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

  •   姜莱大侦探忍不住感叹世事弄人啊!连伊依那种头脑简单的人都猜得出来,居然把他给难住了……这就是传说中的“驶过了大风大浪,在阴沟里翻了船”吗?
      “嗯!这个谜底应该就是它了。”姜莱虽然愤恨,却也不得不承认。
      “可是,这个又表示什么呢?长?一个长字又有什么意义?难道说是那幅有名的对联?”伊依自顾自地继续推想着,姜莱这次倒是胸有成竹的笑着看着伊依在那里伤脑筋。
      “什么对联?”
      “就是那个卖豆芽的‘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是‘长长长长’的那个呀!”
      姜莱的嘴角抽动了一下,不知道是哭还是笑,然后指着扉页上硕大的“下册”两个字,阻止伊依进一步想出一些不着调的东西。
      “就是说,我们手里的,只是‘下联’而已……”
      伊依看着那个不知道为什么被她自动忽略掉的“下册”两个字,备受打击的说。

      “呵呵!信仰真相的大侦探!我们又见面了呀!”姜莱和伊依两个人刚把另半个谜题破解出来,身后便传来了三分狡诈五分可爱两分稚嫩的声音。
      姜莱回过头去,看见一个长得小小的粉嫩嫩的可爱女孩子晃动着手中另半册书,笑眯眯的看着他。
      “是你!”
      姜莱虽然认人能力比较差,不过对于有嫌疑的有疑点的人却记得格外清楚。这个叫欧阳菱的女孩子上一次在处理游乐场的一个杀人事件的时候见过,虽然看上去单纯可爱,没心没肺,却在很多时候不动声色的帮了他很多忙,所以一直对于她心存疑问,记的也是格外的深。
      “是呀!大侦探还记得我呀!”欧阳又习惯性的用身边彭同学的外套擦了擦手,然后满意的伸出手来,自我介绍,“我叫欧阳菱,B大国际关系学院二年级生,请多多关照呦!”
      “姜莱,法院三年级。”
      姜莱说着握上了欧阳菱的手。
      这一握,不知道给姜莱以后带来了多少麻烦,又帮助姜莱解决了多少问题……
      “姐姐好漂亮!好喜欢姐姐!姐姐那个《逆风飞扬》是不是你写的呀!我最喜欢看了!姐姐身上好软好香啊!姐姐给人家亲亲可以吗?姐姐……”
      欧阳和姜莱握过手后,马上飞身扑到李伊依身上,在伊依的怀里蹭来蹭去。想李伊依跆拳道黑带三段,偏偏拿这个小粘糕一点儿辙儿都没有,哭笑不得的任其大吃豆腐。
      “不好意思,我叫彭桦,化学学院二年级。”彭桦一边说着,一边将贴在伊依身上的欧阳牌小粘糕揭了下来。
      “啊!李伊依,艺术学院二年级,学影视编导的。彭桦同学你好高!有没有185公分?喜欢打篮球吗?有没有兴趣拍片子?”伊依激动的拉着彭桦问东问西,姜莱知道伊依那个毛病又犯了……
      “不要介意,她不过是在为自己的作业作品找演员而已。”
      姜莱看着彭同学越来越绿的脸,无奈的上前去安慰。
      “伊依,说正事吧!”
      姜莱打断了伊依的问话,再问下去连“三围尺寸”都快要问出来了,老实少言的彭同学怎么受得了这种女王的连珠炮式盘问。
      “正如你看到的,我这边有‘上联’,你那边是‘下联’,我们不如联手吧!还可以省点脑细胞不是!”欧阳小朋友笑的人畜无害的说着。
      “好啊!有你在的话,我就省力气了呀!”姜莱也笑着,满脸都写着“小样儿,我早知道你不简单”这样的句子。
      “喂!我怎么有种错觉啊?怎么好像看到了他们两个之间乌云密布,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啊?”伊依推了推身旁的彭同学,小心翼翼的问着。
      “嗯!我好像也看到了。”彭同学说着,依旧冷静的抽出湿巾,把欧阳刚刚蹭脏的地方再清理好。
      而这时,欧阳和姜莱已经互相交换了谜底。
      “两首诗的结果推理上,应该没有错误。但是一个‘hi’,一个‘long’,完全想不到什么联系,两首诗之间也看不出有什么瓜葛……”
      姜莱看着两个谜题的答案,总觉得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怎么会‘上下联’都齐了还没有谜底呢?”欧阳也看不出这两个单词之间有什么联系,忍不住嘟囔着。
      “啊!横批!”
      姜莱被欧阳这么一说,忽然大叫一声。
      已经忍了他们很久的无辜自习的人们被这一叫给惹怒了,纷纷带着鄙视的目光收拾东西准备随时离开文学书刊阅览室。
      伊依上前去快速翻阅着那两本书,放下书后,脸色暗黑。
      “‘文盲’们!这本书还有中册!”
