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悲剧定论 ...
-
这好像是我第二次看穆卿衣的《杀人动机》。我不敢说活过这十几年,我已经有了对人生、对爱情评头论足的资本,可是那陈子鱼一句句的惶恐挣扎,一刀复一刀地刺穿了我的肺腑。陈子鱼在书里颤抖得嘴唇发白,我在书外颤抖着泣不成声。
我本以为《杀人动机》会是一部纯粹的耽美侦探剧,一个侦探、一个助手,收集证据、逻辑推理,最后解开那个令人惊叹的真相,伴随着侦探与助手的恋情落下帷幕。事实是故事的真相确实在人意料之外,而在主角二人刻骨的爱情背后是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一个丑陋、阴暗却容不得异类的社会。
一切都是由一种自然的错误引起的——如果稀有的性取向也是错误的话。
李信如的悲剧从出生开始,从他的性格成型开始,就已经决定了。高傲,冷漠,倔强,讨厌别人手中掌握自己的把柄;在别人以自身弱点威逼胁迫时却又呈现完全相反的害怕、惶恐,一味地逃避,一味地用错误的方法制造幻觉、掩盖事实。一切的客观因素导致了李信如必然死亡的结局。他不是死在刀下,他是死于他人赤裸裸的唾弃,和不被社会接受的极度恐慌。
李梅的母亲只是个替罪羊。她杀害李信如时,并不知道李信如的秘密;然而我不禁想象,如果李梅的母亲知道,李信如根本不可能爱上自己的女儿,她是不是还会撕心裂肺地嚎叫着“禽兽”和“畜生”,捶胸顿足地恨自己那夜没能用刀把李信如彻底撕成碎块。
我不敢想象。
这个社会是一个蔑视异类的社会,积极建设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才是这起案件的凶手。这些人生活在我们身边,说着各不相同的语言,吃着各不相同的食物,可是每当谈到“同性恋”的时候,他们就会露出一模一样的神情。
那种仿佛只是看上一眼都会弄脏眼睛、腐蚀视线的眼神,那种看着异类和怪物的眼神。
在李信如的性取向终于浮出水面,陈子鱼不得不去揣测李信如和程明的关系时,陈子鱼以最坏的心态,凭刑警的直觉做出了最符合当时环境的推测。太早相信程明的陈子鱼绝对不是一个好警察,但是在陷入对程明不可自控的爱恋时,还要那样对自己的爱人保持绝对冷酷而理性的怀疑,还要假设爱人是一个精打细算、居心叵测、设下陷阱的狡猾男人,还要对他一直以来的所有行为进行一个一个地抽丝剥茧,那是何等痛苦的心理过程。
那一定时像是要把一层黏在皮肤上的鲜艳颜料,用蘸满毒药的匕首,一片一片地挑下来。而手握这把匕首的人,不是别人,是必须比任何普通人都要敏锐和客观的陈子鱼。不为别的,只因为他是一个警察。
这样疯狂的爱和彻骨的恨,我不敢说完完全全亲身体验过,但至少我那浅薄的略尝辄止被引起了共鸣。在对爱人的刻意隐瞒和欺骗恨到极致的时候,在精神走投无路、被逼向深渊的时候,人甚至会有想要杀死对方的魔念,以求处于崩溃边缘的不安全感不再出现。
程明有自己的路。他非常的冷静,太会在利益上博弈。如果对方对他没有信任,只有狐疑,他会选择辩解、澄清,然后失望地转身离开。程明很强大,这种强大不止体现在他的事业上,更是支撑着他的精神。他不需要被任何人保护,也不渴求谁的理解和陪伴;他爱便将那人温柔地保护在怀里,不爱便放手,将一切联系断得干干净净,更把对方从占据自己内心的那一角清理干净,然后遗忘。这是一个与其说狡猾、自我,不如说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男人。
后记真的太美好。这样的结局已经近乎于童话,只是一种泡沫一般的寄望。我虽然很高兴,但是抱歉,我的世界已经只剩两人注定残破的爱情,和程明在遇到陈子鱼这一劫数前,无论多么漫长而绝望地等,也要留下的李信如的微笑。
祝愿陈子鱼和程明在他们的世界里美好。