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小镇风月 ...
-
我会等你,不管你回不回来。
这是他最喜欢的砚台,他是书香门第出来的,文房四宝不论走哪儿都带着,一点不像现代人。
在这个平静的小城镇,人们的生活没有浮沉,这里没有被都市浮华所掩盖,就像与世隔绝的江南小镇。
我初遇他时,虽然大学中的他穿着现代人的服饰,但我还是感觉到他的与众不同。他总是静静坐在位置上看书,他的书很整洁很干净,不像我的,书角都卷起来了。他身上好像有一种气质,温
文尔雅来形容并不过分。
那是种被书香熏陶的儒雅,谈笑有礼有节,纵使红尘纷扰不堪,他也能不涉足。
我们是同班,又是同宿舍,加上我又已接近他,我们很快熟识起来。
每天放学回宿舍,他都会复习看书,大多都是古书,讲的是之乎者也。
我在想他应该回到他的家乡,似乎只有那里才是他的归宿,他不适合待在这个都市。
他的床铺上总是放着那个砚台,每天晚上,他都会轻轻摩挲,像对自己最亲爱的恋人。暑假放假时,我没有回家,而是给家人撒谎说想呆在学校。然后我请求他带我去他家想看看。我想知道是什么地方能养育出他这样的人。
这里的湖水都比别处凉些,男子穿着民国长衫,女子穿着有墨色纹饰的旗袍。亭台楼阁都有别样风情。远处的青山笼在一片水烟中,而墙角的几只红艳桃花,衬着兰草、书带草又精致独特。
这里简直是被水围绕的地方,芭蕉倒映在微漾的水面上,几缕阳光洒在上面,幽远中又有一丝生机。
我在他家住了半个月,但我发现,这里的人虽然都熟识,但见面也只是互相点点头。最不过是每月中旬第一天,各家聚集在一起,拿出酿好的杏酒,或者上好的茶叶、茶点,各家派一个人出来,弹琴也可写字也可。
我运气好,正好赶上了,我又发现其实来的人不多,小镇上的人家有几百户。来的不过是守旧点的老家族。
确实,再怎么美的山水,再怎么静的人心,谁又能忍受几十年岁月无澜的日子。
这么静的地方,甚至连小桥流水的声音也没有,有的只是湖,平静的像死水。
也只有这么凉薄的人心,才能使这个地方永存下来。
他写了一幅字,平时在学校我从没见过他写,他穿着青色的长衫,延至脚踝,像个老学究;我穿着他的一件长衫,手执一把鱼骨扇。
他的字却有静有动,行云流水,很快见宣纸上浮显着《雨霖铃》。我看见最后那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不禁有些想哭。
我只不过是他生命里连过客也算不上的人,他的心不会为一个人多跳动一次。以前我很羡慕那些不为外界所动的人,他们的眼眸里只有对岁月的释然。
现在我却很害怕,怕他消失在我的生命里,我找不到他,他对我没有回忆。如若有一天我们相隔很远,我寻了他很久,终于遇见之后,他只是轻轻对我说一声:“你何苦。”我想我大概会疯。
我只有珍惜现在的每时每刻,因为我知道,我一定会和他表达我的感情,我也知道他一定不会接受。他说:“你何苦”的那天终会到来。我也不甘心隐埋我的感情,装作是他的好朋友一直在他身边。
我不想,也不会。
大学毕业时,我告诉父母我不会回去,我在其他地方找了工作。父母也没有非让我回去,只是让我多回去看看他们。
我来到了他的故乡,他却去其他地方工作了,我记得我们本是约定好了的。我在那开了一家古董店,安定下来后,我给他打了电话。我不记得我说了什么,也不记得说了多久,我只记得他的沉默。
我们再没联系过。
一年后,他的家人搬走了,那天他的母亲交给了我一块砚台,她的眼中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感情,我却没有在意。
我在等他。
偶然,我步过他们家的宅子,现在已然易主,后山那片竹林却是可以去的。竹叶布满土地,莫过脚踝的凉水浸透布鞋。
我惊奇的发现,万顷竹林里有一块墓碑,上面写着他的名字。
我突然领悟了什么,疯了似的跑回家砸碎了砚台,我早该发现砚台中间有隔层。原本他的砚台没有那么高的,最上层的墨色也不同。我颤抖地捡起里面的字条,上面清楚的写着:等我。
我突然泪如泉涌,打湿了纸条。
他的手机停机了,我联系上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说他自从去了另一个城市,就心不在焉的,也不敢给我打电话,因为他怕我拒绝他,从此不再和他联系。
后来他终于和一个女孩结婚了,生了一个孩子,然后他想回来找我,可是被查出来得了胃癌,是中期。
他做手术的时候,正是他的父母离开的时候,那天他打电话告诉他的父母,让他的母亲把砚台交给我。
活者,他来找我;死了,他葬在后山陪着我。
我才明白蚀骨的痛,从心脏蔓延至全身。我似乎听见有人在对我说:“你何苦。”
我才明白一切早有定数,大学三年他的眼神渐渐有了温度,我才记得那年中旬第一天,他在故乡里的那个回眸,只有我的影子。
我一辈子都住在了那个城镇,等着一个归来的人。原来,最伤人的不是爱与不爱,而是等却等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