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8、定储 ...

  •   弘承二十年元月。

      自年岁渐大之后,弘承帝已经不怎么动笔写赐给大臣、宗室的福字了。

      便是原先年轻力壮的时候,很多时候,他也是让太子代笔的。

      如今虽然皇子们都已经长大了,但是圣上并不准备将这种工作交给他们。

      在外界看来,若是他看重谁,指不定就是他想让谁继位的信号。

      早些年,圣上也露出过想要立太孙的口风——当然了,只是在心腹面前——不过那时候两位皇孙的年纪和年长的皇子们比起来都还小,若是圣上出了什么不测……还是莫立幼主的好。

      如今大皇孙顾天屿已经十七岁了,圣上琢磨着,等到他娶了正妃,便封他为皇太孙。

      既然圣上心里早早就已经确定了储君的人选,那自然会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

      朝中的大臣名望高的不是没有,只是都比不上原先给太子当老师的那一批——至于给太子当老师的几位老大人,要么就是致仕了,要么干脆就已经病逝了——便是能比得上呢,储位未定的时候,弄出这么些个事来,储位没定也跟定了差不多。

      最后圣上想出了一个主意。

      他将太子的长子顾天屿封为了琅琊王,次子顾天垕封为了临淄王。

      皇子们很嫉妒,但也没有反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被封为藩王,就代表着太子的这两个儿子退出了储位的竞争。

      ↑真是偏心呢,圣上。

      既然已经封了藩王,圣上立储的时候也不会再把这个王位空出来。

      要知道,太&祖皇帝可是明言规定了,只能有四十五个藩王位啊!

      将藩王位封给自己的儿子、孙子,当然比封给自己的兄弟或者以后的皇帝的子孙好,要知道,不是藩王,普通的王爷以后还是得让子孙降爵承袭的,最后成了闲散宗室的,潦倒落魄的,可不少呢!

      当然了,封了藩王,还有一个好处是现成的,就是年幼的藩王是有王太傅的。

      圣上最后给两个孙子挑选的太傅人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那个人就是越瑞侯贾代攸。

      越瑞侯和废太子义忠亲王有交情,又得圣上看重,虽然他的年纪小,但却是五元首,给两位王爷当太傅实在是绰绰有余。

      虽然是王太傅,但是除了给两位王爷授课之外,越瑞侯还得完成他的本职工作。

      他原先是吏部的考功司员外郎,因授了藩王太傅的职,在改任的时候,外放成了河南道的沂州刺史。

      沂州便是古时琅琊郡所在地,而临淄所在地的齐州就在沂州附近,圣上这么安排,也算费尽了心思。

      六部之中,吏部因主管官吏升迁,所以名义上虽然是主管礼仪的礼部是六部之首,实际上,吏部才是六部之中最重要的那一个。

      吏部只有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个司,而其余各部,少则五六个,多则十几个司,所以即使是官职,吏部的也比其他部的要高。

      譬如员外郎一职,吏部的便是正五品,与其他部各司的郎中平级,而其他司的员外郎,高的是从五品,低的只有正六品,与吏部的根本没法比。

      如今观源外放,便是品级升了,在别人看来也是得不偿失,所以圣上封了他正四品的沂州刺史,虽然升了两级,也没人反对。

      藩王受封之后,等到王府建成便要就国,弘承帝也不拖延,反正河南道离京城所在的京畿道很近,每年元月、中秋、冬至之前他提前召回孙子,也没人能反对,就藩还能让他们避开宫中的乱事。

