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
似飞萤明灭,话千秋功业。
叹斜阳如血,唯一轮明月。
听剑吼西风,望霹雳弦惊。
愿豪杰与共,任万里纵横。
——<天下秦风>
睿①为逆臣骨血,好为骑射。身长七尺,自帝复辟,幽居于崇宣②。洛后③欲使反间,故不诛也。
时纾④佯兴,奢靡之风盛行,风⑤以夏桀商纣类之,数谏帝。帝弗听,怫然怒,命其长跪殿前。风有头疾,会天大晴,疾发,不得治。时睿观之,谓侍曰:“酉初之时,移其至崇宣。”
既见睿,因屏人,对于西窗。风曰:“女⑥谓公子睿,否?”睿对曰:“以何见?”
风答曰:“女衣冠楚楚,正襟危坐,可知非寻常人等。方才见女左手虎口处及右指处成茧,应是箭矢弓弦常年磨之。内廷之中,唯公子睿是也。”
睿笑道:“正是。”行礼曰:“弟见过兄长。”
风谓睿曰:“今天下虽定,然帝室豪奢,时日长久,恐有大变。人之善,国长安,乃吾之志,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睿答曰:“自突厥臣纾已⑦来,帝室奢靡之风日盛。兄既谏帝,帝弗听,只以兄力。吾为佞臣之子,有生之年,屈指可待,自不争,安然度日。兄为嫡,亦为长,储君之位应莫属。然后宫浮沉,宠妾灭妻,帝立少七子。七子之母固得幸,然终是一介庶民,外戚单薄,七子既即位,定引朝中上下纷争,如若动摇国本,邻国嗣机来犯,纾恐灭。四子文弱,向往游山玩水,从不摄政,弗可为君也。五子母盛,帝亦惧之,难以为储。六子素日言行慎重,然其母跋扈,听闻其谏帝杀臣,唯恐其‘挟天子以令诸侯’邪?过刚易折,必有人克其也。兄以世子熹沉冤昭雪,两国修好,深得民心,可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乎?兄既有安天下之志,吾甚慰之。洛后城府颇深,不可不无为后之心,兄之无所动是也。唯兄为君,则大志可成,大纾可盛矣。”
风曰:“善!”于是与睿情好日密。
—
①睿:指沈睿。
②崇宣:崇宣殿。
③洛后:洛皇后。泠风生母洛菁。
④纾:架空王朝的国号,初定为唐后宋前。
⑤风:指泠风。原名沈殷,沈睿之兄。十四岁时查明泠熹(世子熹)与其母被害案,因泠熹母为突厥公主,所以两国重修与好。皇帝赐国姓,名泠风,纳入宗室。
⑥女:通“汝”,你
⑦已:通“以”
—
沈睿是逆臣的儿子,擅长骑射,身长七尺有余。自从皇帝复辟后,在崇宣殿幽居。洛皇后想要使用反间计,所以不杀他。
纾朝在那时表面兴盛,奢靡的风气盛行。泠风用商纣夏桀之类的君主类比说理,数次向皇帝进谏。皇帝不听,大怒,让他跪在殿前。泠风有头痛的疾病,适逢阳光正烈的时候,头痛发作,没能得到医治。沈睿正好看到,对他的侍从说:“在酉时初的时候,将他扶到崇宣殿。”
(泠风)见到沈睿,(沈睿)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在西边的窗子下应对。泠风说:“你是公子睿,不是吗?”沈睿回道:“何以见得?”
泠风回答道:“你衣冠楚楚,正襟危坐,可以知道你不是普通人。刚才看见你左手虎口处和右手指处都有茧,这应该是常年使用箭矢弓弦所造成的。在内廷之中,只有公子睿可以了。”
沈睿笑道:“正是。”行礼道:“臣弟见过兄长。”
泠风对沈睿说:“现在天下虽然安定,但是皇室奢侈,长久以来,恐怕会有大变乱。人性的纯善和国家的安定,都是我的志向,(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
沈睿回答道:“自从突厥臣服纾朝以来,皇家奢靡之风日渐旺盛,兄长已经向皇帝上谏,皇帝不听,只能凭借兄长自己的力量。我是佞臣的儿子,活下来的时日,可以屈着指头数了,自然不会去争了,安然度过这些时日。兄长是嫡出,也是长子,储君的位子应该是你的。然而后宫沉浮不定,宠妾灭妻,皇帝立了少子七皇子。七皇子的母亲固然得宠,但是终归是平民百姓,外戚势力单薄,七皇子一旦即位,一定会引起朝中上下流言纷争,如果动摇了国本,邻国嗣机来偷袭,纾朝恐怕要灭亡了。四皇子文弱,向往游山玩水(的生活),从来不参与政事,不可以是君王。五皇子的母家得势,皇帝也惧怕,很难是储君。六皇子平日言行谨慎,但是他的母亲张扬跋扈,听说她教唆皇帝杀了臣子,只恐怕她‘挟天子以令诸侯’吗?太过刚强容易折断,必定有人会克服她。兄长为世子熹洗清冤屈,两国友好,深得百姓之心,这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了?兄长既然有安定天下的志向,我已经感到很欣慰了。洛皇后心计很深,不可能没有成为太后的心思。兄长不采取行动便可以了。只有兄长你成为君主,你远大的志向才可以实现,大纾才能够兴盛啊。”
泠风说:“好!”于是以后与沈睿的情感一天天密切。
「FIN·清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