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弘昼是和亲王。 由于生来老小,也无甚资格与老哥争皇位,于是学得学得纸醉金迷,快意人生,成日地在府第里挥霍浪费。
爱新觉罗·弘昼(1711年-1770年),雍正帝第五子,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廿七出生,雍正十一年封和亲王,母纯悫皇贵妃耿氏,子永璧,弘昼为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爷,喜好办丧事,吃祭品,但亦有历史学家指他其实是为免卷入弘时和弘历对皇位的争夺而以“荒唐”为名韬光养晦。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庚寅七月十三日申时薨,年六十岁,谥恭,是为和恭亲王。
弘昼五世孙溥良为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进士,六世孙毓隆为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进士,八世孙启功为当代书法家、国画大师。
妻妾
嫡福晋吴扎库氏,副都统五什图之女。
侧福晋章佳氏,护军参领雄保之女。
侧福晋崔佳氏,崔奇哲之女。
子
第一子永瑛,雍正九年四月十二日生,母嫡福晋吴扎库氏。雍正十年六月初七卒。年三岁,无嗣。
第二子和硕和勤亲王永壁,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三日子时生,母嫡福晋吴扎库氏。乾隆三十五年十月袭和硕和亲王。乾隆三十七年三月初二日薨,年四十岁。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
第三子未有名,雍正十二年四月二十日生,母侧福晋章佳氏。本年十二月初七日卒。
第四子散秩大臣、镇国将军永瑸(三子),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生,母嫡福晋吴扎库氏。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封二等镇国将军散秩大臣。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派守护西陵。嘉庆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二岁。嫡妻瓜尔佳氏。
第五子未有名,乾隆三年十二月初五日生,母嫡福晋吴扎库氏。乾隆四年五月十五日卒,年二岁。
第六子头等侍卫、镇国将军永瑍,乾隆五年六月十四日生,侧福晋崔佳氏。乾隆十四年四月,授头等侍卫,本年十二月,封二等镇国将军。乾隆四十八年十月九日卒。嫡妻佟佳氏。
第七子将军不入八分辅国公永琨(四子),乾隆八年二月十六日生,母嫡福晋吴扎库氏。
第八子永璔,乾隆十年八月二十四日生,母嫡福晋吴扎库氏。乾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卒,年二十四岁,嫡妻博尔济吉特氏。
女
和硕和婉公主。母嫡福晋乌札库氏,雍正十二年六月二十四生。乾隆初抚养宫中,封和硕和婉公主。乾隆十五年(1750)二月嫁巴林博尔济吉特氏德勒克。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十七去世,年仅二十七岁。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位和亲王或许真是大智若愚,疯疯癫癫地不露锋芒,也不失为生存的一种手段。然而或许王室里的人生来便是彻彻底底的悲剧,弘昼到底死在了自己所不愿意的结局之上,因为管了点不该管的小闲事,三尺白绫便结束了这位另类王爷荒唐的人生。
有种观点不认为弘昼是“因为管了点不该管的小闲事,三尺白绫便结束了这位另类王爷荒唐的人生。”而是自然疾病死亡,以下是摘录的一些片段。
清史稿·高宗本纪三 记载
二十八年五月和亲王弘昼以仪节僭妄,罚俸三年。
高宗本纪四 三十五年秋七月……癸丑,上临和亲王弘昼第视疾。丁巳,和亲王弘昼卒。太保大学士傅恒卒。
列传七诸王六
和恭亲王弘昼,世宗第五子。雍正十一年,封和亲王。十三年,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命高宗与弘昼领其事。乾隆间,预议政。弘昼少骄抗,上每优容之。尝监试八旗子弟于正大光明殿,日晡,弘昼请上退食,上未许。弘昼遽曰:“上疑吾买嘱士子耶?”明日,弘昼入谢,上曰:“使昨答一语,汝齑粉矣!”待之如初。性复奢侈,世宗雍邸旧赀,上悉以赐之,故富于他王。好言丧礼,言:“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尝手订丧仪,坐庭际,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饮啖以为乐。作明器象鼎彝盘盂,置几榻侧。三十年,薨,予谥。子永璧,袭。三十七年,薨,谥曰勤。子绵伦,袭郡王。三十九年,薨,谥曰谨。弟绵循,袭。嘉庆二十二年,薨,谥曰恪。子奕亨,袭贝勒。卒,子载容,袭贝子。同治中,加贝勒衔。卒,谥敏恪。子溥廉,袭镇国公。
理由一 折叠
书上写道“和亲王弘昼以仪节僭妄,罚俸三年”也只是说罚俸禄三年,并没有太大的惩罚。另外,书上还写道“上临和亲王弘昼第视疾。”说明当时弘昼病了,并且皇上特意去他府上探病.而之后没有几天弘昼就死了,而并没有发现有记载弘昼犯事而被赐死的事情.毕竟是要杀个王爷,不是杀什么阿猫阿狗,多少也得编点罪名进去,怎么可能一点记载也没有.如果说是秘密赐死,那么更加没有必要,弘昼的荒唐事迹随便抽出来一条就够将他名正言顺赐死,乾隆没有必要费事。
理由二 折叠
书上写道“三十年,薨,予谥。子永璧,袭。”按照清朝的规定如果这个人是被赐死的那么一定先夺其爵位,然后在赐死.其子不可能世袭他的职位.
综上两点,认为弘昼是自然疾病死亡,而非赐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