      琅琊王顾天屿的王府离越瑞侯的刺史府很近,这也是为了便于教导。

      虽然藩王不能私相授受,但是临淄王顾天垕的太傅和琅琊王的是同一个人,那么临淄王自然能时常待在沂州而不回他在齐州的王府。

      自从弘承十一年外放至今,观源已任了四年的沂州刺史和四年的齐州刺史,十九年的年末才被调回京城述职,应当是要升官了。

      观源的越瑞侯府与宁荣两府隔了两条街的距离,并不算远。

      荣国府里,老太太郑氏如今依旧健朗,还因为抱上了曾孙子而高兴得不得了。

      贾赦在弘承十年定了亲,女方是吏部尚书张肃的老来女,比贾赦小了足有三岁,因此定了亲之后,弘承十三年他们才成的亲。

      弘承十五年,贾赦的妻子便生下了荣国府的嫡长孙贾瑚。

      弘承十七年,才新婚年许的贾政之妻王氏生下了贾珠。

      史氏本来想将孙子抱到自己那里养,但是老太太并不同意,郑氏希望自己能养孙子,却并不希望让儿媳妇养,双重标准得光明正大。

      贾代善对母亲和妻子之间的事情虽然知道,但是并不想插手。

      许是因为弟弟的关系,或是圣上看到了他的能力,圣上愈发看重他,倚为心腹。

      他如今作了金吾卫的统领,和隔壁宁国府的堂兄贾代化一同掌管了京中的兵力,自然是要报效圣上,对贾府平静的表面下那一点点的暗流,自然不放在心上。

      贾代善也知道母亲和妻子隐隐不和是跟自己的两个儿子有关,因此给儿子取表字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了。

      长子贾赦虽对科举没什么兴趣,却也不是什么纨绔,自己的那个弟弟和长子的关系又比次子近得多,以后承爵的自然是贾赦。

      至于次子,既然自己的弟弟能拼出一条路,还能自己得了爵,他若是有才干,自然也能出人头地,若是他是个庸才,贾家到底是勋贵,分家的家产能保他一世无忧,若是惹了什么祸,也能庇护着他。

      长子字恩侯,期盼日后能承爵的时候品级莫要降得太多;次子字存周,希望他恪守周礼,兄友弟恭。

      至于越瑞侯府,观源于弘承十年的时候和崔氏成了亲,在老太太的殷切期盼下,生下了一对双胞胎贾敖和贾敦。

      观源回京述职的时候是年尾,还能赶上弘承二十年的元旦大宴。

      至于他的两个学生琅琊王和临淄王,自然也是得了圣上的诏命,回京团聚了。

      这回圣上召两位王爷回来,却是为了他们的婚事。

      十九年大选的时候,圣上留中了好几位家世不错的女子,一些是在有儿子的宫妃的请求下留的,这是给年幼的皇子们赐婚或者给年长的几个赐侧妃的,还有几个,却是为了给他的两个孙子。

      为了防止后宫干政、权臣和后宫的妃子相勾结,本朝惯例,皇子们的岳父默认官职最高只能是正三品。

      不过若是皇子不得宠,三品大员或许还看不上皇子。

      但是藩王就不一样了,子孙世袭不降,若是女儿嫁给藩王,自然是极体面的。

      不过,嫁给藩王和嫁给储君又是不一样的啊!

      弘承二十年四月,琅琊王顾天屿在宫中与他的正妃成婚。

      琅琊王是义忠亲王的儿子,原先自然是住在太子宫端本宫的。

      等到他成婚了三日还没有搬出端本宫的时候,对皇位有念想的几个皇子都急了。

      三皇子顾祈旭不必说,除了最小的八皇子顾祈昊之外,就连刚刚得到赐婚的十六岁的七皇子顾祈昼也对皇位有所觊觎。

      至于和义忠亲王一母同胞的二皇子顾祈晟嘛……

      不是说他才能不好,而是他有的那个癖好被他弄得实在是人尽皆知了一点。

      二皇子有疾,他断袖。

      弘承帝整个人都不好掉了。

      但是等到顾祈曦说明他的毛病来源于当年的佘氏事件,充分感受到后宫女子的真面目的他从此对女子畏如虎狼之后,愧疚的弘承帝……只能让他自由地……

      好不容易让二皇子生下一个儿子之后,弘承帝就对他的爱好放任自流了。

      事实上也不出那几位皇子们的所料,弘承帝在四月的望日朝会上,直接又突兀地宣布了他的旨意:封琅琊王顾天屿为皇太孙,入住端本宫,二皇子顾祈曦改封琅琊王。

      突然被这个事实砸了一脸的大臣and皇子们:圣上/父皇,你特么在逗我们吗?!没有一点点预兆,就这么立了太孙……我们选择狗带!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8章 定储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