      伊依说完,彭同学铁青着脸去了借书处。
      “哈……哈哈!原来还有中册啊!”欧阳小朋友很没面子的笑笑。
      “呵呵,是啊!没想到啊!”姜莱也很惺惺相惜的跟着很尴尬的笑笑。
      “这是中册。”
      借书回来的彭同学把书丢在了桌子上。
      姜莱和欧阳两个人一起冲过去打开书,然后石化……伊依很好奇他们的反映也凑过去看,然后跟着石化……
      彭同学凑上去看着书上的内容,淡淡的说了句“复分解反应”。大家都眼含感动的泪水,看向彭同学。真好啊!有一个化学生在!
      “AgNO3+NaCl=AgCl↓+NaNO3”
      三个纯种文科生看到化学方程式已经惊为天书了。毕竟是多年不曾接触的内容,忽然看到,真是难为了大家一下。
      还好是简单的复分解反映,虽然已经忘的是七七八八了,但是咱不怕,还有彭同学在。简单的帮着几个化学盲们复习了一下复分解反应,惊叹于这几个人的白痴和健忘程度,彭同学怀疑:他们究竟是怎么考上大学的?
      “基于复分解反应,说白了就是组成化合物的两个元素在反应中互相交换一下位置,那么,套用到这两个单词上面,就应该是:hi+long=hong+li”姜莱说着,在纸上写下式子。
      “也就是说,谜底是——hongli,也就是,弘历!”
      “乾隆诗碑!”四个人一起说出答案。
      “等等!乾隆诗碑一定也不是最后的提示,应该还有什么被遗漏的。”姜莱这一次终于学聪明了,懂得解谜前要把提示找全。
      “这里有一组数字。”
      “这本书的页码中隔几页会被画上一个记号。”
      姜莱刚刚说完,大家就动手开始找剩下的提示。一会儿功夫,大家就在这三本书上发现了线索的痕迹。上册的页码上有特殊标示,下册的封底上有同样字迹的一组数字。
      “页码上的数字是2,3,13,37,43,71,75”
      “这一组数字是1,5,2,3,8,13,21。”
      “后一组数字,应该是解释顺序的……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应该是某种有规律的数列……”姜莱看着最后一组数,搜索着自己脑子里的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是斐波那契数列哦!”欧阳小朋友看着眼前的数列说,“1,1,2,3,5,8,13,21……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是一个很神奇的数列哦!”
      “嗯……《达芬奇密码》上有说过……”伊依看过的书向来过目不忘,听着欧阳说出了数列名字,马上想到的是自己曾经看过的书。
      “因为是很常见的数列,在谜题中被很普遍的运用呢!”欧阳小朋友又趁机挂在了伊依身上。
      “所以,果然最俗的就是最好用的啊!”伊依这个专门写大俗电视剧的人忍不住感叹着。
      “那么,根据数列的正确排序,页码数字的排列顺序就应该是2,13,37,3,43,71,75”姜莱用笔记下正确的排列顺序,心里大舒一口气。这个连环谜题从古文到现代诗还有英文,连化学和数学都上了……出题的人还真不是一般的强悍!
      “嗯!走吧!向‘山高水长土墙诗碑’前进吧!”伊依兴致勃勃的拉着已经大脑当机了的姜莱,四个人浩浩荡荡的走出了图书馆。大家一路挥泪送别了这四只害虫,欢天喜地地投入到了重新安静了的学习环境中努力学习……果然图书馆应该是个安静的地方啊……
      说起B大的乾隆诗碑,最有名的其实并不是山高水长土墙石碑,但大家都认准了一定是“土墙诗碑”的原因很简单——另一个碑已经年久失修,字迹不清,模糊不明,总而言之,就是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了。而“土墙诗碑”保存的还算完好,所以要留暗号的话,一定就是“土墙诗碑”了。
      苑西五尺墙,筑土卌年矣。
      习枪苑中,远筑土墙,以遮枪子,恐伤人也。
      昔习虎神枪,每尝临莅此。
      木兰毙于菟,不一盖已屡。
      土墙久弗试,数典忍忘尔。
      得新毋弃旧,可以通诸理。
      土墙一首
      丁未仲春中瀚御笔。
      土墙诗碑上的内容就是这些,大家对照着最后的数字,找出了“西苑木五一丁中”这样的字迹。
      “西苑木,五一,丁中”姜莱看着这几个字,揣测着,“应该是西苑的林子吧?五月一号,丁时过半的时候……”
      “话说,有‘丁时’吗?”伊依瞪了姜莱这个大文盲一眼,无奈的说。
      “应该是和时间相对吧?甲乙丙丁,对应子丑寅卯,所以,应该是卯时。”被瞪了的姜莱无语的解释着,心想以后回去要好好的补充一下传统文化了……
      “嗯!最后这个不只是考验智慧和知识了,还在考验恋人之间的默契呀。西苑的林子那么大,一定是哪个他们常去的地方吧?”欧阳小朋友笑的甜甜的。
      “喂!我们去西苑的林子那边转转吧!”伊依忽然提议道,“就让我们把他们在B大的爱情之路走完吧!”
      大家相视笑笑,又浩浩荡荡的杀到了西苑的小树林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