毒经拿出来。
      这天,哲哲正跟着王嬷嬷念千字文(装逼不解释)。王嬷嬷听哲哲第一回说汉语就学的字正腔圆表示非常惊叹。哲哲表示,都说了二十几年了怎么可能不标准^V^。
      哲哲这边正傲娇着,忽然听到一阵嘈杂。正想出去看看,就见乌兰(哲哲的侍女有四人,乌兰,吉雅,,塔娜和托娅)一脸喜气的跑了进来,“格格,贝勒爷给格格带了好些东西”回来,格格去看看吧!”
      哲哲听了心中一喜,起身向外走去。刚出了蒙古包,就见莽古斯带了一群人抬着十几个大箱子到了哲哲的蒙古包跟前。
      哲哲见了,忙扑向莽古斯,“阿爸,你回来啦,哲哲好想你!”
      莽古斯接住哲哲的小身子,抱起哲哲,“你个机灵鬼,看见阿爸给你带好东西就高兴啦!”说着,走进了哲哲的蒙古包,示意下人将箱子搬进去。
      哲哲扭了扭小身子,拖长了尾音撒娇道“阿爸。。。”叫的那是一个九曲八弯,荡气回肠。说话间,蒙古包里就剩哲哲和莽古斯两人了。
      莽古斯笑道:“今日,我从晋商那换来十几箱的书,哲哲看看喜不喜欢。”(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明清晋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早在明末,一些山西商人即以张家口为基地往返关内外,从事贩贸活动,为满族政权输送物资,甚至传递文书情报。据《清实录》载,天命三年(1618),时有山东、山西、河东、河西、苏杭等处在抚顺贸易者16人,努尔哈赤“皆厚给资费,书七大恨之言,付之遣还”。山西商人在关内外的贸易活动,对后金政权在物资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后金政权对于山西商人也给予礼遇和重视。山西商人对清统治者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统治起到了配合作用。后金崇德三年(1637),皇太极曾命满族贵族带领100名内地汉族商贾,携带货物到归化城贸易。清兵入关,军费支出猛增,财政十分困难,对此,都察院参政祖可法、张存仁曾建言:“山东乃粮运之道,山西乃商贾之途,急宜招抚,若二省兵民归我版图,则财赋有出,国用不匮矣。”因此,后金政权对山西商人多采用招抚政策。顺治初年,清政府将山西旅蒙富商范永斗召为内务府皇商,人在内务府,赐产张家口,受朝廷委托,往来关内外,岁输皮币内府。清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及历朝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中,大都得到过山西商人的财力资助。康熙中叶,清政府在平定准噶尔部封建主骚乱期间,曾组织一部分汉族商人进行随军贸易。他们跟随清军,深入到蒙古草原各地,贩运军粮、军马等军需品,同时与蒙人做生意。这些“旅蒙商”绝大多数是清廷命名为“皇商”的山西商人,还有一部分是直隶(河北)等地的汉族商贾。他们为清军的军事行动保证了后勤之需。当然,清政府也给予了这些商人独占其利的经商特权,使他们大获其利。清政府与商人这种非常形式的结托关系,自然对清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相当影响。)
      哲哲听了眼睛一亮,想着总算找到拿出那些秘籍的办法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